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集度夏一平:特斯拉降价是产品力下滑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1

问答内容要点

  [汽车之家 资讯]  在2月14日,集度ROBOVERSE三里屯体验中心启动会后,集度CEO夏一平接受了媒体群访。夏一平直言特斯拉降价是产品力下滑,消费者现阶段还不认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是特斯拉与蔚小理之前宣传过于理想化。同时,未来集度将会应用ChatGPT技术到语音控制系统中,汽车将会与人更自然的聊天。

汽车之家

『集度CEO夏一平』

● 特斯拉降价是产品力下滑,集度在价格上会有很大惊喜

  集度目前推出的首款车型ROBO-01探月限定版售价为39.98万元,虽然将会配备完备的智能驾驶硬件系统,但是终端价格并不便宜,当然后续集度还会推出更多车型。针对今年1月6日特斯拉大幅降价,是否会影响到集度的定价策略呢?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集度北京三里屯门店』

  集度CEO夏一平表示,“特斯拉降价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产品力出现了下滑,我本人以前也是特斯拉车主,它的语音控制、自动驾驶辅助、智能化体验,目前在中国已经不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了,降价是回归产品价值本身。集度的产品在智能化方面是超越特斯拉的,我非常有信心,所以我不担心特斯拉降价对集度有影响。”

  夏一平透露,集度在价格上会非常有惊喜,有竞争力,这得益于集度成本方面的控制。同时,集度在软件方面的价格也不会像特斯拉那样贵,夏一平认为特斯拉FSD售价1万美金是非常不合理的。未来,集度会把智能化作为标配,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系统,而动力方面可能会做出产品的差异化定位。

● 特斯拉自动驾驶辅助在中国给大家的期望太高,集度会脚踏实地

  不过,对于自动驾驶辅助在汽车方面的应用,似乎很多消费者并不买单,比如特斯拉,很多消费者不会选装高阶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夏一平认为过去特斯拉把自动驾驶辅助宣传得过高,过于理想化,但实际上用户在到店体验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销售会一上来就开启自动驾驶辅助这个功能,而是去介绍车内有多豪华。之所以消费者还不接受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是之前品牌的产品力还不够。

汽车之家

  对于自动驾驶,集度会脚踏实地,之前宣传的东西就是已经能实现的。在其他品牌车型上,消费者在购买带有自动辅助驾驶的车型,其使用率可能还不到10%,而集度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它提高到60%-70%。集度会基于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技术之上再去迭代,因此起点会更高。夏一平指出,好的产品不是一上来就达到L4级别,集度要做的是怎么覆盖场景,实现用户70%的场景覆盖。

  “集度对自动驾驶的关注,第一是覆盖多少场景,第二是不是安全,驾驶者该接管时候要接管,不要在意接管率,而是更在于产品的体验。”夏一平这样评级集度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目前自动驾驶辅助过于依赖高精地图,对商业发展是不利的,集度的产品对高精地图也有依赖,但没有极大的依赖,未来将会逐步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此前,集度称ROBO-01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点到点领航辅助PPA(Point to Point Autopilot)。在集度ROBO-01交付时,PPA的可用场景覆盖度将达到国内领先。

● 集度会应用ChatGPT技术,类似于车里多了一个人与你聊天

  在此次发布会上,集度还宣布在产品上将融合百度文心一言,打造人工智能交互体验,支持汽车机器人实现自然交流的再进阶,将是ChatGPT技术首次应用于智能汽车产品。那么该项技术会如何应用到汽车上呢?

集度汽车 ROBO-01 2022款 探月限定版

集度汽车 ROBO-01 2022款 探月限定版

『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

  夏一平称,百度文心一言将会在其产品发布之后,应用到集度车型上,具体还是会体现在车内的语音控制系统上。当然,集度搭载的系统将更为智能,而不是传统的车内语音指令,产品体验上更接近于与人的交流形式,类似于车里多了一个人与你聊天。车内语音交互率的提升,将可以延展到更多的场景。集度搭载文心一言并不是蹭热点,而是基于百度长期的数据积累。

  最后,夏一平还表示,集度不是一个高端品牌,而是一个科技品牌,夏一平认为集度是一个智能车企,更关注智能化体验。背靠百度公司,可以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更大的创造力,而不会是搭载了8295芯片,却不知道如何把相应的功能应用到车上。(文/汽车之家 秦超)

  第二页为问答实录:

2

问答实录

  以下为问答实录:

  问:想问一下夏总,对核心卖车的问题,会怎么看,然后咱们今年整体的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以及其他一些品牌的降价战已经开始了,集度今年要开始大规模交付了,会不会比较有压力?像咱们新的体验门店的这部分,因为之前像奔驰、蔚来也开过类似很大的门店,花了很多的钱,咱们现在还是走这个模式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然后咱们对这个门店的整体的定义,跟其他的品牌中心有什么差别。

