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C2B模式在国外基本上集中在小批量的豪华品牌,比如保时捷、法拉利等。在国内汽车行业,上汽大通也开始尝试C2B式的运营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的内容都包含了什么呢?用户在参与进来的同时,会得到什么样的实惠呢?以下我们通过大通G50用户研讨会,来介绍上汽大通的C2B模式。
G50是大通和用户共同开发出来的车
上汽大通C2B模式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在线定制、柔性化生产,而是借助C2B定制的过程,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直联,达成双方有效的沟通。而这种与用户直联沟通,更是贯穿于产品需求的识别、产品概念的定义、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之中的。这也得益于上汽大通有很多不同于传统汽车公司的一些概念,比如业务的标签化、产品的数据化、组织在线、用户直联等等,再比如上汽大通也建设了许多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包括“我行 MAXUS”消费者沟通平台、“蜘蛛智选”智能选配器、“房车生活家”平台等。
上汽大通C2B首先在产品的定义阶段,上汽大通利用一年半时间做了12场的产品在线,包括57个在线群、6000人以上的交互人数,总共收集了来自用户的220个问题,也使平台新增了约4590名好友。在产品开发阶段,验证和改进都会有大量的性能测试,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高温、高寒、高原实验,同时厂家也请客户有选择地加入到黑河、广德等地的验证过程中。最后,产品的定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上汽大通同样采取了有别于其他车企的定价方式,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汇总,在用户对于产品配置和定价的选择中间,找到了一个最大的公约数。
上汽大通G50首发款分析
大通G50定价选配活动中,有超过85.8万人参与,提供了126万人次的定价数据,厂家收到近60%的用户反馈,都集中在85%-92%的配置区间,最终官方开放了抢先定制200台上汽大通G50的名额,让用户有机会挑选自己喜欢的那款G50。上汽大通G50首发款-自动豪华版提供了全景天窗、隐私玻璃这些高端品牌才会搭载的配置,还拥有前后助车雷达、360°全景影像、四门车窗一键升降、电动折叠后视镜、手机无线充电、12.3寸大屏、上汽阿里斑马智能互联系统、7寸仪表、LED大灯等用户喜欢的配置。
首发款-手动精英版虽然价格只有9.18万元,但在安全的配备上面没有妥协,拥有前气囊、侧气囊、侧气帘三重保护、胎压监测等配置。在明年一季度上汽大通G50正式上市的时会把所有智能推荐的选择模式都会放在“蜘蛛智选”上面。上汽大通G50共提供了超过40个大类和100项高感知配置可选,而且在内饰、外饰颜色方面也提供了多种选择,这在MPV市场也是很少见的。“蜘蛛智选”想达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让用户选车、用车更加方便。通过现场使用“蜘蛛智选”和收集大家的意见,厂家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新迭代。通过蜘蛛智选,用户可以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选择自己最想要的配置,打破了行业内其它车型配置捆绑的限制。
什么是我行大陆?什么是大通FANS会员权益?
C2B从英文角度来说,是用户来驱动企业做决定,用户驱动企业来开发产品、来定价。从“我行”第一位粉丝开始,到两年半以后“我行”大陆的模块,这张图被厂家称为“我行大陆”。这张图上有游乐场、房车生活家、“我行”商店、物流公司等,意思是当用户进入“我行”平台,可以在游乐场玩玩小游戏,也可以在招聘会、车展等看看上汽大通提供的最新活动;房车生活家已经有320万的APP下载量,用户也可以一键跳转到房车生活家去租车、买车和写游记攻略;厂家有169名设计和工程师直面用户问题,有求必应;所以整张图就构成了“我行”平台建成的面对消费者的产品和触点。
上汽大通G50准车主/试驾用户分享对G50的感受
用户1:通过“我行”平台,我用9块9加入了创咖汇。然后通过创咖汇,我知道了G50这款车型,并参加了试驾活动。在试驾过程中,我觉得G50很适合我,而且上汽大通对我提出的建议都是在认真地听取和做出改进。比如说氛围灯、ADAS等配置,都是顶配车型才有的,但是有了上汽大通C2B定制,在10多万的车型里面就可以选配这个配置,而且大到动力总成,小到车辆颜色、推挡杆都可以选,这是我非常喜欢的。
用户2:现在我也成为了“通心粉”,而且是黄金通心粉级别,我还在广州建立了一个100多人的创咖汇群。
用户3:我是因为在广州刚好中签了指标,才开始留意这辆车。其实我以前没有买车的打算,因为广州市区内的交通可以满足上班通勤。但近几年来,家里老人就医出行,开车会比较更方便。所以我们考虑起码要买一台6座以上的车,定位在MPV市场里面选择。加入创咖汇以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跟创咖汇小姐姐沟通相关需求,G50的C2B定制方式符合我们实际需求,希望能成为G50的车主。
用户4:我之前是G10的车主,也是遵义创咖汇的堂主,在微信上了解之后觉得G50不错,就加入了创咖汇,觉得G50如果可以选配的话,真的是很个性化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之前一直觉得选配是在高端品牌才有的。我比较看重车子的空间,因为我块头大一点,也希望老人和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有商业需求,还可以坐一个特殊的客人。G50看上去很有个性,头部有一个一头的空间,我觉得非常满意。我对G50的质量、品牌和安全绝对不担心,就是看重空间。这次我从贵州遵义过来,觉得很满意,我肯定会订G50。
用户5:我一直关注G10,从我2014年考到驾照开始已经关注了,今年3月份摇到牌打算买G10的时候,看到有G50,我就一直等着首发,就是希望能配备主动刹车功能。我明天会跟家里人再过来看一下,看看是不是在今年过年前购买G50。
用户6:我是无意中发现我已经是钻石“通心粉”了,因为我成为大通的车主已经有4年多了,第二台G10现在也开了7.5万公里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比较喜欢跟大家一起分享使用G10的感受,也向厂家提出过很多建议。这一点我发现大通是做得非常好的,其他厂家可能会对这些建议不理不睬,但是大通不一样,我提了建议之后不久,就会发现这些已经变成现实了,所以我对大通非常信任。下次换车肯定还是大通。
媒体问答
提问1:我觉得私人定制是一个潮流,但是现在很多车企还没敢做这块,大通怎么解决它的成本控制问题?
