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到全球 盖瑞特“两条腿走路”战略下的新能源突围之路

汽车之家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浪潮中,技术创新与本土化战略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626日,盖瑞特武汉创新中心正式揭幕,这座承载着零排放技术研发使命的创新基地,不仅标志着盖瑞特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深耕,更彰显其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雄心。汽车之家借此契机,与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越展开深度对话,探寻盖瑞特如何以差异化技术与本土化布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新赛道。

当被问及中国重汽、汉德等合作伙伴为何青睐盖瑞特的电驱技术时,芮博廉自信地表示:“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对高速技术的追求。”不同于行业普遍的转速攀升路径,盖瑞特直接锚定高转速领域——其应用于电动涡轮增压器的高速电机转速可达23万转/分钟,氢燃料电池空压机转速也达到15万转/分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直接优势是系统的轻量化与小型化,在同等功率输出下,不仅重量显著降低,还能通过紧凑架构释放更强性能。

张越补充道:“盖瑞特的技术研发逻辑是从高速优势出发,向中低速区间拓展,形成‘降维打击’般的竞争优势。无论是乘用车所需的3万多转,还是商用车的2万多转,我们都能基于深厚的高速技术底蕴轻松实现。这种技术储备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作为盖瑞特全球六大创新中心之一,武汉创新中心肩负着零排放技术研发的重任。张越介绍,武汉创新中心将与上海创新中心形成“双引擎”格局,前者聚焦高速电驱、电动压缩机、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前沿领域,后者则深耕涡轮增压等核心优势技术,两者实现资源共享与人员互动,共同推动盖瑞特在中国的技术创新。

谈及创新中心的阶段性规划,张越透露:“第一步,我们将建立电驱高压验证及电路信号低压测试平台,为研发提供数据支持;第二步,建设二合一台架测试,真正做到体系的验证。未来我们还将打造工程样件中心,实现从研发到制造的全周期闭环。”此外,武汉丰富的高校资源也将成为创新中心的人才“蓄水池”。通过与各高校合作,盖瑞特将不断吸引人才,强化在逆变器控制、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研发实力。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现状,盖瑞特早已布局应对之策。张越表示:“混动车型的增长趋势对我们的涡轮增压业务是重大利好。我们推出的第五代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热效率超过40%,升功率达到75千瓦,能显著提升混动车型的性能。”

在本土化方面,盖瑞特深耕中国市场30余年,坚持“东方服务东方”战略,目前涡轮供应链本土化率已达90%。张越强调:“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本土化能力,开发更多本土供应商,利用本土研发资源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已获得7个涡轮增压新项目定点,这正是市场对我们技术实力的认可。”

在零排放技术领域,盖瑞特确立了电动冷却压缩机、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三合一高速电驱三大产品方向。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芮博廉认为:“我们提供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整合高速电机、功率电子、控制软件的独特解决方案。”

以电动冷却压缩机为例,盖瑞特采用高速离心技术,在体积更小的同时实现更高制冷效率,不仅适用于电动车,还可拓展至工业热管理领域,如楼宇、数据中心及储能电池等。芮博廉透露:“我们正在与多行业客户接洽,计划先在汽车领域完成技术验证,再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当被问及盖瑞特的未来战略时,张越自豪地表示:“我们已经实现‘东方服务全球’。上海研发中心已成为全球研发枢纽,主导了第五代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平台的研发;未来,武汉创新中心的商用车高速电驱技术也将服务全球市场。”

芮博廉补充道:“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盖瑞特将始终坚持技术差异化与本土化两大核心战略。武汉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开启我们在全球清洁出行领域的新篇章。”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推动下,盖瑞特以武汉创新中心为新支点,依托在零排放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本土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多元业务的协同发展,持续巩固其在汽车行业的技术引领地位。未来,我们期待盖瑞特为行业带来更多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