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2021赛力斯STC技术大会将在线上举办,届时将发布融合华为DriveONE三合一驱动系统的第二代增程系统,同时,赛力斯SF5(参数|询价)自由远征版车型也将正式上市。
赛力斯出席嘉宾:CEO余海坤;COO梁其军
● 赛力斯CEO余海坤演讲重点提炼
汽车行业最近十年变化很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从渗透率不到1%到如今达到5%。在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中,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在十年前还很科幻的词汇,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尽管智能化、网联化赋予了汽车新的定义和功能,但依然有很多用户痛点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充电难问题,有时候找充电桩要跑大半个城市;续航里程短,尤其是冬天续航里程大幅度缩减,甚至存在中途趴窝的风险,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用户痛点。对于赛力斯而言,解决客户的痛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方向和责任。
在座有些媒体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赛力斯,我们不是新能源汽车的网红,也从来没有搞过PPT造车,同时也不找别人代工,在众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中,赛力斯是一个低调、务实,又追求极致的存在,我们希望先把电动车的技术研发好,把产品打磨好,然后再推向市场。
五年前,赛力斯就开始了技术自主研发,一直在努力的深耕各项新能源汽车技术,我们希望通过增程+纯电共平台的技术路线,来解决用户对续航和驾乘体验的核心诉求。
过去五年,我们以全时电动为核心技术发展路径,实现了从硅谷研发到中国制造,最终实现全球销售的全产业链的闭环。很多人好奇,过去年五年,赛力斯都干了什么?我来告诉大家:2016年1月,赛力斯美国硅谷研发中心成立,最多超500技术员工在打造技术和产品;2017年4月,取得加州的自动驾驶牌照,联合美国密歇根大学成立了智能驾驶研究中心;2018年9月,赛力斯成为第9家拥有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资质”的生产企业,正式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2019年4月,赛力斯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重庆两江智能工厂顺利投产;2020年,我们在高寒、高温、高原等极端的测试条件下完成了产品的定向交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淀,目前赛力斯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专利已经超过一千多项,目前已应用在SF车型上。如今,赛力斯不仅掌握了三电的核心技术,还实现量产并投向市场。在行业最前沿的领域,下一代的增程器、全新的电机和电控的核心技术也将都进入量产的阶段。
除了立足于自主研发,赛力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投资布局,整合全球资源,并成功投资了美国新能源三大领域的顶尖公司,包括固态电池TeraWatt,激光雷达公司Innovusion,投资了美国的豪华电动车品牌Lucid,同时在智能驾驶方面投资了Wheego。这些都是我们过往的布局。
在新能源最核心的五大领域,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无论是液态还是固态,无论是方型还是圆柱,无论是同步电机还是异步电极,无论是IGBT还是碳化硅逆变器,无论是美标还是中标、欧标,赛力斯都走在了行业最前沿。
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赛力斯把增程式作为发力的重点,2020年6月推出了SF5高性能版车型在国内上市,作为赛力斯的首款产品,SF5高性能版有着510kW的功率、1040N·m扭矩、搭载了1.5T的大功率增程器,是目前同级别车型中动力最强的产品。
除了高性能之外,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增程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联合华为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智能增程系统——驼峰智能增程系统,基于这一套系统打造的赛力斯SF5自由远征版,将在1月25日召开的技术大会上正式上市。
作为驼峰智能增程系统的首款落地产品,赛力斯SF5自由远征版兼顾长续航、低能耗、高性能、低噪音的四大领先优势,不仅传承了赛力斯品牌的运动基因,整车的综合功率也达到了405kW扭矩,最大扭矩也达到820N·m,能带来百公里加速4秒级的非凡体验。还实现了长续航与低油耗的完美结合,其NEDC综合续航能力最大可以突破1000公里,在此基础上,综合油耗也明显降低。而且坐在驾驶席上,你可以感受到豪车的驾驶体验。得益于华为独特的噪音联动和抑制软件专利,在行驶中新车的静谧性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外观设计上,新车型延续了自然生命美学设计理念,追求人和车、环境的和谐统一。日间行车灯灵感来自于闪电,象征自然与科技的融合;形如柳叶的侧窗,让整车的线条和谐统一,横向尾部的“一”字形尾灯象征着日出的天际线,海豚跃动的腰线,勾勒出非常完美的曲线。内饰方面,其配置了极夜黑、玛瑙棕、雀羽红三款内饰色系,希望为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同时自动驾驶的功能达到了L2+,延续了上一款车型的高级别驾驶的功能。
● 赛力斯COO梁其军演讲重点提炼
4秒级加速破百和1000公里+超长续航,这其实是一对矛盾的数据,能耗要少,动力要强,这个矛盾怎么调和?我从动力系统这块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SF5自由远征版的动力系统平台, PACK能量系统,这是增程系统、驱动系统,两台电驱,一台异步,一台同步,一正一负。这项技术成果首先用在自由远征版上,动力系统的成果体现在高性能、高安全、低能耗、V2V和FOTA。