  答:两个问题,第一问题讲到的今年整体市场问题。我觉得对集度来说我们永远有压力,从第一天开始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压力中度过,从最开始的压力,觉得我们能把车设计出来,到开始慢慢变成大家能不能把车造出来,现在还有人说智舱能做成什么样,智驾做的怎么样,等到你把车造出来,大家开始说你能不能把车卖出去。

  我想压力永远存在,其实这也不是压力,我觉得这是内在的一个驱动力,对于集度来说,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能够把车卖好。首先我们还是想做一个好的品牌,我们要有好的产品,更好的体验,我觉得做好这三个部分,至少你才有一个基础能够把车卖好。

  所以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在围绕这三个事情做。同时我们也是0到1的品牌,包括产品在0到1,很多事情我们经历了0到1,各位也知道,集度是一个其实到今天为止成立不到两周年的公司。

  在过去我们一直在经历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我们在做0到1,品牌0到1,甚至大家知道我们的LOGO,我们所有的品牌,到2021年底才注册申请下来,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我们在0到1的过程,得用一个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思考。

  过去我也说过把车造出来只是冰山在海面上的部分,其实怎么做好你的门店、渠道、销售、体验甚至售后,其实这个东西可能投入的精力会比造一台车更大。我们其实也深知这些挑战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我们过去也是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做这个事情,我相信很多事情围绕它的所谓的底层逻辑,当我们有一个好的产品,有一个好的设计,当然好的产品我们是有多个维度去思考。

  不管是设计还是操控智能化,还是它的质量,好的体验,我们也再去思考,这个品牌能够带给我们的目标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过去我们一直在做这些事情,这些事情肯定在0到1的过程,没有办法按照过去可能汽车公司非常正规的,按照时间日期去做,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往往会跳跃式去做一些事情,但是这种跳跃式也是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因为0到1的过程确实我们没法按照常规的方式去走。

  所以卖车我们压力肯定是有的,包括我们看到特斯拉降价这些事情,我今天不去延展讲这些事,后面可以跟媒体老师去分享的时候,我个人还是觉得特斯拉降价很大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产品力其实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滑。

  大家可以想一下,可能三五年前,包括我也是特斯拉最早的车主,我最早的时候花了钱买FSD,花了好几万,到现在还没用上。但是其实你会发现,过去给的预期很高,但这种预期到现在,大家开特斯拉,在座的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特斯拉车主,语音是最差的,然后自动驾驶也没搞好,智能化体验还是非常差。

  我的网络经常连不上,体验非常差,你作为一个智能车,现在在中国看的话,它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具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产品,所以我觉得它这个降价是本身产品价值回归,并不是它靠智能化卖的溢价太高,我觉得是很正常,我从来也没担心这个事,我非常坚信我们的产品在很多方面,一定是超越他们的。

  如果你把智能车看成一个非常完整产品的话,不管是从设计、空间还是内部智能化的体验,我们是非常有信心超越它的。所以,我并不是特别担心它的降价对于我们未来车上市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举例来说,8295这件事情,8295大家都知道芯片很大的能力是在AI,它第一次把大算力的AI引入座舱,但是如果背后不是一个AI公司,AI怎么用,你都不知道怎么把云端大数据模型移植到AI芯片上,你说你用芯片干啥。

  第二,我们当时坚定不移的选择8295,也是我们觉得8295能够创造更新、更好的体验。所以当时我们坚定在去做这件事。大家在行业里面也知道,我们选了8295之后,中国现在大概下一代车型是跟着我们走的,因为我们是中国首发,基本上在我们后面的车型都选择了8295,主流基本上你可以看到智能车的赛道都在选8295的芯片跟Orin芯片作为他们下一个智能车驻扎的能力。

  所以我们还是挺有信心的,我觉得我们是8295的首发,而且我们能够把8295的芯片的能力运用到极致。因为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并不是只是为了造车,所以我们很大的使命就是把科技能够更好的在车里面落地,并且让大家使用,我不是特别担心,但是你说这个市场因为整体经济的问题,或者外部的环境会不会有挑战,肯定会有挑战,我也相信这个挑战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艰巨的。只能说我自己把整个团队让他们都准备好迎接战争,但是你说在这个战争中会变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真正出来后,我们去战场上去试试。

  第二,我觉得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做这个发布会。我们没有花很多钱,我可以告诉你们,像6月8日发布会,我们用了行业里面可能二十分之一的钱达到的效果,是超越所有人的发布会的效果。

