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底盘,咱来看看车辆的四驱系统,长城炮、域虎9为适时四驱,锐骐6、上汽大通T70为澳洲版为分时四驱,这两种四驱结构在同级别中都比较常见。长城炮配备了前/后桥差速锁,域虎9、锐骐6、上汽大通T70澳洲版具备后桥差速锁,除了锁的数量不同,其结构也有差异。前者为牙嵌式,后三者为伊顿,那么不同的越野配置,对脱困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咱测试中要解释的问题。
咱的测试顺序是按照难度递减的,如果单前轮或单后轮有抓地力的情况下能够成功脱困,那么交叉轴就不用再测试了,因为既然依靠单个有附着力的轮胎都能脱困,那再增加一个结果当然也没问题。如果单轮着地未能脱困,咱们会继续进行交叉轴(对角线车轮着地)的工况测试。
◆ 长城炮越野版
长城炮越野版通过四驱系统、变速箱与ESP的不同响应策略,有7种驾驶模式可选,分别为标准、经济、运动、雪地、泥地、沙地、低速四驱。该车前/后桥均具备电控牙嵌式差速锁。我们在四驱滑轮组的测试中,将前、后差速锁手动锁止,是否使用4L扭矩放大模式在本次测试中对该车的意义不大,前/后桥差速锁锁止后,适时四驱系统会自动调节扭矩分配比例,扭矩输出不用放大也足够让自身脱困。
滑轮组测试中,测试结果与我们预料相同,在车辆三个轮胎“陷入”滑轮组后,长城炮越野版的脱困过程如履平地,别说没有挣扎,甚至没有犹豫,十分干脆,单前、单后轮着地的测试结果都与过程是如此。
◆ 域虎9
域虎9的四驱系统与长城炮相同,为适时四驱,但不具备前、后牙嵌式差速锁,该车后桥有伊顿式差速锁,与牙嵌式差速锁相比其需要轮间差速去启动锁止功能。四驱滑轮组测试中,因为没有单前桥锁,单前轮着地的脱困主要依靠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是否能够脱困,一方面要看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干预程度,另一方面要看扭矩输出是否充足,依靠着地的单前轮是否能将整车拖离困境。
单前轮着地的工况测试中,我们能感觉到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在不断的往打滑轮上施加制动力,虽然脱困过程不显轻松,但最终依然成功脱困。单后轮着地的工况测试相比前轮就轻松多了,伊顿差速锁需要轮间差速来锁止,因此在车辆在滑轮组上稍空转了一下,然后轻松脱困。因为需要锁止条件,后轮脱困没有“如履平地”那么干脆。
◆ 锐骐6
分时四驱在四驱模式下,前后扭矩分配比例为50:50,相比适时四驱,不能够根据路况自行调节扭矩的分配,便利度有所不及,在路况的判断上还需要一定的经验,不太适合纯新手。
在滑轮组测试中,单前轮着地的工况下,车辆需要依靠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在打滑轮上施加制动力,来减少动力的流失。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辅助在不断的进行制动干预,但结果有些遗憾,车辆最终未能成功脱困。单后轮着地的工况下,初始阶段有空转现象,待轮间差速达到一定程度后,伊顿差速锁锁止,轻松脱困。
◆ 上汽大通T70澳洲版
上汽大通T70澳洲版的四驱结构与刚刚介绍过的锐骐6越野版基本一致,为分时四驱系统,脱困设备有伊顿后桥差速锁,以及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作为电子辅助,低速四驱下扭矩可放大2.48倍。
不光是脱困配置,上汽大通T70澳洲版的滑轮组脱困过程与结果同锐骐6也比较相像,单前轮着地的工况下依靠电子辅助进行脱困,经过一系列的制动干预后未能脱困成功;单后轮着地工况下在伊顿差速锁锁止后,轻松脱困。
小结:
四款车型的脱困配置有一定的差异,长城炮越野版的差速锁数量最多,前/后桥均具备,同时差速锁类型也不同,炮的差速锁为牙嵌式,需要手动开关,无需轮间差速即可锁止;域虎9、锐骐6、上汽大通T70后桥差速锁为伊顿式,无需手动开启关闭,但需要轮间差速自锁。
脱困过程和车辆配置水平基本一致,炮的脱困能力最强最干脆,域虎9也可圈可点,在单前轮着地的工况下,依靠电子限滑成功脱困,有些出乎意料。锐骐6与上汽大通T70的表现符合预期,毕竟仅依靠电子限滑脱困难度是比较大的。后三款车型均具备后桥差速锁,因此单后轮着地的脱困测试都比较轻松,意料之中。
滑轮组测试是难度较高的脱困测试,“陷入”滑轮的轮胎基本上完全丧失附着力,实际用车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越野时能让三个车轮完全打滑的路况,可以说是艰苦且危险了,一般玩家面对的越野工况可能就是乡下的山路、土路、坡路等等,那接下来,咱们看看这种工况下,四款车型的驾驶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