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线控底盘的关键零部件自主率1%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在这一领域我们将长期被国际公司垄断。”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CEO陶喆如此感慨。
自动驾驶到来之时,车辆感知、控制、执行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而在执行端,传统底盘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线控底盘将会是大势所趋。和芯片问题如出一辙,我国车辆线控底盘同样被“卡脖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及,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协同攻克线控执行系统。
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陶喆与汽车之家在内的多家媒体进行深入交流。他表示,上海拿森是一家提供线控底盘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科技型公司,也被称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新势力,致力于为中国打造自主可控的线控底盘。
“两化”交汇下的线控底盘
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百年变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即将到来。
全球车企纷纷朝着电气化方向转型,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汽车市场也正在经历着洗牌,新能源汽车正被资本市场看好,特斯拉、蔚来汽车股票屡创新高。陶喆表示,智能电动汽车会沿着三个大方向发展:一是更安全;二是更智能;三是软件定义汽车之下电控架构变化,汽车电子架构会从分布式架构向集中式架构变化。
“线控底盘是两个赛道的交汇点。”陶喆认为,在能源、环保、安全等因素的推动下,底盘零部件有望大幅受益,成为汽车进化的新风口。底盘是汽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
陶喆指出,无论从L1到L4,还是最终来临的L5级别自动驾驶,所有智能化功能都依赖于线控底盘才能得到最终的执行。“现在行业基本达成共识,线控执行端是自动驾驶非常重要的环节,无线控,不自动驾驶。”陶喆说。
汽车零部件中的新势力
上海拿森成立于2016年3月,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陶喆表示,“拿森核心团队专注线控底盘15年,都是来自上汽、博世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智能驾驶方面的专家。”
『上海拿森NBooster智能线控制动系统』
上海拿森也是国内同时具备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两大核心技术公司。主要产品有NBooster智能线控制动系统、EPS智能线控转向系统、E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以及满足L3/L4级自动驾驶完整线控底盘产品,并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量产的综合能力。
“拿森自主研发的NBooster线控制动系统,比博世iBooster在中国的量产时间还要早,各项性能也完全可以媲美。”成立上海拿森以来,陶喆一直以博世这样的国际型零部件大集团为参考标杆。“汽车制动占据汽车所有能量消耗的30%,NBooster系统可以把20%-25%的能量全部回收回来,至少可以帮助车辆再提升10%-15%续航里程。”
围绕汽车智能化,上海拿森布局了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线控底盘核心产品,为主机厂提供完整的线控底盘解决方案。“拿森智能制动系统可满足L2到L4级自动驾驶,包含E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DP电动转向。此外,拿森还在自主开发线控底盘的域控制系统,这也被认为是自动驾驶的‘小脑’,未来完全可以达到L5级。”陶喆说。
目前,上海拿森与国内20多家主流的主机厂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协调式能量回收的产业化配套和研究,与比亚迪、北汽、长安、福特、广汽等分别开展NBooster系统装车合作,在实际道路场景下对能量回收和续航进行了测试。
线控底盘不能被“卡脖子”
近段时间以来,汽车“缺芯”问题爆发,汽车行业已经感知到形势的紧迫。尽管直观来看,由于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对行情判断失误,从而产生供应短缺。从深层次来考虑,国内车用芯片的自研率低,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才会被卡住脖子。
“卡脖子”的教训不应该出现在其他领域。为此,陶喆提出三个建议:
『上海拿森E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一、提升国产化率。线控底盘作为智能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国产化率比较低。在线控制动领域,如E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国产化率低于1%,这需要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需要集中突破自主产业链目前不完整的现状。
二、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整合新技术,加快产业变革,群策群力实现“1+1+1>10”,实现同行资源和上下游的优势互补。
三、资本深度参与。建议以产业资本为纽带,深度参与整合行业资源,发挥资本为纽带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
『上海拿森EPS线控转向系统』
汽车正在经历百年变革,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战略的要求。陶喆表示,未来十年是中国智能电动车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线控底盘这条赛道上,要想不受制于人,中国力量不可或缺。(文/汽车之家 李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