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峥楠:刚才各位嘉宾的分享很精彩,应该说从行业的角度和市场的角度以及消费者的角度我们能够感受到当下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迫切性,同时我们也聆听到了我们的兄弟单位各具差异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应该说从我个人来说受益很大。吉利在发展新能源除了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一直以来我们都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通过在新能源领域的整合和技术融合,积极布局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对环境友好的全产业链供应商体系,通过不断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提升制造产业链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最终确保新能源车的零部件制造生产在整体质量提升,对此我们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环境负责。当然,今天我们一直在讨论新能源的技术路径,应该说整个新能源技术路径之争一直是我们行业热门的话题。为什么这样?应该说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旦产生了某一项新世界,可能对旧世界就是颠覆性的结果,所以说把新能源做大做强,我相信在新能源领域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整个产业生态链上每一个合作伙伴的努力和所有的研发。
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我们吉利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来到现场,请他们分享一下在新能源时代会提供具体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凭借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又能够如何刷新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下面有请嘉宾上台。
在整个新能源行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引导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整个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其实承担了上海新能源车数据切入平台的整个日常的管理工作,我相信在整个数据层面已经有了大量的积累,同时基于这样的数据为我们整个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首先我想问一下朱总目前根据我们整个数据平台运营的现状,在未来我们整个政策层面会有什么样的导向能不能透露一下?
朱晓明:上海是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最早的城市,那个时候我们上海中心配合上海整个经信委制定了数据的管理系统,也是想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到我们的用户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当中的一些数据的积累,特别是使用工况包括用户习惯这样一些方面的数据积累。这些积累主要是在示范运行阶段,为我们后续的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数据的支撑,大家都知道整个上海的新能源的产业支持政策也是走在前面,目前上海的一些相关的汽车企业他们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是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我想这样一些成就也跟数据中心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胡峥楠:数据平台运营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特殊的可能我们原先没有预知的情况呢?
朱晓明:这个问题有点难,确实发现了问题像有些车辆,特别是插电强混的车辆通过后端充电的数据监控,老实说与油开(音)的比例还是不好,就是说作为燃油车来开,这是比较典型的现象。
胡峥楠:这样的一些现象,我估计未来会影响一些政策导向,相信这样的一些导向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也会是比较大的。第二个问题想问吴凯吴总,恭喜上个月宁德时代出货量进入中国第一,到了世界前三,恭喜宁德时代,昨天我们讨论过程中在讲我们在谈技术路线之争。所以关键还是电池,如果说电池某一天有个突破性的技术或者成本足够低大家不需要争了,所以说从整个电池的发展趋势包括整个的技术发展路线来看的话,您认为在未来几年之内电池有没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突破?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所有企业来说的话,未来到底制定什么样的路线?实际上这是至关重要的,您能从您的观点谈一谈电池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展望吗?
吴凯:谢谢胡总,您谈到大的突破说句实话很难,不是说没有突破,按照我们的开发目标来看,2020年能量密度,我们的电池包达到差不多210应该不是问题,。另外老百姓关心充电时间不够,10分钟充电我们2020年没问题,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成本,因为如果说做到刚才那些指标,能不能有一定技术路线,但是成本是个难题,我们和吉利的团队等有很多的沟通,沟通下来将来高端的一些车我们高指标的电池系统和一定的快虫能力等等有办法做到,但是要看和传统LP比成本,高端车比成本还是很有难度的,挑战很大。基于此,我们和各个董事长有很多的沟通,2020年之后除了高端的产品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大家买得起的产品?这点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开发和努力,比方说我们纯电动的,高端的跑五六百公里,是不是开发一些三百公里的车?这些可能市场上也受欢迎,目前我们拿出方案出来,明天早上会和吉利做沟通。
胡峥楠: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现在我们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要做大做强,肯定要依靠在座各位优秀的伙伴,大家知道全世界最知名的企业在日韩,相信宁德时代已经作为中国的电池领域的领军者之一,你认为你和日韩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怎样独特的优势能够帮助中国品牌去取得新能源领域这一站的胜利呢?
