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推广 厂商信息 正文

对话捷达品牌赵英如

收藏 举报/纠错

  在2019广州车展上,捷达品牌旗下捷达VS7内饰正式发布。展会期间,我们有幸对话到了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监赵英如先生,就捷达未来的企业战略和市场布局进行了简单对话,以下为对话速记:

汽车之家

  记者:今年车市依旧可以用寒冬来形容,1-10月同比下降8.3%,在这样的形势下,捷达VS5却表现抢眼,为什么这款新车能迅速获得用户的认可?

  赵英如:首先肯定是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是捷达VS5受到认可的核心。用户已经成为驱动市场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和产品想要获得用户认可,就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捷达品牌从产品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实用的、满足实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捷达VS5拥有与大众产品相同的品质、价格十分亲民、性能够用、功能实用,售后服务便利。可以说,捷达VS5充分满足了处于奋斗期的年轻消费者对于一款车的各种需求,因此能够迅速获得认可。捷达品牌让用户买得起,用的好。因此,即使在销售火爆的情况下,捷达依然为用户带来了“暖心计划”活动,在11月21日-12月31日期间内购买捷达VS5的车主将享受“2年4次免费保养,减轻用车负担。

  记者:正如您所说,产品力和性价比是捷达VS5成功的基础,获得用户认可是关键,能否谈谈捷达品牌在营销方面如何为用户考虑?

  赵英如:捷达品牌聚焦用户,以数据驱动为理念,拉动品牌、销售、渠道快速起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塑造捷出品牌、精准取势销售、精益运营渠道。应用数据创新的方法,精准洞察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去统筹和开展工作。基于用户洞察塑造年轻化、可感知的捷出品牌形象。洞察用户所见、探寻用户所想、塑造用户所需,设计出适应用户需求的全套信息渠道、营销体系。围绕用户习惯进行创新尝试。例如经销商尝试“捷达联播”,以接地气的内容,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让用户更多地接触和了解捷达品牌;创新“上市周”模式,采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让用户全面参与上市活动和传播等等。以精益高效为原则建设渠道。轻量化、高覆盖的方式快速布局网络,尽量快的将渠道铺设到用户身边。销售过程中融入数字化触点为用户提供便利,通过数据化模型提升经销店效率。寻迹式多维触点,全网络展厅数字化。结合年轻用户习惯,打通官网、微信、APP等平台,构建用户从知晓到选车过程的全场景伴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信息。展厅设置多样数字化设备,销售流程融入多种数字化触点,通过线上线下数据打通,为用户提供全渠道、无缝融合的个性化交互、服务体验。

汽车之家

  记者:经过近一年的发展,捷达品牌已经建立了不错的品牌认知,未来将保持怎样的品牌调性?

  赵英如:捷达品牌始终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做有温度的品牌。2019年捷达品牌发布并推出两款产品,无论是品牌推广还是产品研发,我们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打造亲民的品牌形象,为更多消费者带来高性价比的汽车产品。捷达品牌始终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力求与用户打成一片。未来捷达品牌也会在社会公益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和资源。在营销方面,我们深入了解用户,结合用户关注点开展活动,让用户参与进来,与品牌互动,深入体验品牌。在产品研发方面,捷达充分考虑年轻用户的实际需求,做高性价比的产品,与他们一起开启高品质汽车生活。未来,捷达品牌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高品质产品,同时以用户喜爱的方式,持续创新,保持与用户的深入互动。

  记者:捷达VS7亮相车展,这款车何时上市?还会像VS5一样让用户觉得超值吗?

  赵英如:捷达VS7定位新当家德系中型SUV,已经跨入到中型SUV行列。捷达VS7主要面向注重家庭、担当责任、追求稳定、积极进取的“进取担当族”,他们多为家庭的中流砥柱,愿意为品质买单,相信品牌带来的档次和价值,也相信品牌所代表的技术优势。在选车上,比起自己的兴趣更重视的是家人等一同乘车人的情况。性价比、高品质、科技装备是产品的最大优势:捷达VS7采用大众集团SUV设计风格,基于大众先进的MQB平台研发,延续了安全、可靠的大众品质。同时,它配备更多的科技配置,如全系标配电子手刹+自动驻车系统,大尺寸全景天窗,引入车联网等,在便捷性、舒适性、娱乐性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与捷达VS5一样,捷达VS7依然是一款具有高性价比的车型。新车预计2020年上半年上市。

汽车之家

  记者:老捷达是一款特别受欢迎的产品,现在仍然有很多消费者想买,但被告知已停产,捷达VA3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等同于老捷达?

  赵英如:捷达VA3就是换了新标的老捷达。捷达VA3作为捷达车型的接替者,全面延续捷达车型的产品特性,带给用户的仍是成熟、稳定的大众品质。捷达VA3与时俱进,性能升级,配置提升,而价格更加价格亲民。捷达VA3的售后服务也与大众一样成熟、专业。

  记者:咱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到这里,谢谢您赵总。

  

>>此文章为厂商供稿,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