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该机是中国空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不断对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和发展多种特种平台。
轰-6的研制始于1958年,是在苏联图波列夫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制的,1963年1月轰-6首飞成功。随后,轰-6作为中国核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之一,长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进之后,轰-6N型轰炸机是轰-6系列中的最先进型号,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中国空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
轰-6的第一次大改进是在1967年,推出了轰-6D型轰炸机。轰-6D去掉了机尾的炮塔,加装了平台,大大提高了战略轰炸的作战效率。轰-6D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
轰-6的第二次大改进是在1970年,推出了轰-6丙型轰炸机。轰-6丙型轰炸机在机载设备、武器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改进,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轰-6的第三次大改进是在1985年,推出了轰-6丁型轰炸机。轰-6丁型轰炸机主要增加了反舰导弹,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具备了使用反舰导弹进行反舰作战的能力。
轰-6的第四次大改进是在1995年,推出了轰-6H型轰炸机。轰-6H型轰炸机主要增加了空中受油系统,大大提高了战略轰炸的作战半径和作战效率。
轰-6的第五次大改进是在2006年,推出了轰-6N型轰炸机。轰-6N型轰炸机是轰-6系列中的最先进型号,它不仅增加了受油系统,还采用了全新的航电系统和发动机,使战略轰炸的作战半径和作战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时代的变迁,轰-6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化改进和发展多种特种平台。未来一段时间内,轰-6将继续是中国空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
轰-6有多少型号 轰-6是中国研制生产的一种中远程轰炸机,其正式编号为H-6。该型飞机的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初是为了替代苏联的图-16轰炸机而研发的。轰-6有多种改进型和衍生型号,包括轰-6甲、轰-6乙、轰-6丙、轰-6丁等。其中
改装轰-6的由来和演变 轰-6是基于苏联的Tu-16中型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来,而Tu-16的原型机于1952年首飞,1955年交付苏联使用。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79吨,最大载弹量为9吨,具备投掷战略核武器的能力,属于中型战略轰炸机。然而,由于其
我国空中加油机“轰油-6”由轰-6轰炸机改装而来。轰油-6是中国研制的第一款空中加油机,其发展经历了从越南战争中发现不知名的金属管,到20世纪70年代进行空中加油技术的基础研究,再到80年代初空中加油机在多场著名空战中的巨大作用,最终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