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年度受争议现象:加价频繁 缘何而来?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新闻]  有一天,一个朋友非常激动的给我打了个电话,其大概内容是:“我买到了XXX车型,才加了1.5万元”。听后,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为他能买到这款市面上很紧俏的车型而感到高兴;但我又在反思,导致我的朋友虽加价购车,但仍然感到幸运的原因。

汽车之家

  其实“加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不仅在购车中存在,现如今,即便是买一部水果牌的手机也需要多花个几百元。只是由于手机的价格相对汽车来说较低,因此,由黄牛便可操作,而汽车加价则多是由具有销售资质的经销商掌握。目前,市面上加价提车的现象越发频繁,甚至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加价”二字,瞬间,那几个顽守在加价一线的车型名称便立即闪现。而随着加价风气的迅速蔓延,现在加价提车的方式也花样百出。

汽车之家

● “加价”提车方式多种多样

1.加装饰

  车辆与配件、装饰等混搭在一起销售,是购车中的一种变相加价行为。这种加价行为在购车时比较常见,也是较为初级的加价方式。

2.保险、保养在哪消费由经销商决定

  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汽车经销商单凭销售汽车本身,能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而当消费者购车时,强行让消费者在本店上保险、购买保养卡则成了经销商获利的途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加价提车的一种表现。

汽车之家

3.运输费

  一款新车上市后,一般情况,汽车厂商是会全国性的铺货。但由于地区消费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同一款车,一线城市的货源紧张,而二三线城市货源相对富裕。在加价卖车时,有些经销商会表示目前手头没有现车,但可以从别的地区调车,但这样就牵扯到运输费的问题,从而告诉车主需要支付几万元的费用。但运送车辆的费用哪有这么昂贵呢?一方面,经销商购买外地货源,相比之下要比从厂商进车价格高,从而这部分差价则让当地经销商赚取一部分费用。另一方面,在给予被调车经销商一部分利润的同时,本地经销商无疑也会从中赚取差价,而这些费用全需要消费者掏腰包。

  另外,其实从外地调车销售并非是安全之举。首先,这种方式很有可能导致车辆手续不齐全,从而消费者无法顺利上牌。另外,也无法保证车辆的出场时间,如果一旦是库存车,那么消费者购买后,直接影响的就是车辆的免费首保期限,以及日后的保修时间。

4.直接加现金

  直接在汽车原本的市场指导价基础上加价销售,是越来越多经销商选择的方式。对消费者表达直接了当,“如果不加钱,就没有现车,只能等待”!当然,根据车辆的价格高低、额外增加的钱也不同,少则几千,多则十几万的情况都有出现。

加价提车究竟缘何而来?

  可以说,现在的加价提车方式是多种多样,以上提到的仅是几种最常见的方式。但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按常理说,在产品指导价格基础上额外付费,消费者是不能接受的。但为什么还会有加价提车事件频发、并愈演愈烈,甚至已经被默许成一种潜规则了呢?

汽车之家

1.产品本身诱人

  通过观察,我们能发现,一般具备“加价资格”的汽车,多是品牌受市场高度认可、外形符合大众审美、配置较为丰富,指导价格较为合理的车型。如果一款产品无人问津,那么不用说加价,经销商自然就会降价搞促销了。

2.厂商既无“能”,也无“为”

  在这里,我指的无“能”,是车企的产能。往往一款车被加价,经销商都会说是车企产能不足造成的,从而消费者则将矛头转至车企。当然,一款新车上市时,初期车企产能是处于爬升期阶段,因此会出现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此,有部分车企在不停扩产能,并不时抱怨产能不足的苦衷。在去年,某合资车企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媒体参观工厂活动,意在向外界传达市面上旗下车型紧俏,并非是一种“饥饿”营销。

汽车之家

  然而,车企通过产量控制甚至囤货惜售等手段,抬高车价的可能性我们并不能排除,但多数生产“红车”的车企还是想试图通过提升产能,来扭转供小于求的供需关系。因为,他们知道,产能决定销量,从长远考虑,选择扩产是对自身发展有利之事。

  另外,谈到无“为”,这里指的是车企对经销商缺乏监管。车企与经销商更多的是在一些产品交易、培训等方面存在交集,而对于经销商加价卖车,车企很难控制。某英国越野车品牌在中国的客服人员居然声称“厂家指导价只是裸车的价格,实际提车价格以经销商报价为准。”从这一席话不难理解,厂商提供给经销商更改车价的机会。

汽车之家

  当然,车企其实也有苦衷,某车企市场部工作人员曾向编辑透露,“目前,很难控制经销商的私自加价现象。因为,目前车主额外支付的费用是不开具发票的,那么没有证据,即便追究其责任,也拿经销商无可奈何。对于加价卖车,车企只能说不建议,但想方法禁止此行为的发生,不太现实”。

  通过以上我们能看到,车企更能主动控制的是自身产能的问题,而与经销商的关系则属于互相依存关,这也进一步导致,当经销商加价卖车时,车企为了稳固销量,从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理论上,车企会为每一款产品指定了价格的上下线,经销商需只可在此价格区间内调配,但这个区间消费者是无法获知的。事实上,加价提车现象其实并不是多数车企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样无疑会使消费者失去信心,无形中损害自身的品牌形象。

文章标签: 热点事件挖掘
共2页<>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