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智能网联 正文

立志称霸车联网 华为有何底气和隐忧?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华为5G车联网负责人何超曾对媒体表示,华为一直在推动5G向车联网的应用。概括来说,一方面,华为有擅长也有不擅长:无人驾驶的商用还有问题要解决,在传统自动驾驶方案中,华为更侧重感知,决策和执行并不是发力重点;另一方面则是扩展的需要,华为在单车智能上已经走了很长时间路,而在5G基础上对云端交互、AI分级、地图更新等应用的强化,也是其布局数字道路和智慧交通的必然前提。

汽车之家

  再次,在5G之后推动5G V2X的实现。熊伟认为,单车智能基础上加入车路协同技术,实现车对路边的所有技术(即V2X),则有可能避免和解决超过96%的交通事故,进而大幅提升交通的安全。而在这基础上,华为还在进一步将服务延伸到“智慧高速数字化道路”。华为正协同交通部以及相关的合作伙伴、有关部门考虑在9个省份启动一个“智慧高速数字化道路”改造试点:很多交通事故和拥堵的场景可以及时反馈到交通系统中,促进交通安全和效率。

  而在车路协同网络和智能交通的构筑上,华为已经跟欧洲等国家交流如何将车联网形成一个国际化标准,争取打造一个全球可适用的车路协同系统和标准,并考虑从车、路、网络等方面全面打通,将整个车路协同的管道建立起来,这样不同的车商、不同的业务就可以在开放的系统上衍生出很多的应用。

  可以说,华为在宽泛的车联网领域正在下一盘大棋,小到每一辆车,大到整个行业车联网标准的制定和全球智能交通的渗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内车联网竞争升级,华为也在遭受各方面的竞争压力。

全面“混战” 华为车联网的隐忧

  前期研发:与高通争夺“5G话语权”。在手机的行业中最赚钱的企业中,高通稳居一席,在手机高端旗舰产品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虽然华为有自主芯片麒麟,同时也有不少机型用的是高通骁龙。而在双方争夺5G话语权的博弈中,不仅有“联想投票高通而非华为”的插曲,也有在车联网方面的明争暗斗。

汽车之家

  高通方面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研究车对车(V2V)及车对路侧基础设施(V2I)间的通信技术。2017年9月,高通发布了首款C-V2X商用芯片组解决方案——9150 C-V2X芯片组,并与多家汽车制造商、供应商达成合作,加速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的商用进程。全球首款发布的5G芯片组——Qualcomm骁龙X50 5G新空口调制解调器也已被多家终端厂商选定,推动符合标准的5G新空口移动终端产品在2019年的落地。

  而华为稍微慢了一步,在2018年第一季度发布了LTE-V2X芯片,并在6月份发布了首款商用C-2X解决方案RSU(路边单元),计划推进车辆网产业走向商用阶段。此外,华为与中国移动、上汽、奥迪、5GAA等产业伙伴也在研究车路协同及智慧交通等方面的战略和产品。可以说,高通在全球科技领域技高一筹,华为则在自主研发上更了解中国现实环境,双方5G争夺仍然处在拉锯战中,而这也将直接延伸到车联网的应用中。

  中期拓展:与车企合作力度待强化。华为的竞争对手如苹果、三星、中兴通讯均已进入汽车市场:苹果在2014年推出了“CarPlay”车载服务,三星在2018年1月发布了被称作“业界首个5G汽车解决方案”的新平台,中兴通讯则造车、车联网两手抓,而华为的车联网平台OceanConnect却在今年6月份才刚刚发布。要想尽快在车联网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华为需要与更多车企达成合作。

汽车之家

  华为也意识到了这个发展途径,确定了自己在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明确定位,并主张与汽车制造企业广泛合作,为车辆平台提供连接、互通的解决方案。但在与车企合作方面,目前看来,华为首先要面对的其实是BAT的竞争压力。因为BAT不仅均已在车联网有所布局、与多家车企牢牢捆绑,还在不断向车联网的终极目标——自动驾驶方向延伸。

  阿里与上汽合力推出的斑马系统早已搭载在上汽的多款车型上;腾讯与广汽合作开发的AI系统也在近期正式发布,计划提供充电、停车、支付、加油等车主服务提供商,为车主提供一站式用车服务;而百度阿波罗平台也已获得多地无人驾驶路测权利,正在吸纳更多车企的加入。

  而华为在与车企的互动合作中,仅与奥迪的合作较为频繁。虽然华为曾与宝马、戴姆勒、奥迪等车企展开5G方面的合作、成立联盟,但其与宝马、戴姆勒的合作近两年来并无实质性进展,反而是百度与这两家车企的合作不断升级,并且直接定位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最终应用落地:众多车联网公司“集体混战”,华为缺少前装平台经验。2009年前后,国内迎来了车联网快速发展期,多数企业以OBD盒子起步、以道路救援为基本功能,九五智驾、四维图新、飞驰镁物、元征科技、百度CarLife、腾讯车联、阿里YunOS等都是业内熟知的车联网代表,我们可以看到入局者背景的复杂性:有传统车企、有TSP公司、有互联网公司,也有通信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显然,华为的车联网平台OceanConnect虽然刚刚发布,但面对的竞争环境早已形成。

  对传统车企来说,车联网一直更侧重于“服务”而非主导,由于车企的车联网产品从最初的规划到最终上线、落地的过程非常漫长,很多车联网企业都需要配合车企的节奏。而车企的整个决策过程、实施流程非常严谨和缓慢,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除了充足的行业经验和吃苦的准备,还需要从车企的思维来考虑“定制化”、”个性化“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车联网并不简单是汽车+互联网,飞驰镁物CTO杨磊认为,车联网涉及到汽车、通信、IT、互联网、物联网等不同领域的技术,需要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进行融合,并结合汽车本身的特点和场景应用不同的技术,对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都非常高。

汽车之家

  华为在信息通信领域和手机智能终端提供商方面拥有成功经验,以手机为主的消费者业务也是华为增长的主力。但随着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平台期,手机业务的成长很难支撑华为的增长需求。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未来最能颠覆的一个产业就是汽车产业,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可能将中国16万亿产值的汽车业,包括周边产业,彻底颠覆掉。”但目前来看,如果华为要想为车企提供全面的车联网服务,对它来说需要一个长时间接受、磨合的过程。

  全文总结:华为的车联网布局较早,在助力LTE V2X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华为的车联网正在逐渐进入快车道。出于技术保密、抢占前沿角度甚至国家信息安全的维度出发,华为的车联网布局颇具神秘成分,但其在车联网领域构建标准的尝试,的确可以为国内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发展奠定进一步互通的可能。不过对于华为来说,挑战和隐忧也同时存在,华为自身的5G、LTE-V技术还有很多关键技术要克服,如何将商用场景尽快落地、吸引更多产业伙伴参与、推动世界车联网统一标准的实现都是难关,很多研究和测试仍刻不容缓。然而这一切,还只是华为参与汽车变革的起点而已。(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汽车之家

详情点击这里查看

文章标签: 行业评论 智能网联
共2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