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人物对话] 2018北京车展之际,我们有机会对话到迈凯伦品牌全球销售市场总监Jolyon Nash先生,以下是对话实录:
记者:很荣幸能够对话到您,我们今天看到了楼下推出的迈凯伦塞纳,是咱们终极系列的最新的产品,我们想知道迈凯伦打造这款车型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以巴西车神塞纳的名字来命名?
Jolyon:我们今天是第一次在中国来展现我们的塞纳,但是在12月份我们已经见到了这款车。塞纳是为赛道设计的终极跑车,但是也可以在公路上驾驶。我们这辆车是一款非常专注于驾驶体验的车,所以我们要选择非常棒的传奇赛车手来命名。
记者:我们知道可能塞纳是以赛道驾驶为设计重点,那我们是否在赛道上测试过这款车,未来我们会不会挑战一些全球知名赛道,比如说像纽北或者是其他的?
Jolyon:那个车在赛道上也进行了很多英里的测试里程了,你要是下去看我们展厅里面的短片的话,就可以看到一个测试情况。同时我们所有的车都会去纽北测试。我们在纽北测试并不是说要取得什么好的成绩,以表示我们这辆车有多么快,性能多么高,而是因为纽北是所有赛道环境最恶劣的,比如说拐弯处特别崎岖,还有在路表面上非常恶劣,所以我们在那儿测试。
记者:我比较好奇,中国消费者对这种所谓说终极系列的产品,有多少人会感兴趣,目前我们有没有收到来自于中国的订单?
Jolyon:在我们12月份宣布消息的时候500辆车全部卖空了,其中有21辆来自于中国的客户,在订单下之前,这些客户其实都不知道这个车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性能是什么样。
记者:这个数字基本上和我们P1的这款产品一样了。
Jolyon:其实我们这个车比P1更受欢迎,因为P1是375辆,而且是5个月卖光,而我们这个车在整车展示之前就已经卖空了。
记者:我们为何选择为这款车搭载一款全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而选择把P1的电池去掉,这种可以说是与大环境相逆的动力组成,我想知道有什么初衷?
Jolyon:这不是混动车。
记者: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再一次用燃油机打造这么一款车,而不用我们之前很拿手的混动?
Jolyon:首先P1是混动的,它比我们现在这个车要重250公斤左右,我们这车的搭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凸显功率和重力的最佳比值。否则如果是要用混动技术的话,它的重量就在1200公斤了。
记者:在我看来,在这个时代能够再一次见到这种纯汽油机的顶级产品是非常让我欣慰的。那未来的产品当中,我还会不会继续再使用这种传统的燃油机,而不搭载混动?
Jolyon:这已经在我们的商业计划之中,到2022年,我们有50%的这些车型全都是搭载混动技术了,但是在2022年以后,我们还是可以买V8燃油发动机的。
记者:那未来这种只有燃油发动机的产品,会不会只在我们的终极系列当中,而像我们的其他的级别会不会全部变成混动了?
Jolyon:我们要拭目以待,现在说还太早了。
记者:我们今天也看到了楼下有MSO打造的定制款,您能稍微给我们介绍一下楼下的720S。
Jolyon:哪一个?
记者:就是楼下的这台蓝色的,720S,应该是MSO。
Jolyon:MSO是我们迈凯伦的定制部门,我们这个部门可以做大幅的定制,也可以做小规模的定制,比如说整个车身的定制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也可以只在车轮喷漆上进行定制,下面的MSO区域展示的是巴黎蓝,这是我们的一个选装色,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整个车上我们也使用了条纹的定制喷漆。
记者:目前中国消费者,因为我们都刚刚接触到MSO这个部门,中国消费者有多少人会选择定制自己的爱车?
Jolyon:我们觉得呢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每个车型的本身,和车主本身,像570S Spider可能就会有很多MSO。塞纳是每一辆都会进MSO的,当然像570S运动系列的就稍微少一点。
记者:我明白您这个意思。我们现在等于在中国刚刚推出MSO这个定制选装,我们在未来的宣传当中如何上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独特性,因为现在很多超跑厂家都在做所谓的定制,甚至有些人能够做出整车的定制,当时我们的MSO也做过,我记得之前在英国有款式的,叫X1吧。未来如何让中国消费者理想我们的MSO定制?
