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国5标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抗爆性、蒸发性、流动性、腐蚀性和安定性。
柴油的抗爆性指标是十六烷值,十六烷值越低,燃料发火困难,滞燃期长,发动机工作状态粗暴;十六烷值越高,发火性能好,滞燃期短,燃烧均匀,发动机工作平稳。对于高速柴油机,要求的十六烷值为40-60;中速柴油机为30-35;低速柴油机为25。国5标准中,要求的十六烷值分别从49、46、45提升至51、49、47。低温下的十六烷指数由43提升至46,主要是因为柴油的理想组分是带少量支链的大分子烷烃,发火性能好,滞燃期短,燃烧均匀,发动机工作平稳,有利于柴油燃烧性能的提高。
评定柴油蒸发性的指标是馏程和闪点。50%馏出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的轻馏分越多,使柴油机易于起动。90%馏出温度及95%馏出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的重馏分越少。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各号柴油的闭口杯法闪点,要求-35号及-50号轻柴油的闪点不低于45℃。从国V到国V阶段,没有变化。
评定柴油流动性的指标是粘度、凝点和冷滤点。柴油的粘度过小时,就容易从高压油泵的柱塞和泵筒之间的间隙中漏出。柴油的粘度过大会造成供油困难。轻柴油要求20℃时的运动粘度不能大于8.0mm2/s。正构烷烃含量越高,低温流动性越差。从国V到国V阶段,没有变化。
评定柴油腐蚀性的指标是含硫化合物和含硫量。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对发动机的工作寿命影响很大。轻柴油的质量标准中规定了优等品的含硫量不大于0.2%,一等品的含硫量不大于0.5%。从国V到国V的柴油硫含量从50ppm降至10ppm。硫含量的降低不仅能减少柴油燃烧产物对金属的腐蚀,同时也能够减弱柴油车对大气污染程度,降低pm2.5的含量。
评定柴油安定性的指标是总不溶物和10%蒸余物残炭。柴油的安定性取决于化学组成,不安定组分包括:二烯烃、多环芳烃、含硫、含氮化合物。我国轻柴油一等品的质量标准中规定:总不溶物不能大于20mg/100mL;10%蒸余物残炭不大于0.3%。从国V到国V阶段,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