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喷系统的基本喷油量主要是靠ECU接收空气流量计信号(也有的采用进气压力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来确定的。当然还要采集更多的传感器信号,来确定实际工况,对基本喷油量进行修正。电喷是一类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有很大的区别,在使用操作方法上也颇有不同。起动电喷发动机时(包括冷车起动),一般无需踩油门。因为电喷发动机都有冷起动加浓、自动冷车快怠速功能,能保证发动机不论在冷车或热车状态下顺利起动。
直喷是将喷油嘴设置在进排气门之间,使高压燃油直接注入燃烧室平顺高效地燃烧。直喷的优点是在低负荷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的,在低负荷时,喷油嘴只喷出最低限度的油量集中在火花塞的周围,气缸内的其他部分都是空气。在燃烧的时候,空气层会隔绝掉热,能够减少热量向汽缸壁的传递,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
喷油器按头部形状分为孔式、轴针式和节流式。4孔以下的喷油器用于半开式燃烧室(见柴油机);孔数更多的喷油器大多用于开式燃烧室。这种喷油器每孔可喷出锥角不大、射程较长的油束。轴针式喷油器用于涡流室、预燃室等分隔式燃烧室和复合式燃烧室中。节流式与轴针式类似,只是靠改变轴针形状使针阀上升时形成节流,借以改变喷油规律,使柴油机工作柔和。
发动机凉车起动基本喷油量靠水温传感器决定。喷油量的计算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原则是,另空燃比接近与14.7:1,这是理论上汽油正好能完全燃烧与所需要的空气的比例。以保障燃油可以完全燃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油的最大动能,同时可以是污染最低。用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量;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门开度、车速等判断工况;用氧传感器反馈上一周期喷油量是否正常算出修正值。通过控制喷油器通电时间来控制实际油量。实际的计算远复杂于所述。另其还与发动机布置、进气布局、喷油形式、喷油时刻等诸多问题有关。
ECU根据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的进入气缸的空气质量、发动机转速和设定的空燃比确定。
柴油机的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被称为位置控制系统,采用电子伺服机构(如线性螺线管、线性直流电机等)代替机械式调速器来控制供油齿杆的位置(直列泵)或控制溢油环的位置(分配泵)实现喷油量的控制,由EUC控制的电液执行机构改变发动机驱动轴与喷油器的相位或控制提前器活塞的移动实施喷油时间的控制。
第二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被称为时间控制系统,和传统的柱塞泵供油方式相比,它仍然采用传统方式提供高压油,但是在燃油的喷射上,则是由ECU控制的安装在喷油器上的高速电磁阀的动作来控制喷油阀的开启时机、时间,从而更加精确的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时机。因为采用了高速电磁阀,其控制精度较第一代产品有了较大的提升。
捷达在冷车状态下起步加油时出现一喘一喘的现象,是因为汽车在启动时发动机没有达到最佳的工作温度。这会导致喷油嘴自动加大喷油量,从而提高汽车的转速大小。大众捷达采用前轮驱动的驱动方式,车内配备了5个标准座椅,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捷达的起
当发动机怠速时,ECU(电子控制单元)会根据空气流量计和曲轴转速信号来确定燃油喷射量。然而,若怠速触点断开,ECU可能认为发动机处于部分负荷状态,此时喷油量会略有增加,转速不会提高。然而,如果ECU接收到氧传感器反馈的“混合气过浓”信号,它
出现“一耸一耸”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油箱快没油了,此时油泵无法持续给发动机供油,导致喷油嘴喷油量不均匀,从而引起车辆抖动。但是,除了油量不足的情况外,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离合器抬得过快,而油门没有及时跟上造成的。 现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