Jolyon:X1是我们五年半之前中东的客户制定的车型,现在在所有的零售渠道端都会有一个MSO部门,也就是说当消费者去我们店里买车的时候,他们可以先去网上上线看一下我们工厂有什么样的选择,再看一下MSO提供哪些定制化的车型,像塞纳车主他们可以直接到MSO,用一整天时间和我们整个MSO部门的同事合作,看一下他需要哪款定制,此外我们也把我们的MSO定制服务和劳斯莱斯的,还有阿斯顿马丁,法拉利一起比较。我们虽然比较年轻,但是我们知名度美誉度还是比较高的。
记者:迈凯伦其实是最后进入中国市场的顶级超跑品牌,我们如何去维护我们的客户,或者说让更多的中国人成为迈凯伦的粉丝?在后续我们会不会做一些例如线下活动,或者说粉丝活动等等的这些?
Jolyon:我们今年晚些时间就会庆祝我们进入中国第五个年头,在全球我们大约有15000名迈凯伦的客户,我们就相当于一个大家庭一样,我们也会给我们自己的客户群体提供一些专署的体验和活动,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活动叫做Epic Drive,我们每年会选择一个国家,之前在新西兰、加拿大举办过,今年会在南非举办。我们自己客户会开着他自己的车去参加这个活动或者可以从我们这里借我们的车参加活动。他们可以在这个活动上认识更多的朋友,之后我们会邀请他们去我们的技术中心。
记者:迈凯伦在中国的用户群体,它的平均年龄大约有多少?
Jolyon:是最年轻最年轻的,大概20到30岁。30岁或者30岁出头一点是我们平均的客户年龄,同时我们还有很多女性的客户。
记者:这个年轻如果真的在30岁以下的话,应该是超跑品牌里面最低的,法拉力大概在32岁,兰博基尼已经提升到35岁以上。这确实很令人惊讶。
Jolyon:我们能够通过中国年轻人消费者的喜好判断出我们未来的产品会不会就像今天的卡宾版,有一个很明显的龙的元素,它是一个非常个性的产品,未来我们会不会推出更多所谓的官方定制这个不是客户选装的。我们会不会用这种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年轻客户去专注我们,选择我们?
Jolyon:这个是我们专门针对中国的一款特殊的限量版产品,它也能够进一步推广我们的品牌形象,这也是我们首次和外部的设计师一起合作。我们迈凯伦其实在过去也有过限量版的历史,这是我们首次和时尚设计师一起合作开发出限量版,现在在中国和全球的反响还是不错的,我们一共有五辆车,这个限量版已经卖了两台,可能未来几天会全部卖空,我们看看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要复制到其他的市场。关于这辆车期其实有一部分是在中国完成的,就是内饰潮绣。
记者:这个确实很惊艳。因为在我们看来其实很多年轻消费者可能会喜欢很复古的元素,并不会说喜欢完全流行的东西,尤其在中国,所以其实非常符合年轻消费者,就像我们二十几岁或者刚刚拿到驾照的新贵们的喜好。我接下来问几个关于产品方面的问题。其实我最关注的还是我们的BP23计划,因为我本人是迈凯伦F1的车迷,我还记得去年我还在古德伍德上看到了一台经典的迈凯伦F1,所以您能否给我们透露更多BP23更多的信息?
Jolyon:我们也生产了106台非常轻量的F1,相当于是对旧版本的致敬。这个车我们称为高性能的GT,相当于是三座跑车,可以快速的实现跨国的高速的驾驶,它在赛道上可能还没有跨国的体验更好,已经卖完了,而且后面两倍、三倍的人都已经订不上了。
记者:因为我们只生产了106辆?
Jolyon:是的。
记者:未来我们有没有考虑再进行扩产或者怎样?
Jolyon:不会,我们说106就是106了,必须保证诚信,不会说它是BPGT2,也不会是BP234。
记者:其实我们还想说这当中会不会有中国消费者选择?因为其实我本人很担心这种驾驶座在中央的驾驶习惯是否符合人的驾驶?甚至说会不会符合中国的交通法规?
Jolyon:其实不光是对中国来说中央驾驶位置可能不是我们的一个传统的习惯,可能很多其他市场也没有这个习惯,但是对于这辆车进口认证还是很难的,所以个人购买者可能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进口。
记者:目前有中国的订单吗?
