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不仅要给驾乘者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还承载着减轻交通事故后果及保护行车安全的重任,但是什么样的车身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是否所用钢板越厚就越安全?
“对于熊猫这样的微型车来说,我们不可能整车都用高强度钢板。”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博士告诉大家,决定整车安全的要素是车身结构和主被动安全系统,钢板保持与车身结构相匹配的厚度才能真正发挥保护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德国车、美国车还是日本车,速度达到50公里时,1.5吨的车体发生碰撞冲击,钢板厚薄差0.1毫米根本不起作用,整车带有逐级吸能及抗变型能力的骨架才是决定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犹如现代建筑,尽管很高而且多是玻璃材质,但是合理的框架结构设计,其抗震强度优于墙体很厚的古代建筑。在发生碰撞的一刹那,车身吸能才是最重要的,惟有尽可能多地吸能,才能保障驾驶室不变形,从而保护驾乘人员。
因此,吉利熊猫在车身设计阶段,突破了“厚度越厚、强度越高的板材就越安全”的传统设计思想,采用了大量不同强度的钢板,其中保险杠加强粱、四门防撞钢梁、车顶加强钢粱、车侧防撞钢粱等关键部位均采用高强度钢板。同时,吉利熊猫采用全封闭笼形结构设计, 16个日本Nachi焊接机器手,完成376道车身焊接工序,焊点准确,布点均匀,在受到碰撞时,能够科学地化解来自不同角度的冲击力,在车身开发过程中,吉利熊猫还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模拟和开发试验手段,从而确保了这款A00级小车能在较低重量的前提下拥有出众的安全车身。
吉利熊猫的超强安全车身
赵博士表示,对于一款A00级小车来说,所有部位都采用高强度钢板,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还会增加车身重量。而车体越重,将造成制动距离加长,这反而是一种不稳定因素。而且车越重耗油越多,会增加额外的使用成本。因此,车身钢板太厚未必安全,先进结构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