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对地区的经济拉动效应非常明显,汽车产业的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因此,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类似的论坛也非常多。本次峰会我们将以高端、务实的宗旨汇聚行业的智慧,直面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共同探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最佳方案,探索实现汽车强国梦想的道路,本次峰会将涉及与此相关的诸多话题,重点聚焦在以下几方面,希望通过峰会广泛深入的研讨,对产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新形势、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高度达成产业共识。
第一方面,我国是汽车产销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的距离应当还是差距明显的。我国汽车产销连续9年世界第一,2017年汽车产销量达到2900多万台,行业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500万台,逼近4000万台。201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2亿辆,到2030年有望超过3亿辆接近4亿辆,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然而我们与汽车强国的距离还是存在的,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大家讨论。2017年度雷诺日产、通用、丰田三家公司的全球销量就达到了3175万台,其中大众集团1075万台,雷诺日产1061万台,丰田1039万台,超过我们国家2900万台的总量。2017年丰田汽车公司全球销售额高达26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而我国2900多万辆车应该说是1000多家整车专用车企业加起来的总额,看出我们汽车产业相对比较分散,单个企业相对薄弱。
第二方面,国家2900多万辆汽车当中,能够代表汽车工业水平的乘用车占比超过了80%,2480万辆乘用车当中合资品牌占比超过了56%,销售额当中自主品牌占比更低,单车利润偏低,不少企业依靠合资品牌的盈利来弥补自主品牌的毛利甚至亏损。
第三,基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但核心技术包括发动机电动技术、自动变速技术等仍然很薄弱。
第四方面,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在提升,但仍然差距悬殊,品牌承载力和溢价能力相对薄弱。如何我们能够实现汽车强国?我们可以做什么?
给大家分享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发展面临的来自于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缓慢,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在给城乡居民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来更多影响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极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在我国目前不仅中心城市甚至于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已成常态,交通事故持续增长,尽管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人员死亡率2016年道路交通事故864.3万起,同比增长65.9万起,上升16.5%,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2846起,造成63093人死亡,22643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1亿,道路交通换车死亡率2.14,同比上升2.29%,每万辆死亡率居世界第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亟待提升。
然后,道路交通是我国最大的燃油消耗领域,而我国石油对外进口接近75%,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石油资源的压力将更加严峻,已危及到我们的能源安全。国家已经分阶段实施企业成立油耗法规,2020年目标要达到50%,对每一个新能源汽车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我们有什么措施?我们准备好了吗?
其次,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道路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的来源,汽车排放标准日益严峻,中国是巴黎协定的缔约国,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责任,而汽车尾气是二氧化碳重要的贡献者,同时我们将面对节能和减排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措施战略和应对的策略?我们想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交通智能化。
最后,给大家分享新能源汽车的事情,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的不二选择,经过接近4个五年科技计划,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基本掌握了关键的核心技术,经过了奥运会、世博会等从2014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始进入了快速起步和发展阶段,因此2014年被大家公认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元年,在前所未有的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居世界首位。
大家知道2025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当中,提出的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达到200万台,保有量将达到500万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达到我国汽车总产量的15%-20%,2030年将达到全国一汽车总产量的40%-50%,这是相对保守的估计,这个数量将会达到1500-1800万台,在节能减排法规的要求下,在“双随机”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长期快速发展的势头可行。更可喜的是我国基本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切入地,一些领军企业如吉利、长安均宣布了停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在出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问题和面临的残酷的竞争,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仍然属于幼稚产业,2020年补贴全面推出来以后,过去以来财税补贴形成了产业繁荣的景象是否还在?除了双随机政策外还没有其他的政策来保障?面对双随机政策,企业就会转向选择生产技术低。
第二大家知道日产聆风B款汽车已经累积销售了28万台,特斯拉IOS(音)累积销售接近30万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保有量占世界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2017年达到了接近79万台的产量,接近78万台的销量,保有量达到180万台,但是这180万台保有量当中我们的专用车企业在生产新能源当中有几百家企业一起来贡献,上述两家外企累积的销量占到保有量的30%,如何能够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机和战略发展的窗口期打造我们的明星企业和世界品牌?我们的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品牌战略应该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尽管燃油汽车在当下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我们的企业技术路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策略?我们在燃油汽车领域应该明显落后于日韩领域不下20年的时间,在单车型的投入开发我们举国之力在科技研发投入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我们企业在前瞻技术领域里,一方面应该少些炒作多些埋头骨干,我们还要放心自主创新,购买国外已经过时的技术和产品。
第四方面谈一下智能汽车,汽车的智能化无疑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智能化汽车不仅可以解决交通安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起到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大家都清楚宝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企业应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从基础的芯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系统集成等做起,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分阶段的经验计划,从一二级辅助驾驶自动拖车等基本的功能入手把工作做好,智能网联汽车事实上从一二级辅助到全自动驾驶,这里边每一个技术进步都会推动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又会促进和拉动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