吴凯:说起电动车的方向成本压力挑战巨大,和日韩的竞争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没觉得有那么大的压力。实际上我们大家看到的信息宁德时代2011年成立,我们的前身ATL公司1995年成立,我们在锂电池行业也是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在那个行业里和日韩有过很激烈的竞争,消费电子领域我们和日韩有很多直面的竞争,消费电子领域最大的企业大家知道是苹果,苹果我们从最开始的第一代产品到现在我们一直是它的第一大供应商,它有很多技术质量等各方面评比,我们每年在技术评比上一直是第一名,三星、LG包括索尼等等一直都排在我们后面,所以在动力电池领域和日韩竞争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2017年出货量当然达到了全球第一,这点很感谢中国市场和吉利这样的客户,到了后工业时代和他们直面竞争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胡峥楠:有了您的豪气未来这个领域我们很有底气。下面一个问题请问蔡蔚蔡博士,电机的产品相信您在行业内有口皆碑,无论纯电动还是混动都需要电机,同样的问题我想给蔡博士,精进电机领域中国本土企业独特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蔡蔚:电机行业我们国家有很强的优势,首先它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国家在这个行业大概有80多年历史,这个行业当中的材料我们国家和世界相比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相对较小,部分的元器件或者说有的核心材料除了我们国家有以外,其他国家有限,还有我们国家很大的优势是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培养的工程专业领域的人,我们每年毕业的工程师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习主席昨天会上说最重要的是人才优势,以电机本身为例,在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当中早期的时候国家在补贴的时候有一些倾向性,但是到后来的时候,已经放开了,比我们的整车放得更开,从来没有说你不能用哪个国家的电机还是什么,包括现在我们看的德国我们在座的博士等等都在我们国家,这些我们最开始的竞争就是和他们的竞争,到今天为止精进电动在中国大概占了大巴车包括物流等等重型车中占了1/5-1/4,乘用车方面我们占了中国市场份额的1/10左右,希望今年能够提升一下占到12%-15%的市场份额,出口这一块作为中国本土的企业,我们应该是唯一的中国有出口的,我们的产品给欧洲出口,我们在给宝马、大众做研发,我们给通用、福特在做研发,我们也在大批量地向克莱斯勒出口,大家可能知道克莱斯勒连续两年获得全球十佳发明,实际上是精进电动的电机,最近大家更熟悉的是谷歌的智能驾驶汽车,实际上也用的是精进电动的电机,最近还要再追2500辆精进电动的电机所装的智能驾驶的汽车。
所以这个角度上讲,我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光使用,我个人认为无论是燃料电池还是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离不开电机,离不开电驱动系统,所以它应该是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的角色。因而这个角色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国家跟世界相比并为没有差距,但是我们在部分原材料领域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说功率电子芯片高速轴承、耐电运绝缘材料的原材料等等我们赖于进口,这些地方我们需要和国际合作,但是大部分我们的能力还是足够强的。
胡峥楠:您说到您同时也给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电机,从整个技术领域来说的话,这两种电机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其实从整个路线看的话,您是怎么看待混合动力的市场?精进电机在这个领域怎么布局的?
蔡蔚:我们国家由于补贴的原因,过去大部分的整车企业以追求国家补贴为主,就是说怎样把国家的6万块钱拿来,有4万块钱我们怎么拿4万块钱,很少认认真真考虑我们的产品,关于混合动力,第一条我认为混合动力所节省的能源是纯绿色的,一点其他颜色都没有,这个不管是纯电动还是燃料电池都有其他颜色在,而混合动力所节省出来的能源是纯绿色的。混合动力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混合动力具备了对设施的依赖不那么明显,我们国家现在为什么电动车上不去?首先大家找到吴总电池的事,但是的确有点事情需要做。但是最重要的是充电设施,如果到处充电都很容易的话就不介意这件事了,现在混合动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满足。
我在某个公开的场合说过2015年的12月份在德国的柏林去参加了变速箱的会议,实际上整个参会的1200人最后表决说未来的车上到2030年每台车上有个电机你可以按YES和NO,80%的人按了YES就是混合动力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市场需要的,国家虽然对没有插电功能的混合动力没有补贴,但的确市场需要,昨天晚上我来晚了一点,昨天上午在开两院院士的会,我属于旁听来晚了,但是我参加的时候非常兴奋地看到了吉利一系列产品,我认为既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又是我们现在解决了我们国家目前在充电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电动化走向市场化很重要的不够。
胡峥楠:谢谢,蔡博士说很多时候我们靠国家的补贴来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法雷奥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董事易屏华,实际上一开始我们就很明确我们需要开发一款不改变用户体验同时在用户接受成本范围内的混合动力的车型,法雷奥作为48伏系统的开发商作为很早投产的企业之一,为什么法雷奥当初坚定地选择48伏作为主要的开发方向?背后有什么故事?
易屏华:我在上海法雷奥20年了,20年前的发电机效率只有40%,过去的20年现在发电机的效率已经提高到了70,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是在能量转换的时候降低损耗,效率5%的提高省油相当于0.6%,所以发电机在20年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给了省油和降低二氧化碳做出了贡献。然后在15年之前法雷奥全球在欧洲12伏起停(音)销售和生产了200多万台,我们相信48伏是发电机必然发展的结果,48伏能够满足汽车上面随着智能化阴天气越来越多,电的负荷需要提高到48伏,昨天看到博锐GE的车子目前同行省油做到最佳,在B平台车子上面省油到15%,靠红绿灯的起停甚至是能量的回收得到效率的提高。还有在起停的时候智能化的管理,所以是技术非常智能但是很有创新,给客户带来技术必经的途径。同时我们的法雷奥西门子在电机方面也有悠久的经验,昨天我看到博锐GE的车子第一次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作为标配在推,正好我也跟我法雷奥西门子的星级工厂(音)说我有信心和他们PK,相信48伏的性价比可能超过星级工厂高压的技术。
胡峥楠:去年开始48伏趋势越来越明确,几乎所有主流的厂家都在开始研究和部署48伏的技术路线,未来48伏的趋势会怎样?
