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因小商品闻名于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早在2015年,义乌政府与吉利集团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300亿元建设“汽车产业园”,共同打造“绿色动力小镇”。
10月11日,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安亭指数”专家团走进汽车世界级“微米工厂”——吉利义乌动力系统制造基地,进一步探究吉利汽车在动力技术研发与技术储备方面的创新突破。
之所以称为“微米工厂”,是因为吉利义乌基地全面采用了沃尔沃工厂标准,引进了目前世界顶尖级的先进高端智能设备,来生产制造精度可达微米级的发动机。全球领先的自动化设备组建了高自动化生产线,制造精度可达微米级,因此被吉利定义为“世界级微米工厂”。当前,该基地主要生产1.0TD发动机、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1.5TD发动机以及沃尔沃方面主导研发的2.0TD发动机。
随着汽车产业迈向“新四化”的发展趋势,吉利将向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进行转型。由此,“科技新吉利”的形象应运而生。对于吉利而言,“科技新吉利”正是其面向汽车“新四化”的产业变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转型全球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新核心竞争力。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动力研究院院长 王瑞平
“吉利打造全球化不只是一个口号,3.0时代的动力产品从策划、开发到工厂建设,都是按照全球化标准把实现跨越性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是我们过去几年高速发展的推动力。我们坚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走得更远、更高。”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动力研究院院长王瑞平表示。
吉利动力研究院副院长赵福成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吉利大量开展同步工程,各模块之间高效协同,以项目为主线的矩阵化管理。为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品质,吉利动力研究院副院长赵福成表示:“吉利采取‘工程师责任制’,即每一位工程师都是其负责零部件的项目经理,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提高各部门协调效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不仅如此,吉利动力研发中合理运用GPMS、GPIS等信息化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可对开发过程中进行追溯和经验横展。正是由于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开展创新之举,最终打造出业界称赞的“吉利速度”——动力总成开发周期仅为36个月。
吉利动力制造义乌基地总经理尹洋
在动力技术布局方面,吉利品牌研究院副院长严永贵直言:“吉利动力总成全面向电气化的方向发展。为此,吉利动力系统打造‘智擎混动’技术,其中涵盖MHEV、HEV、PHEV车型,产品覆盖轿车、SUV、MPV三大产品线。”依托于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体系、全球领先的模块化架构、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技术、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普及性、全球领先的智慧立体出行生态布局、吉利持续为用户带来智能、绿色、个性、品质的出行体验。
中国汽车品牌集群主席、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
中国汽车品牌集群主席、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表示,随着汽车产业和整个国家经济迈进新时代,已由过去粗放型的简单发展进入到创新发展阶段。“吉利是汽车行业全球化创新的典范,这一战略思维已经落实到每一位吉利人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层级上。”中国汽车品牌集群主席、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表示,“当前吉利的创新目标聚焦于世界一流,体现在产品一流、技术一流、制造一流。吉利品牌创新开创了新模式,品牌规划调整非常及时。更为难得的是,吉利品牌研究的方法活泼、生动,具有全行业的代表性。毫不避讳的说,吉利已经实现本质性的蜕变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