高性能怎么体现?赛力斯SF5所搭载的异步电机,拥有520N·m最大扭矩,高达255kW(350马力)的最高功率,功率密度高达5.6kwW/kg;同步电驱效率达到91%,这个值越大意味着油耗越低。255kW的功率模块在行业内还没有量产,那怎么实现呢?赛力斯采用了和特斯拉同样的技术—单管式的IGBT,通过单管并联封装技术,将16颗单管封装成一个模块,通过单管IGBT的增减就可以实现功率大小的调节。
高安全怎么实现?主要指电池PACK安全,一是怕火,二是怕冷,也就是冬季续航里程打折问题。赛力斯解决的是怕热的问题,通过“监控、报警、防爆、隔热、降温”五级安全措施,可以实现电池不起火;而冬季续航打折的问题主要通过增程技术来解决。
低能耗的实现,一方面得益于驱动电机、发动机和发电机效率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来自于发电策略、启停策略,以及前后驱动电机的配合。SF5自由远征版首次搭载了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其与赛力斯SEP200高效率电机配合,再加上高效二代增程器,相比同级油车油耗降低了35%,与同级插电混动车型相比降低了30%,从而实现了1000公里+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
V2V和V2L是赛力斯目前独有的技术。V2V,即车对车直流充电,纯电动车作为日常城市代步还挺好,但如远途旅行、露营就点困难,驾驶赛力斯SF5自由远征版出行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困扰,因为SF5可以给其他车辆充电,包括特斯拉,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充电桩。而V2L功能可以输出3.3kW的电能,供露营、吃火锅、烤串使用。
FOTA,即硬件一步到位,软件迭代升级,客户日用日新。OTA主要可以实现多媒体等软件系统的迭代升级,但不能升级硬件和动力系统,而要实现动力和硬件升级,也就是FOTA,首先要做到三个极致:一是成本极致,即用180kW的硬件成本获得200kW+动力性能;二是体积极致,小体积大力气,即用180kW所需的动力系统空间要实现200kW甚至240kW性能。三是性能极致,只有三个极致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FOTA。最后我们希望给用户带来加速性从5.0 s到4.4 s到4.0 s越用越快,电平衡从120kph到132kph到143kph越用越强,纯电续航里程会越来越长的用车体验。
以上给大家分享的是已经实现的技术,接下来给大家展望一下我们正在研发、预计明年能够实现的目标,包括高集成, EV多合一、EVR多合一,高电压800V,快充15分钟,碳化硅等,电池充电时间从45分钟提到15分钟,并做到电池pack的零燃烧。
举个例子,EV多合一会把MCU、PDU、DOBC、DCDC、电机、齿轮箱、VCU、BMS做到八合一。会有什么好处?整个动力系统高集成,线束会越做越少,接插件会越做越少,成本单台会比现在降8000块,动力提升5%,效率提升4%。EVR多合一产品可实现纯电电驱、增程电驱、油电共驱、发动机直驱等多种工作模式,与此同时,百公里加速、油耗、电耗会比现在更提升一个层次。
● 赛力斯和华为合作
余海坤:我们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跟华为合作,除了“三电”领域,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都有密切的交流合作。因为双方都是技术控,都很务实,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输出,合作也越来越默契,双方合作涉及到电机、电驱、控制软件、控制策略、硬件融合等多个领域。赛力斯下一代车型会率先搭载华为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此外,我们还将在电驱系统领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梁其军:看得见的有三合一的电驱、电驱MCU控制器,看不见的有包括增程器、启停、电驱放电倍率、DNS响应等等在内的一系列控制策略,我们都在和华为进行深入合作。
我们跟华为的合作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一深入合作不是单向的输出。我们的技术大会浓缩成三点,一、这是华为驱动电机在量产新能源车上的第一次搭载,二、第一款高度融合华为三电技术的全新增程系统,包括MCU和一些控制策略,这个系统有两个电机,一个是华为的,一个是赛力斯的,一个同步,一个异步,如果两个一样很难互补,同步电机低速的效率更高一点,异步电机高速的效率会更高一点,有一个错峰平衡。包括是智能的,这样才能达到有高的性能同时又能兼顾长的续航,能耗、油耗都能够兼顾,体现在性能上。第三方面,全新自由远征版车型,是全球首款NEDC综合续航破千的量产增程式电动车,同时还有4秒级的百公里加速能力,这是很难兼顾的。
● 看待增程式现在这么火?
余海坤:先说收购,目前全球创新的高地在美国,尤其是像硅谷这样的地方,他们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非常丰富,比如碳化硅、电驱动、固态电池等可以轻松获得材料和技术的支持,以及大学教授的理论支持。海外收购主要是要利用好国外和国内的两个市场,一个是技术市场,一个是资源市场,并相互打通产品市场。长远来看,国内的企业如果向往更高层次发展,这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增程式到底是什么车?就是在纯电动车的技术上加了一个充电宝,这个充电宝能高效增加续航。目前,受电池容量密度因素影响,纯电动车依然无法与燃油车相媲美。而增程式电动车既有电动车的超快加速体验,又和燃油车一样没有续航焦虑,集成了电动车和燃油车所带给客户所有的好处。我们认为增程式不是一个过渡产品,是一款比纯电更难、技术更复杂,给客户带来的利益更好的产品。而且增程式技术还平衡了新旧产业,新能源车企逐渐渗透的过程中,燃油车的产能,设施和工人怎么办?我们认为增程式在长的时间内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项,而且还能平衡传统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结合同步优质的发展。
● 赛力斯接下来品牌如何调整?