Jolyon:有一些。
记者:我问一个很俗的问题,就是关于SUV的,昨天我刚刚参加了劳斯莱斯的一个内部品鉴会,看到了劳斯莱斯的第一款所谓SUV Cullinan,其实目前法拉利也对外宣称要做类似的车型,甚至莲花,如果迈凯伦会做的话,它将成为全世界最后一个超跑厂家推出SUV的品牌,我们真的会走这一天吗?昨天在车展看到两台,今天可能就不在了,5月份的应该会再亮相,我可以给您看一下照片,但是不能发给您,因为这个是保密的。
Jolyon:明白。
记者:它的尾巴稍微有一点翘起,延续了劳斯莱斯的外观设计风格。就是特意为中国建的,对,我们也很惊讶,它为什么用一台红色的来做展示。所以就是一个话题,目前真的很多品牌,目前应该说只有迈凯伦。全球现在应该说只有迈凯伦坚持不做SUV,其实我更主张的是我们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的坚持?当然这种坚持在我看来是非常好的,其实我是认可的,但是很多消费者,就像昨天我问劳斯莱斯的那个人,你初衷是什么?他说所有的客户跟我说我有一辆SUV,我有两辆SUV的,但是我还是买不到劳斯莱斯的。
Jolyon:昨天是在北京的吧?
记者:对,北京。
Jolyon:那就简单回答一下,用户从来没有让我们帮他们做SUV。他们和您的观点是一样的,就特别感谢我们没有跟风走。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原因,其中这里面给你介绍三个原因,就是我们必须要忠实于我们产品的DNA,就是第一要保证它的轻量化,但是SUV正好是相反的,和我们的初衷非常不一致。第二个就是在我们英国的工厂里是手工组装我们的每一台车,所以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来做SUV。第三个原因就是不光是我们的客户不要求我们,生产SUV,我们自己的管理层,还有我们自己的股东也完全不愿意投入到SUV的市场当中,此外我们很多的管理层,如果他们想开SUV,他们会开路虎,就非常好。
记者:OK,我真的很高兴迈凯伦不进入这个事儿,因为我本身是迈凯伦的一个忠实粉丝,包括去年我们也做了一个对话,我很高兴看到有如此坚持自己传承元素这么一个品牌,还在当今这个市场当中能够坚持下去,很难,真的很难。现在有什么也可以问我们,因为我们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网站,如果想问劳斯莱斯的也可以。
Jolyon:你们的这个受众群体读者是怎么看迈凯伦的品牌的?
记者:迈凯伦,其实在汽车之家有一部分粉丝,源自于之前我们的老的创始人李想他们,他们在中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尤其是我们的创始人李想,他代表了一部分80后,就是很张扬个性,同时又努力去创业,他并不是我们之前说的慵懒80后,并不是,他是这么些人,所以基于这群人,他影响到了之家的很多用户,所以相同的用户群会诞生,以李想为契机,跟他非常相似的一种创业型会关注到这样的产品。但是我想说像李想这样的80初的企业家,他其实慢慢的已经进入30岁以上,奔40了,其实他的消费层级已经从原来的迈凯伦MP4-12C几乎升级到我们的BP23,完全就是没问题的,所以接下来面对的就像我刚才问的,可能该面对90后的人群,甚至00后已经拿到驾照了,其实我也很好奇,面对全球的厂家,如何去应对新一轮的购车热潮,或者说新一轮粉丝的巩固,我觉得我们可以多想一想,就是如果对下一代,甚至是更长远的,如何对巩固自己的粉丝。
Jolyon:李想现在是未来的创始人?
记者:李想是未来的股东,是车和家的创始人。
Jolyon:半小时在赛道上你觉得它怎么样?
记者:是指什么?
Jolyon:就是它如果在赛道上开半个小时它的成绩怎么样?或者说它的性能。
记者:就是P9是吧?
Jolyon:嗯。
记者:那辆车应该是一个赛车的所谓量产版,但是在我们看来那个车没有什么可量产的东西,它就是一辆赛车,它甚至撑不到半个小时。
Jolyon:重量呢?
记者:重量是1.2吨,1200公斤。其实很轻,它其实就是一辆赛车。(编译/汽车之家 王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