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新闻] “刚刚结束的双十一,我们共售出18万听机油,全网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孚和中石化,壳牌也在我们之后。”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欣喜地分享这个消息。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能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已经不易,更何况这家企业仅成立13年,在业内人看来,龙蟠科技是汽车后市场中的黑马担当。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中,政府再次提出要鼓励中国品牌企业发展,支持自主创新,特别是要关注那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那么龙蟠科技是如何一步步从名不经传的创业公司,到如今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上市公司?为了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近日汽车行业专家团一行多人走进龙蟠科技,深入了解了这家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
『专家团在龙蟠科技研发中心合影留念』
合适的时间做对的事儿
成功的创业者大多眼光独到,选择独辟蹊径而非紧追热点。据石俊峰介绍,2003年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龙蟠科技之初,对于产品定位,他的心中已有打算。
“2003年的时候,中国品牌的发展远不如今天,路上跑的小轿车基本都是大众、别克、本田。私家车大多是合资品牌,那么润滑油怎么会用国产的呢?但商用车不一样。”石俊峰说。在其看来,国内消费者更易接受的方式是国产车用国产润滑油,而和乘用车相比,中国品牌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优势的在商用车领域,因此龙蟠科技决定首先打开商用车市场。通过不断创新技术,把控产品质量,龙蟠科技在商用车领域一步步占领国内市场,成为江淮汽车、东风商用车、郑州宇通客车、北汽福田、潍柴、厦门金龙等主流商用车厂家的配套供应商。
在商用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后,龙蟠科技开始谋划转型,如何在乘用车领域打响品牌成了首要难题。石俊峰说:“坚持做好的产品也能一步步打开乘用车市场,但市场形势瞬息万变,龙蟠科技决定采取一步进攻的模式”。龙蟠科技选择玩把大的,“在合适的时机重磅出场”。
『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左三)向专家团介绍自主研发新品』
相信一直关注乘用车极限挑战赛的人,对几年前那场“飞越冰河”行动或许会有些印象,当时香港明星柯受良的关门弟子车手谢雨均驾驶使用了龙蟠科技润滑油的车辆,在零下41.2度的严寒低温环境下,以64.3米的飞越距离创造了世界纪录。这次行动让中国车手在国际上声名大噪,“飞越冰河”行动成为了全国性的焦点事件,在媒体开始发酵,CCTV5进行了45分钟强势在线,全国各大门户网站头条、微信推送、多家报纸的整版报道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而龙蟠科技正是这次活动的冠名商和承办者,凭借这次活动龙蟠科技润滑油树立了高品质形象,龙蟠科技正式进军乘用车领域。
反其道行之 不走寻常路
“市场景气的时候抓销量,市场低迷的时候扩产能。”据石俊峰介绍这是龙蟠科技的另一大生存策略。和过去几年相比,今年乘用车市场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寒冬。据中汽协最新产销数据,10月我国汽车生产233.45万辆,同比下降10.05%;销售238.01万辆,同比下降11.7%。1-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282.58万辆和2287.09万辆,同比下降0.39%和0.06%,为近年首次负增长。大环境低迷,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产业链中的企业,作为汽车后市场中的重要企业,龙蟠科技同样面临考验。
『专家团召开座谈会讨论汽车后市场发展』
一般而言,市场收缩企业大多数的做法是缩减产能,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基本都遵循这一规律。然而龙蟠科技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扩充产能。除了在国内扩产能,龙蟠科技今年还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在新加坡成立公司。石俊峰表示这两个动作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意为之。据龙蟠科技新加坡公司总经理介绍,当下中国乘用车市场中中国品牌占据44%的份额,中国品牌乘用车领域龙蟠科技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从长远来看,中国私家车保有量明显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因此中国乘用车市场并不会持续下滑,蛋糕还会继续做大。
专家团:零部件强中国汽车产业才强
此次走访龙蟠科技的专家团汇集了多位汽车领域引领者和精兵强将,在了解过龙蟠科技的发展过程和未来战略后,专家团结合当下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发展态势,以龙蟠科技为例为我国零部件和后市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表示,龙蟠科技之所以取得当下成绩和国家形势密切相关。节能减排、“打响蓝天保卫战”是国家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家鼓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重视汽车配套企业发展。龙蟠科技抓住形势推出的一系列高效、节能产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新能源趋势下继续加强产品创新,要“占红海、创蓝海,建百年企业”。
活动最后,专家团集体表示,以龙蟠科技为代表的零部件及配套企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零部件不强,就没有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只有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及配套企业携起手来,才能共同应对节能减排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文/汽车之家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