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去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我甚至可以请大家去我们的污水处理间喝茶,那里空气清新、绿草茵茵,工业用水经过处理后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说起工厂绿色环保的话题,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言语间透着格外的自豪。可以说,这既是一汽-大众25年来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一汽-大众25年来在绿色环保领域的一个缩影,更是一汽-大众“绿色信仰”的最佳实践和完美体现。
从“盐碱地”到绿色工厂
其实,早在25年前,为了保护农田,一汽-大众当时的选址就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未占用农民的耕地资源,而是选择了更为偏僻的荒凉盐碱地作为长春工厂基地。谈起这段往事,一汽-大众的一位老领导回忆感慨道:“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茫茫无际的盐碱荒滩。”如今,这片不毛之地不仅诞生了中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基地,而且将“节能环保、绿色生产”的理念渗透到了生产、工艺等各个环节。
除了最早建设的长春基地,一汽-大众西南基地成都工厂和华南基地佛山工厂也都堪称绿色环保的典范。特别是佛山工厂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以打造环境友好型工厂为目标,从规划、建设到投产、运营,都充分遵循了业内领先的环保标准,实行绿色生产工艺、采用高效绿色物流、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比如四大工艺车间均大量采用环保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噪声、废水、废气等污染,使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做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也成为国内首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正是坚持绿色生产和绿色工艺,使得佛山工厂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仅为6.8g/m3,这个数值为国家最高排放标准的三分之一,欧洲排放标准的五分之一。此外,全厂废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后,部分回用于厂区绿化,其余接入生产水池,作为生产、卫生间冲洗等用水,实现节能减排,节省水资源。
从绿色科技到绿色生活
在做好绿色生产与绿色工艺的同时,25年来,一汽-大众对绿色科技的探索也从未止步,用高效动力和绿色节能科技为更多用户带去了绿色用车生活。
从最初捷达对节油的技术改进,到率先引进全球领先的“TSI+DSG”动力总成,再到小排量EA211系列发动机的研发使用。一汽-大众的黄金动力组合,不但在环保节能方面吸引了众多追随者,而且还在操控性能上树立了全新标杆。在为用户带来更快加速、最低油耗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代表了当今汽车节能技术的最新成就,引领小排量汽车发展潮流。
从车身轻量化技术到领先全球的“蓝驱技术”,一汽-大众用“蓝驱”实现动力与燃油经济的统一,包括启动-停车技术、低滚阻轮胎、制动能量回收等可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技术,可使油耗降低0.4L/100km,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降低7%。,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清洁节能的汽车生活。
从奥迪Hybrid混合动力技术再到奥迪e-tron电驱技术,在节省燃油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可以说,一汽-大众奥迪不仅在制造产品,更致力于提供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引领汽车未来发展的潮流,让绿色科技为绿色汽车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从绿色理念到绿色产业链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在一汽-大众看来,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不仅需要创新的科技、严谨的工艺、严苛的把关,更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植到公司整个价值链中,并横向辐射至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与供应商和经销商共同打造绿色环保生态链。
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太阳能路灯
正是在这种全绿色产业链的推动下,一汽-大众携手合作伙伴,积极推动本土化的绿色生产战略,坚持以“就近原则”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基地内“绿色工厂”的合理布局,保证供应链顺畅。与此同时,吸引从全国各地的零部件企业在基地投资建厂,保证零部件园区、动力总成园区和物流园区均分布在厂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实现其与基地整车厂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大大降低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时间、物流及人力消耗,从而与工厂形成健康、完善的产业链集群。
回顾一汽-大众的25年,我们不难发现,一汽-大众从选址到生产,从工艺到科技,再到合作伙伴,始终不忘绿色初心,在绿色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更为重要的是,一汽-大众希望通过绿色的生产、绿色的科技及绿色环保的理念,有意识地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构建绿色生态,为创造一个人、车、社会和谐发展的交通系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