易屏华:我记得几年前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先生说过在今后的车子上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大的电机,我说李书福董事长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法雷奥作为电机行业2009年最大发电机的生产厂家,我们一直认为电机接下来的发展像是吉利汽车对我们的信任一样,我们已经在除了装在P0取代现有发电机的基础上我们装在P3、P4,装在变速箱里面或者边上都有,我们对48V的纯电动车也在提供48V解决的技术方案,有些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投入,相信未来会很快进入批产。
胡峥楠:谢谢易总,最后想问一下刘总。博世是最大的技术供应商,可能已经超出的传统的系统供应商的范畴,更多的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推广你们研发的独特特的技术,很多在技术领域方面相信你们看得比我们还要远还要广,你们对于解决世界上问题思考的方式可能和别人也不一样,联电作为博世在中国很重要的存在,博世中国和联电这块是怎么思考的?
刘强:简单谈一下胡院提的技术路线包括对于未来趋势的认识。我觉得非常清晰的一个看法是混合动力一定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这个从政策的导向上面包括一些后补贴时代,包括我们做了一些测算,比如到2020年假设全部的新能源积分用电动车来补的话,达不到平均油耗目标,势必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必须发展起来。这是前提,相信大家基本上得到了这个认识。第二点我觉得大家喜欢提的叫做路线之争,混合动力这么多技术方案,真的是江湖门牌林立,但是没有人可以一统江湖,而且在主机厂做技术方案选择和规划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纠结。但是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两方面,不管选择哪个路线,现在最重要的还不是说哪个更好、哪个更坏,实际上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尤其对于国内的车企来说,最重要的要回答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说你有没有足够的系统集成能力把它做好,其实PS方案P2方案都有各种成功和失败的范例,你能不能把范例做好最关键,第二你有没有规模效益,没有效益很难把它做得有竞争力,学技术路线之前先要学好这两点。不过有一点应该没有争议,48V在这两点上面肯定没有问题,我觉得也是逐渐得到了整个行业的共识。第一点系统的集成能力相对来说还是要低一点的,开发快一些。当然像吉利可以做到15%我也是非常敬佩的,我们也做过很多的车,大车、小车,系统集成上都研究过各种功能,15%的确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做不到15%没有关系,10%比较轻松,如果做不到10%我们帮你做到没有问题,不管什么车和发动机,这是第一点,最基本的预期可以达到。
第二这个技术不是一个厂家在用,如果变更的话可能要投资下去,整个供应链要跟上,但是规模可能有限,但是这个技术是整个行业都在用它,而且它的通用性非常的好,电池也好,电机也好,我们的规模很容易很快做上去,所以对于这两点来说其他的方案不一定说哪个行哪个不行,但是48V肯定可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我们在做很多在研的项目,包括欧洲和国内市场会快速增加。我们做了世界范围内的预测,因为整个汽车行业未来有一些新技术的介入和一些不确定性,有可能电动会很快发展,有可能PHEV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我们预测2025年不管哪种方式最终实现,对于48V的比例基本在18%-20%的范围内,是最安全的技术方案。
第三点我们要看到48V技术本身还是在快速地发展,第一是一个新技术,我们看到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去解决,我非常坚信我们吉利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得非常充分,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些难点,比如说一些低温的问题和怎么充分发挥整个系统能力的问题以及安全模式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发展过程。
48V其实有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和潜力,第一个它的油耗其实不止15%,我们比如说通常说ABC循环做下来油耗,实际上驾驶的时候是开不到这个油耗的,但是48V驾驶的时候比这个油耗要高,昨天我注意到我们的发布会上我注意高速滑行停机功能,这个在很多车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测算。在实际循环里不同的路线和路况还可以平均还可以额外节省8%-10%的油,还有一个是现在技术发展很快,整个系统上来说不仅仅是单车系统集成的问题,我们做了新的功能可以提供新的用户体现。比如说现在很多车前面都有雷达,很多的好的车都有,比如说预测的起停功能。还有根据前车的距离智动能量的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前车的距离、车速判断我应该做costing(音)功能还是repaion(音)而且能够确保安全,这个我们在不同的路况测算,可以降低3%的油耗,这个实际上气动成本没有增加,只是功能集成上就可以。另外48V还是在很快发展,包括在一些地图尤其像重庆快速频繁的上坡、下坡预测的能量管理功能都会带来额外的收益,所以我觉得48伏未来的发展系统集成上很多事情可以做。
最后未来系统上来说,48V与智能驾驶开始密切结合了,从整个电机架构的电源系统,尤其有些智能驾驶的功能要求电源系统有一定的安全冗余,电源可以提供一定的冗余而且有一定的能力满足这个要求,所以我觉得整体上48V首先做非常有生命力的混动的方案,会快速地发展。第二点会向其他领域进行延伸和结合,我们非常看好这个领域。
胡峥楠:谢谢刘总,刘总引出了新的观点,这和整个吉利的研发也是不谋而合的,我们认为新能源不能单纯谈新能源,新能源必须要和智能化,未来我们进一步挖掘机械效能包括能量回收的极限更多的是要和环境结合起来,和智能化结合起来,这样获得更高的节能减排的效果,很感谢刘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