  集度一直是一家希望用科技来改变效率的公司,我们从来不以花钱为目的。我们做三里屯这家店的目的很简单,可能很多人开场发布会花几千万,但是我们在三里屯店的投入是非常小的,大家看到我们跟艺术家的合作,其实很多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其实它是跟品牌相关的。

  我们并不是想学别人,我们也没有像蔚来说店里面放一些凳子搞一点氛围,让孩子喝点咖啡,这不是我们想要做的,因为别人做的事情,它品牌的体验不是我想做的,我们想连接未来的目标用户,因为整个世界在变化。

  我们最早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元宇宙发布会,你看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别人都不理解,我有时候也在论坛里面很多人问我。我觉得有时候这种尝试,新的东西出来你不去尝试,你不做第一波,你不想勇于去尝试这件事情,你怎么知道效果怎么样。

  不管我们去做元宇宙发布会也好,我们去做数字营销还是我们去做数字藏品,很多人不理解,以为是个抽奖,数字藏品因为我也是技术出身,我玩数字货币Web3很久,数字藏品以稀缺度为主要导向的。

  所以当时我们想构建一个以稀缺度匹配权限的方式来做这件事,经过我们不断尝试后来发现一些问题,其实我们有的时候觉得别人理解,但发现很多消费者普通大众不理解这件事情,后来我们也做了很多反思,可能下一次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换一种方式,让大家更能理解一点,但这些东西你不尝试你是不知道的。

  我觉得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公司,我们去敢于做一些创新,突破,所以我们做这家体验店的时候,也没有真的去想着去像奔驰、宝马花个几千万,我们这家店花的非常节省,包括你们看到我们为什么去跟艺术家去合作,跟这些IP去合作,很大程度上我们一直是围绕着集度去做的品牌产品。

  所以我们这家品牌体验店,更多的是从品牌的角度去延伸我们从一开始品牌树立的时候,我们就讲到我们是一个AI公司,大家可能回去翻我们很早时候发布会,我们就讲过,我们是怎么样把物理世界跟数字世界做连接,其实整个一套理念,从我们开始创立这家公司到现在都没有变。

  这家店也是我们一个品牌的内核的展现,我们也希望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去吸引到我们的TA,给他们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所以你看我今天在发布会上,我今天一直在跟他们聊,我们也在不断去改变零售行业的变化,适应时代的变化,因为我们觉得数字化的东西,数字化的体验一定是未来包括有一部分像数字孪生、数字共生的体验在里面。

  当你有一个想法,怎么去利用已有的技术能够实现出来,并且能够让用户去理解,其实要取它的一个交集,其实我们也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能够在店里面去把这一类的事情能够体现出来。

  所以你看到我们没有像其他的品牌店一样,只是简单地说这边挂点精品,那边挂点咖啡,这边搞个休息区,那边搞个什么区,感觉自己体验了,也许这是上一代的零售店的体验,我们认为新一代的零售店一定不是这样子,新一代的零售店方向是怎么样,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我们并没有很铺张浪费去花,可能你们也在外面听说像蔚来一个店花很多钱,我们真的花了很少钱做了这件事情而已,我们本质上还是在思考,技术数字化的变革,对于未来品牌宣传甚至是品牌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至于我们为什么开这家店,我们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还是说品牌要让别人认知,至于我们为什么在三里屯,太古里,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是三里屯、太古里,核心区有史以来第一家汽车品牌的门店,我们也是跟很多的竞争对手在过程中PK去拿下这家店,三里屯不是真的关注你出多少钱,它更关注的是你这个品牌能不能给三里屯带来特殊的影响力。

  所以我们也是在跟很多的品牌,甚至你们现在所有能想到的豪华品牌,高端品牌一起去PK的情况下,最后他们选择了我们,当然我们的压力也很重,我们也希望说,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合作,能够给三里屯带来更好的,不一样的汽车品牌体验。

  所以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真的是不一样的,我们还是在整个品牌的研究上面还是思考了很多,当然这种店不是大规模去开的,更多的是在一些核心的商圈,我们有适当的位置跟品牌匹配,我们才会去做这件事,大部分的店更多的以品牌为导向,包括我们在上海、深圳的门店,后续我们在全国各地还会有陆续落地,那些店其实在体验上,会承接一部分我们对于数字世界的理解,但是它不会每一家店都像三里屯门店这样搞这么大的数字化体验,这不是我们要做的一个事情。

  反正我们不一样,我们不是希望只是简单的去学奔驰、宝马跟蔚来开门店,我们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内在品牌的诉求。

  问:我想问一下,类ChatGPT的应用,关于文心一言跟咱们汽车的结合,主要有两个问题:

  问题一:它具体会实现哪些功能,我们现在有推出这些功能的具体的时间表吗?

