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推广 厂商信息 正文

记北京现代劳模群体:为汽车梦插上翅膀

收藏 举报/纠错

  素以“现代速度”著称的北京现代,在2009年以94%的同比增长创下合资企业增幅第一名,并以产销突破57万辆的佳绩,成功跻身中国乘用车企业第一阵营。对北京现代的成功,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种解读,但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参观北京现代时对北京现代党委和工会组织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所发挥的先进作用给予的高度评价,点出了北京现代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奇迹的深层原因。
  在北京现代成立之初,面对艰苦的创业期,北京现代党委明确提出以党建凝聚人心、用党建助推发展。在北京现代8年的发展史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助推发展的强大动力,北京现代的员工队伍中更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模范代表。
  4月27日上午,2010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
  4月20日,来自北京现代不同岗位的3名员工又出现在201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大会的舞台上,当他们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光荣的劳动奖章那一刻,众多北京现代人刚刚在中国汽车竞争舞台上创造了以最快、最稳健速度实现200万辆下线的辉煌。

汽车之家 北京现代 现代i30 09款 1.6 手动劲享型

 
“现代巾帼”不让须眉:周沛然
  在北京现代轿车二厂总装车间的生产线上,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这就是北京现代轿车二厂总装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周沛然,一个在北京现代有着17年党龄的优秀党员、优秀女领导。“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精神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8年来,从进入北京现代技术筹备组到成为二厂总装车间主任,周沛然一直和全体员工一道,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建设、生产第一线,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为北京现代生产能力的迅速形成、产量的不断提升、质量的持续改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北京现代建厂初期,她成为第一批赴韩参加培训、学习汽车装配的中方人员。回国后,生产技术部负责的设备经安装调试后,开始试生产索纳塔车型。这时距离北京现代预定的批量生产时间已不足40天,但新车量产前有关车型技术准备、设备采购与设备安装调试的大量工作亟待解决。为完成任务,周沛然和中韩员工一起争分夺秒埋头苦干,终于在当年11月迎来了第一生产批次的索纳塔驶下流水线。周沛然说,那种由衷的快乐只有在挑战中成功的人才可能体验的到。
  2008年,北京现代第二工厂落成不久她就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带着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300多名年轻员工开始了新的开荒旅程,为了巩固和提高总装车间的生产效益,周沛然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严抓管理,培养队伍。2008年4月8日,实现ELANTRA悦动轿车的成功上市,并于5月19日成功运行双班生产, ELANTAR悦动轿车月销辆突破万辆,并在同级别车型中质量第一,开创了北京现代质与量同飞跃的良好局面;
  2009年,不仅创造了国内汽车企业新工厂达到产能的最短记录,更是在具备20万辆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年生产突破25万辆的优异成绩。“现代速度”不断被刷新,总装车间干劲十足,来到二工厂的周沛然发现自己比原来想象中能做的更多,此前23年的工作积累令她爆发出更大能量,她相信这个团队有更多潜力可挖,能做得更好,能见证更多奇迹。
  就这样,在周沛然的带领下,这个干劲儿十足的团队在短短两年期间由3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周沛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么不干,干就干好。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总装车间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生产车型从原来的悦动发展到现在的悦动、i30、领翔、ix35等4款车型,现代速度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作为一名企业基层领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在北京现代工作的八年从未请过一天事假,她对工作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但是,身为一位母亲,却连自己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儿子的报考志愿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给予家人太少让周沛然深感愧疚,周沛然总试图最大可能地为家庭尽义务,但原则性的顺序是,工作第一,家人第二,最后才是自己。
  周沛然在北京现代的这片沃土上,实现了自我超越,历炼成为一名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杰出基层干部,历炼成为一名面对机遇和挑战,充分展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的优秀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北京现代“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
 
