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比亚迪构建了覆盖全球的生产网络以支撑其庞大的市场版图。在国内市场,比亚迪形成了深莞惠核心生产区与西北东南战略节点组成的立体布局,其中深圳总部基地承担着旗舰车型的生产重任:
深圳总部基地作为比亚迪的全球研发与制造中心,不仅拥有先进的智能制造体系,还肩负着高端车型的量产重任。这里生产的汉DM系列、唐DM系列等旗舰车型,凭借领先技术与卓越品质,已成为比亚迪征战高端市场的主力军。而西安生产基地作为西北地区的核心枢纽,凭借16GWh刀片电池产能与多车型混线生产能力,成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能的重要支撑。
在东南沿海地区,江苏常州基地凭借40万辆年产能成为比亚迪纯电车型的量产重镇,这里生产的海豹、元PLUS等车型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还通过东南亚出口通道辐射全球。而安徽合肥基地作为华东地区核心节点,规划总投资150亿元,将形成132万辆年产能规模,成为比亚迪面向长三角市场的战略支点。
在海外战略布局上,美国加州工厂定位为北美市场主力生产基地,专注于新能源车型的本地化生产。而欧洲匈牙利工厂则承担着西欧市场的产能保障任务,波兰与比利时基地作为配套零部件生产中心,形成了欧洲区域的完整供应链体系。东南亚市场方面,泰国罗勇工厂已投产海豚车型,年产能达15万辆,为比亚迪拓展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国内13座+海外5座的生产基地布局,比亚迪实现了全球产能与市场动态平衡。生产基地的产能规划从10万辆到132万辆不等,形成了高中低速梯次分布,既能满足短期市场需求,又为长期战略扩张预留了充足空间。这种网络化生产布局不仅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也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可靠、更高效的交付保障。
随着刀片电池技术的全面应用,比亚迪的生产基地还同步建设了电池超级工厂。如西安工厂配套的电池产能已达16GWh,预计到2025年,比亚迪在全球将形成400GWh的电池生产能力,这不仅支撑了自身新能源汽车业务,也为全球电池产业提供了重要增量。
在智能化生产方面,比亚迪的工厂普遍应用了工业4.0标准。以深圳总部基地为例,其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95%,总装车间采用MES系统实现智能排产,这种智能化生产模式为比亚迪保持行业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未来,比亚迪将继续优化全球生产布局。在现有50万辆以上年产能的生产基地基础上,公司计划在美国、欧洲等重点区域进一步扩建产能,预计到2025年,全球生产基地总数将达到20座以上,形成300万辆以上的年产能规模。这种前瞻性的产能规划,不仅为比亚迪实现百万辆级销量目标奠定基础,也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着多个知名的汽车品牌。其中,上汽乘用车宁德基地是福建省内最新建设的汽车生产基地,于2019年底正式竣工并投入生产,年产能高达24万辆。该基地位于宁德市郊,主要负责生产MG品牌的插电混动车型。 此外,宁
长安汽车的八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重庆、黑龙江、河北、广东、江西、江苏、安徽、浙江。重庆是长安汽车的关键生产基地,其中渝北工厂成立于2004年10月,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空港经济开发区长安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750亩,年设计产能28万辆。两江工厂成
上汽通用汽车,成立于1997年6月12日,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共同创立的合资企业。它旗下拥有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知名品牌,涵盖了豪华车、经济型轿车、高性能轿跑、MPV、SUV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多种车型。 上汽通用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