余海坤:我们是一家在技术和产品上低调务实和追求极致的公司。最早我们计划在美国打造品牌,希望用最好的技术、打造做好的产品、在最严格的市场做竞争。但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我们最终决定回到国内,用先进扎实的技术为中国市场服务,重新找自己的方向。
赛力斯将来要做什么事情?目前,我们已经拥有好技术、好产品,接下来就是要做一个好的品牌,我们已经完成清晰的定位,包括针对哪一类目标人群,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和产品,去主攻哪个细分市场。
从目标人群来说,我们将来要服务的就是两类群体,第一类群体年轻家庭第一台或者第二台生活用车;第二类是将来3-5年内要买车Z时代的年轻客户。从产品定位来说,我们会坚持增程+纯电平台,给客户兼顾性能和续航的车型,车型价格在15-35万元范围。
从技术平台来说,我们会打造两个平台,一个SF平台,一个SL平台。SF平台已经诞生了第一款车SF5,后续会有更大、更豪华、性能更好的大中型产品,它将是赛力斯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品牌继续向上的一个车型。SL平台目标瞄准年轻化群体和首购人群,将推出系列运动车型,这个平台还会推出一款适合家用的车型。
● 赛力斯在销售渠道上有怎样的规划?
余海坤:赛力斯将打造全新的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在销售模式上,将打造一系列直营体验店,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开设100家,全年目标是200家。通过打通线上线下的流量通道,扩大流量开口,获取更多客户线索,让更多用户试驾体验。售后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服务机制,并建设了一个务实、有战斗力的服务团队。
小康企业的微车背景不对赛力斯是一个包袱,小康从弹簧到减震器到摩托车到汽车减振器到微车,到SUV,再到美国去造车。小康的优秀可以这么理解,他做弹簧的时候是市场第一名,做摩托车的时候是市场第一名,市场占有率很高,包括做微车的时候,目前还是第二名,这个企业是非常优秀。我们是父与子的关系,儿子对父亲的感觉,有肯定的信赖,也有自己无惧前程的创新。一个新的品牌或者一个新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前,父辈会给他准备很多好东西,从业的技能,比如4.0智能工业工厂,但是品牌自己如何生存、定义自己,如何迎合新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自己思考的事情。赛力斯渠道建设、数字化营销、产品矩阵都是全新的。
● 增程式和纯电的车保值率谁会更高一些?
余海坤:增程式是纯电的PLUS,只不过选择把电池包做得更小,增程器配合做能量转换,这是一个行业技术贡献。马斯克经常讲的,要看透这个事物是什么,它就是一个电动车,同时也具备了快速储能的方式。保值率的问题,量越大的车保值率会越高,越是价格稳定的保值率就越高,车越耐用保值率就越高。从这个维度来考虑,不同的技术路线,保值率从几个维度讲有一些差异。耐用性和电池衰减各方面跟纯电不太一样。直销的方式不会降价,而且不会有库存。选择赛力斯的增程式,选择我们这个品牌,保值率是可以期待的,要乐观一些,因为最终还是市场来检验。
梁其军:行业里关于二手车保值的问题都是很争论的话题,另外一个角度,纯电最近比较争议的话题就是千公里、快充、固态。纯电是要用快充的,否则活不下去,快充从20%到100%,循环次数大概在一千到两千次。增程实际上没有到两端,70%-80%,增程器的发电把发动机的要求和发电的要求结合,电池使用的是中间段,两头端用不到。两者使用工况相差十倍,如果说纯电是千级,增程式的循环次数就是万级。
电动车保不保值关键在电池,电池是千级保值好,还是万级次的保值好?不言而喻,但是不能概观定论,一款车的保值几个维度要综合才出得来。我从电池寿命角度,纯电是千次级,增程式是万次级的。有电充电,无电加油,开起来都是电动车的感觉,高静谧,比油车有了质的飞跃,我们极致追求把增程式往电动车的性能和驾驶感觉努力,无限的去接近它。千次级的电池包和万次级的电池包,对保值的贡献肯定会有强有力的支撑。
余海坤:再补充一点,适用性的问题,一切价格最终都是供求关系。有人想买二手电动车买不到,价值就高,很多用户觉得不合适卖掉,又没有人买,但是一个能用油又可以用电的车,适用性都是普遍能够接受的。这也是一个维度,首先是供求受众群体来看,不是占总量5%的新能源客户,而是95%+5%,耐用性也好,受众群体也好,售价的稳定性也好,保有量也好,都是这几个维度来决定的。总体来看,我比较看好增程式的保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