北现和谐代言人:谢立波
  在距离北京现代工厂不远处住着一户老红军,这对姓于的大爷大妈逢人就说:“共产党好啊,党没有忘了我们,我们现在和北京现代党工团就是一家人。”北京现代二工厂涂装车间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谢立波领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同时还肩负着车间“贴心人服务队”队长的职责。
  这对老红军夫妇便是她们一直扶持照顾的对象之一,于大爷去世后,谢立波和她的贴心服务队更是对余大妈照顾的无微不至,那一段时间里,谢立波像女儿一样,她每天下班都会到大妈家看一看,陪着大妈聊聊天、散散步,慢慢的,大妈对生活又重新有了信心。
  每年的除夕之夜,正是合家团聚、喜迎新春的美好时光。但是,从1998年加入车间贴心人服务队开始,谢立波就再也没有和家人一起共度除夕。12个除夕之夜,谢立波都是陪于大妈一起度过的,这已经成为谢立波和她的家人都接受的一个传统。谢立波和她的队员们就是用自己无怨无悔的行动让老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在企业以“现代速度”高速发展的同时,谢立波和涂装车间贴心人服务队在公司党委、工会精心地呵护和指导下,也在茁壮成长。服务队由原来的8人发展到今天的九个小组413人,由单一的生产线员工发展到有职员、大学生、保洁人员。贴心人服务队的队伍更加壮大,服务功能更加齐全,服务宗旨也由“视老人为亲人,真心对待”发展为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志愿精神,以“传承雷锋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为服务宗旨。服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照顾孤寡老人发展到去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服务、照顾车间生病员工、帮助家庭生活困难或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员工、关心太阳村的孩子等等。涂装车间贴心人服务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的事迹深深感染着北京现代的每一名中韩员工。
  8年时间,谢立波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外合资企业基层工会组织的带头人。她表示,要以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融入到为社会大家庭的服务中,与更多的人一起去体验无私奉献的快乐人生,要使贴心人服务队成为北京现代这一中韩合资企业培养员工们牢固树立助人为乐良好品德的助力器,成为北京现代人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把北京现代打造为和谐企业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技术兵团领头羊:李兵
  作为一名党员,李兵不断以一个真正党员的职责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协助推进企业的各项技术工作。2002年,李兵在北京现代第一个成立的生产车间——轿车厂总装车间担任第一任电装维修组组长,参加首批赴韩国学习技术的技师团队,赴韩国学习技术。在那里,他和其他19名队员一起,早上五点多钟就要起床,细心听取韩国教官讲解维修及电调工艺,按工位逐一实践,并将每一个零件,每一个零件编号,逐一记录下来。晚上他和大家从工厂回到宿舍,别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候,李兵却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总结,整理一天的笔记,仔细回忆当天的维修技能,唯恐漏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就是凭着这股子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使李兵成为北京现代令中连韩国汽车专家都信服的技术高手。在北京现代,没有人不认识李兵,无论是哪一类汽车问题,只要遇到了疑难杂症,大家都会去找李兵,就连不会说汉语的韩国人,也会说三个中国字:“找李兵”!
  李兵不光注意自己的发展,还注意团队建设,2003年开始带徒弟,他把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使汽车知识通俗易懂,和实际紧密结合,使徒弟成长迅速,适应现代公司不断扩张的需要。他在培训徒弟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并不断将实践经验和理论联系起来,在工作中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他带出的8个徒弟,都已成为车间电装维修工作的骨干。并且,在李兵的鼓励下,他的徒弟们都先后入了党。
  对于这样一名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很多同行企业时不时就会抛来橄榄枝,李兵自己都记不清接到过多少次请他去任职的电话了,而同行企业开出的价钱也一路高涨。但是李兵却从未为此动容,他嘴上总是挂着这样几句话:“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北京现代给的,没有北京现代给我机会和栽培,就没有今天的李兵,我感谢北京现代。只要我不退休,我就不会离开北京现代,因为在这里我更能实现我的人生目标。”这种爱岗敬业的背后是忠诚,而忠诚恰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写照。

  北京现代能够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从筹备期的一片荒草地成长为年产销将近6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圆了北京40多年都在盼望的一个轿车梦,这离不开每一名北京现代汽车人的无私奉献。周沛然、谢立波、李兵,正是这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团队里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鼓舞着周围的人。从艰苦奋斗、爱心奉献到苦心钻研,他们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版图,为几代人的汽车梦插上了翱翔的羽翼,这就是北京现代劳模的魅力——永远站在时代的潮头,而这些时代的弄潮儿无一例外地成为许许多多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劳模精神的尊重和呼唤。而北京现代不断壮大的劳模群体、学劳模的热潮正是对胡总书记这番话最好的注解。
 
 

>>此文章为厂商供稿,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