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元、200台负压救护车及日产850万只口罩
“现在还不是谈论经济损失、汽车行业损失和企业发展损失的时候,只有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才能恢复正常。”在疫情爆发之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瑞峰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李瑞峰说的没错,汽车产业经济遭到重创已然是既定事实,最重要的是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及执行力遏制住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就在武汉封城的同一天,东风集团紧急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这也是中国汽车企业捐出的第一笔款项,在此之后的短短十几天时间内,汽车企业的捐赠数额已经超过了12亿元。
部分首次捐赠物资过千万汽车企业(截至2月26日) | ||
时间 | 企业名称 | 捐赠数额 |
1月23日 | 东风集团 | 1000万元 |
1月26日 | 梅赛德斯-奔驰 | 1000万元 |
东风集团 | 追加2600万元 | |
1月27日 | 宁德时代 | 1000万元 |
一汽集团 | 1700万元 | |
1月28日 | 吉利汽车 | 设立2亿元专项基金 |
现代汽车 | 1000万元+500万元物资 | |
比亚迪 | 1000万元 | |
奇瑞汽车 | 1000万元 | |
国机集团 | 3000万元 | |
1月29日 | 本田汽车 | 1000万元 |
江淮汽车 | 1000万元 | |
长安集团 | 1000万元 | |
1月30日 | 福耀集团 | 1亿元 |
1月31日 | 上汽集团 | 2200万元 |
沃尔沃 | 1000万元 | |
2月1日 | 北汽集团 | 1700万元 |
2月2日 | 一汽集团 | 追加6400万元 |
2月3日 | 大众汽车集团 | 1.2亿元 |
2月7日 | 东风集团 | 追加2000万元 |
2月12日 | 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 | 2500万元 |
2月25日 | 梅赛德斯-奔驰 | 追加2000万元 |
汽车之家行业团队据公开信息整理 注:此表非全部捐款企业,其他企业也有捐款暂未列入表中 |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一席话诠释了企业的担当,“作为企业公民就负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其中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这一点,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柳长庆也感同身受,“作为央企旗下的子公司,肯定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宁愿牺牲商业利益,也要保障国家利益。”
大家所能看到的是汽车企业捐款数字的逐日增加,但在看不到的地方,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也都参与到抗疫行动中来。一位来自东风新能源的员工就成为驰援武汉的志愿者,翻看他的朋友圈,从1月底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奋战在一线联系各地的捐赠物资、联系武汉本地需要援助的医院、社区,采购物资、运送物资,面对汽车之家的访问需求,他只回答道:“抱歉,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
1月23日,火神山医院筹建,住在距离火神山医院不远的东风本田一工厂员工李常彦则在2月2日成为援建火神山医院的志愿者之一。李常彦负责转运建筑物资等统筹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晚上9点才回家,扛水泥、搬设备、分配物资,能有3分钟吃个盒饭已经成为奢侈。
“东风本田有很多这样的榜样。”贺晋峰说,“不仅仅是东风本田,东风旗下几乎所有业务板块都是这样,比如集团下面的东风出行平台,在武汉封城期间,大约有300多名司机师傅们在支援救治工作,他们也都是东风集团的普通员工。”
捐款捐物、支援建设固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抗疫前线急需的医用负压救护车、口罩、消毒液等救护物资却愈发紧缺。为了保障基本的救护物资,1月22日,江铃集团紧急调配工人生产负压救护车。此后,北汽福田、上汽大通、华晨集团、奇瑞等企业纷纷加入负压救护车的生产队伍当中…截至目前,已经有约200台负压救护车在武汉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
汽车企业捐赠负压救护车情况一览(部分) | ||
捐赠时间 | 企业名称 | 捐赠数额 |
1月22日 | 江铃汽车 | 紧急开始生产负压救护车 |
1月25日 | 北汽福田 | 生产25台负压救护车 |
1月26日 | 上汽集团 | 生产60台负压救护车 |
1月27日 | 华晨集团 | 生产30台负压救护车 |
2月5日 | 奇瑞汽车 | 交付20台负压救护车 |
上汽大通 | 55台负压救护车交付火神山医院 | |
汽车之家行业团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
紧缺的不仅仅是负压救护车,还有武汉医疗系统及市民所急需专业防疫口罩供应也出现了断层。2月5日,上汽通用五菱利用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优势,紧急采购了20000只防疫口罩捐给武汉一线,但这些口罩的数量还远远不够。那么,汽车企业能不能发挥制造业的优势转产口罩?答案当然是可以的。
很快,就在2月6日,五菱联合旗下供应商转产口罩,预计日产量为170万只,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有20万只防疫口罩从五菱下线。为了进一步扩大口罩产能,五菱决定自行搭建生产线,同样是在一天之内,五菱生产线改造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截至目前,五菱口罩的日产能已经接近200万只。
“五菱的速度确实很快。实际上,广汽集团这边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调研口罩生产的问题,在调研之后,广汽集团也迅速采取了行动。”广汽集团的一位工程师告诉汽车之家。就在日前,广汽牌口罩也正式批量生产,日产能达100万只。
除了五菱、广汽集团之外,比亚迪、均胜电子等企业也是转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急先锋。按照比亚迪的计划,在2月底时其口罩的日产能将达到500万只,消毒液的日产能将达到5万瓶;均胜电子生产口罩的日产能也达到了50万只。也就是说,仅三大车企及均胜电子这些车企及零部件企业转产口罩的日产能已经高达850万只。而随着其他车企及零部件厂商的陆续加入,车企转产口罩的日产能突破千万只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车企及零部件企业转产防疫物资产能一览(部分) | |
企业名称 | 产能 |
比亚迪 | 口罩500万只/天;消毒液5万瓶/天 |
上汽通用五菱 | 口罩200万只/天 |
广汽集团 | 口罩100万只/天 |
均胜电子 | 口罩50万只/天 |
采埃孚 | 搭建3条临时口罩生产线,产能未公布 |
格林美 | 消毒液100吨/天 |
汽车之家行业团队据公开信息整理 |
“家是最小国,而国是最大家,这之中是荣辱与共的关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感慨。不管是捐赠财物还是生产防疫物资,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汽车企业仍奋战在全民防疫一线,彰显了汽车产业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