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发动机制动原理

2024-02-27 13:55 发布

发动机制动,是一种利用发动机内部力量来实现车辆减速的方法。

具体来说,当我们抬起油门踏板时,发动机并不停止工作,而是进入一种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发动机的压缩行程会产生压缩阻力,同时内部零件之间的摩擦以及进气和排气过程也会产生阻力。这些阻力共同作用在驱动轮上,形成制动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齿轮扮演着重要角色。当齿轮处于挂档状态但不给油时,发动机不再对汽车产生牵引力。

相反,由于车轮的旋转驱动传动系统,怠速的发动机开始对车辆施加一个反向的阻力。这个阻力的大小与档位有关:

档位越高,发动机对车辆的影响越小;档位越低,发动机对车辆的制动作用越明显。

变速箱的存在使得不同的档位具有不同的传动比。传动比决定了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一、二、三挡时,发动机的转速与车轮的转速比例是不同的。随着档位的升高,传动比逐渐减小,这意味着发动机对车轮的直接影响逐渐减弱。

因此,在高速档位时,发动机制动的效果相对较弱;而在低速档位时,发动机制动的效果则更加明显。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