陈超:D90上市之后,包括所有工厂生产的运营、成本控制,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整个数字化的平台,是从用户端到供应商端都建立起来了,所以整个生产的经营流程是自动化的,使得我们把成本控制到最低的程度,让消费者得利,也让我们厂家得利。D90证明这个模式是可行的,所以G50依然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李建华:大通的智能化个性定制,并不是智能化个性定制每一个零部件,其实很多零部件还是通用件,只不过G50集成了40多个大项、100多个小项,可以供个人选择,一旦这条路走成的话,不仅仅不会增加成本,而且在降低成本这方面有领先的优势。因为在大量的数据面前,大通每个月在生成生产计划的时候,已经可以按照需求来生产产品。
媒体提问2:未来更跑量的乘用车上市之后,我们还能做到C2B吗?如果我们做到了C2B,是不是车型的定价方面会有一车可能有十几个价格的情况出现?
陈超:在G50的这个体系上面,整个零件号上并没有比传统的车企多出几何级的增长,而且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只不过我们允许我们柔性化生产线有更多的组合,我们要做到把这些信息很透明地传递到这个业务链条所有的环节。所以我们的工厂里有很多智能的小车,每一台车自己的配料就跟这台车在生产线上一直走下去,确保即使我们有纷繁复杂、众多的选择范围,但是我们的JPH还是能保持像一个普通量产车一样的JPH走下去。所以G50即使100%的车型是定制订单,仍然能保持比较高的产量,我们今后乘用系的产品也能够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
媒体提问3:现在经销商在大通的角色是怎么样的,经销商对于用户定制的看法如何?
李建华:大通的经销商对C2B很欢迎也很认可,他们觉得这是有竞争力的。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商品,同时它也是一个消费周期更长,是很典型的低频消费的产品,汽车的线下体验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汽车交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经销商会提供很多围绕这个产品的交付服务。我们的C2B定制模式可以与用户直接产生联系,有利于建立更诚信的消费体系,这也是能让经销商受外部不良信息干扰最小的一个体系。无差别的产品更容易陷入无底线的价格竞争,只有大通的车可以做个性化智能定制,不再等同于一般市场上无差别的产品,所以我们的经销商觉得这样做能走得更长远。
媒体提问4:定制无疑会给经销商增加很多环节,售后服务成本等各方面的开支会增加,大通是怎么保持整个体系竞争力的?
李建华:个性化、智能化、时尚、运动,这都是消费品市场往前走的必然轨迹。我们的零部件体系还是标准化的,只要在网上预约了,4S店就会在前期准备该车辆的相关零部件。这个模式的形成背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庞大的体系的竞争力,而只有这种体系竞争力的形成,才会使事情的运行更高效。在用户那里有需求,这个模式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觉得面临的挑战就是通过系统架构的能力来解决这些基础问题。
媒体提问5:C2B上线两年来,上汽大通遇到过哪些挑战或者困难,能分享一下吗?
杨祯慧:第一,构成一套用户在线、数据在线的网上数据体系,然后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做到线上线下一致的服务体验。接下来要做到组织在线,把几个部门整合起来变成一个数据及用户中心,设立了CUO首席用户官,让组织变得更能为用户服务。第二个巨大的挑战是,要让所有组织都面向用户,各级业务部门的业务员或者业务总监,面对用户、面对媒体都特别真诚。第三是要做与时俱进的迭代更新,比如“蜘蛛智选”的4次大迭代,“后悔药”的推出,首席用户官的上线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短期“限时特效药”报名征集期间,用户积极报名,后悔药上线当天即有20个订单。一共有超过500位D90车主申请“吃药”,最终8位幸运儿被选中免费“尝鲜”。在用户端驱动的过程中,我们的组织变得更加灵活,能让所有的组织在线来发现用户的问题,促进内部组织重新打造,从之前的科层制慢慢变成网状矩阵的结构来面对用户。
媒体提问6:G50以后会不会推出一些新能源的产品?
陈超:G50新能源车已经规划并投入研发,应该明年就有露出并与大家见面。我们依托于上汽所有的技术研发的实力,不管是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在我们后续平台的车型上面都会得到延展。
媒体提问(易车网):用户的隐私保护是怎么得到保障的?
杨祯慧:这一块上汽大通做得很好,我们的法律部、数据部也都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给用户发信息时,需要通过数据部的系统,其他人只能知道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