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推广 厂商信息 正文

广州节能放标 广丰双擎任君选

收藏 举报/纠错

  4月初,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突发重大利好,宣布追加3万个节能指标,从4月份开始执行,指标数量按照年度剩余月份进行平均分配,即每个月能新增约3000个节能指标。4月26日,广州的节能指标增加到:4259,中签率为:56.2%

  该中签率,3月份只是15.78%,提升了3倍!

 汽车之家

  或许很多人对这个数值并不敏感,但相信生活在各大限号限行一线城市的市民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在限号限行一线城市买车到底有多难?

  “在北京,再有钱也换不来一张燃油车牌”这是北京人的切身体会。目前,北京的燃油汽车号牌中签率就在三千分之一上下徘徊,与双色球四等奖的中签率大致相当。

  顺着往下来到上海,在这里你有钱确实能够买到一张车牌,但其今年3月份的最低成交价已经超过9万元,竞价人数更是逼近25万人,达到了249,403人。当然,在上海旁边的杭州摇号中签率要高得多,达到了2.49%。但需要注意的是,从2018年至今,杭州的号牌中签率已经从当时的5.42%下降到如今的2.49%,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至于深圳,虽然中签率不如北京、上海般恐怖,但其3月的燃油车号牌中签率也不过是0.21%,同样的,广州3月份的燃油车号牌中签率也不过是0.43%。显然,对于需要买车的普罗大众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要想在限号限行的一线城市买车,其面临的第一个门槛就相当高了。

  买车改变生活,从一个节能牌开始

  长久以来,我们买车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并非让生活变得更苦更难。对于大部分购车者来说,买车的预算大都在15-20万元之间,如上海深圳等城市,一个号牌的竞价就已经逼近车价的一半,买车所应有的幸福感变得荡然无存。

  节能牌虽然限制了购买的车型,但是限制的车型范围均属HEV车型。相比起新能源车型,HEV车型更加成熟,消费者不会有续航焦虑;而相比起燃油牌摇号和竞价,节能牌不但同样免受限行限号的困扰,更是能省下很大一笔时间成本和额外支出成本,极大提高买车的幸福感。何不买一辆让幸福感升级的HEV车型

  几乎就在广州追加节能指标的同时,广汽丰田也推出了节能车促销政策,从4月1日开始到4月30日,凡是有节能指标的消费者,购买丰田旗下 凯美瑞双擎、雷凌双擎和威兰达双擎等车型可凭发票得到价值4000元的节能车消费券,其中2000元为购车抵用券,2000元为精品抵用券。

汽车之家

  除此以外,双擎车型还提供至高3年0息的金融政策,其中雷凌双擎支持3年0息,凯美瑞双擎/威兰达双擎享2年0息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凡是进行置换的消费者,购买不同的双擎车型时还能获得最高9000元的置换补贴。

  当前市面上,符合节能车增量指标的车型共有17款,广汽丰田占据了4款,在数量上看似并不占优。但凭借着上述优惠政策无疑能迅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下节能指标购车的选择。消费者不但能够节省下时间成本和竞价预算,更是能减少购车成本,这种喜上加喜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买的不但是省心,更是一种享受

  除了广汽丰田推出的购车优惠政策以外,消费者买到的不但是省时省心,其实更是一种“消费升级”。因为从产品性质上看,此次参与优惠活动的三款车型,均是基于TNGA架构下诞生的产品,在产品属性有着明显的“排他性”。

  比如凯美瑞双擎全系标配了含膝部气囊在内的10安全气囊,堪称行业良心。同时,凯美瑞双擎旗舰版车型还配备了三区独立恒温空调、后排电动遮阳帘、后排电动调节座椅和220V电源接口等诸多舒适性配置,不但确保了车辆的舒适性,而且还让私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配置的人性化上有了明显的区分。

汽车之家

  此外,丰田的TSS智行安全主动系统作为招牌之一,也以近乎标配的方式出现在3款车上。以威兰达双擎为例,除了最低配的双擎版本以外,其余车型版本均配备了TSS智行安全主动系统、电动天窗、液晶仪表盘、自适应远近光灯等诸多兼具科技和舒适性的配置,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放心。

  至于广汽丰田的销量担当雷凌,其不但拥有惊人的市场保有量和保值率,在产品品质上也随着一次次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升级。譬如全系标配的车联网系统、全系标配的8安全气囊、全系标配全LED大灯、全系标配胎压监测、全系标配电子手刹、全系标配4窗一键升降带防夹卷、全系标配后轮双叉臂独立悬挂等等,这些都是能够明显提高用车生活品质的实用装备,可以称得上是“入门即高配”!

汽车之家

  写在最后

  在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新能源汽车,同时又深受限号限行困扰的时候,选择节能号牌无疑是个极佳的选择。而广汽丰田凭借着及时且实际的优惠政策,以及过硬的产品品质,更是从众多节能车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下买节能车型的最优选。所以,如果你摇到了节能牌且在近期有购车的想法,就一定不要错过这次机会了。

  

>>此文章为厂商供稿,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