  问题二: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因为我们看现在ChatGPT可能是打字,但是我们在车上肯定不可能打字,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它这种交互和它能够给我们的智能座舱体验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增益?

  答:关于时间点上,我只能说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地去跟他们团队在对接,因为大家也知道百度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三月份左右进行发布,发布之后才会去做我们的应用,这个时间点也是这样的。

  你刚才讲到产品,我玩儿ChatGPT比较早了,从DayONE出来的时候我就玩儿了,我都忘了我哪天注册的,因为我特别喜欢搞这个东西。大家可能关注我朋友圈就知道,我可能一年前发的东西,当时我拿着它去看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

  首先应该这么去理解,突然一下子你发现灵魂附体,你发现以前我们在讲机器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讲机器人,你可以理解我们把上一代可能更加接近于像ChatGPT这样的东西,通过8295去落地,当时是这样的一个想法。但是没想到突然一下子ChatGPT出来以后,把机器人的自然交流一下子推到了另一种高度,大家突然发现说原来ChatGPT可以是一个手机,它可以是一个投影仪,它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在,只要它背后有一个非常强的能够理解你的,不管是TXT也好,还是语音也好,这样的一个形式存在。

  所以对于座舱来讲,我觉得最大的变革还是你在车内使用语音的时候,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还是一个指令式的东西,未来肯定是一个更接近于人跟人之间交流的这样一个事情,它可以回答你很多的问题,在车里面就解决了。因为我一直认为语音的交互是车内交互最高效的方式之一。任何的交互都没有语音来得直接,比如说最近《狂飙》很火,如果你在车上,不管是用手势交互还是按键交互,你要想找到爱奇艺,并且能够点击去看,你要操作很多的步骤。但是你要用语音说一句话,这个车会打开爱奇艺,并且帮你把你想要看的电影调出来,你只要一个指令一次交互,没有任何一个交互是比这样的交互来得更加高效的。

  如果是手势交互就会很麻烦,人类思考的习惯不是那么构建的,人类交互的思考习惯一定是他不用去想。包括苹果设计的时候,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怎么去理解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你看到这个东西,你想的下一步应该是什么,那我就要让这个交互按照你想的下一步去发生。

  就像你想看《狂飙》第五集,你不是说我要先想到手势是什么,或者说爱奇艺在哪儿,这个在开车的时候是不可能发生的,太复杂了这个交互。

  所以我觉得ChatGPT可能带来的还是车内的这种交互的效率的提升,能够让我们过去很多的交互场景做得更加全面化。我们在8295没有ChatGPT的时候,已经能够做到完全地所见即所得(而且是离线的情况下),有了ChatGPT之后,它会更大地延展很多的场景,但是具体的很多功能我想卖个关子吧,等下一次我们真的有产品推出的时候,能够让大家体验。

  但是,肯定是在车里面,一定是语音。其实我刚才还跟一个老师在聊这件事情,你看我们现在做语音基本上是你说一句话,比如说我要打开车窗,其实本质上在语音里面理解完了以后,把打开车窗这件事情给提炼出来然后去执行。可能对于ChatGPT来讲,可能就是我要打开车窗,我只要把整个话扔给你就行了,至于说你回来的结果是什么,我不需要再做深层的。以前是中间有一层模拟这个的,它比较像策略,比较像人去基于这些场景来做一些,通过把核心词处理出来以后再做动作,可能对于ChatGPT来讲,中间这一层就变得很模糊。具体的到时候等我们产品出来,我们一定会跟大家去沟通,敬请期待吧。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您刚才讲的我们三里屯体验店跟其他品牌不太一样,你们好像更加注重服务形象,您能不能详细讲一讲有什么不一样,在资金使用上每个品牌其实除了做法不一样,还能反映它的价值主张。集度的店到底跟其他店有什么不一样,另外咱们花钱的方式跟其他品牌会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三体这个合作费用也不会太低,这么火的IP。

  答:这个就没法讲,因为有的时候资源这件事情就看你什么时候拿的,我们很多事情谈的比较早,在很多事情没火起来我们就已经交流了。我们也已经跟三里屯谈了好长时间,不是今天才开始谈的。比如说像我们做一个发布会,我们会看发的文章数、流量、直播数或者点击数,我们有很多衡量的标准,我们自己会知道,比如说在这样的一个费用下面,我们做到的这样的效果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其实很清楚,每个公司肯定不一样,比如你看我们很少去做商业性的广告,基本上没有。我们还是觉得踏踏实实把品牌做好,当你品牌提升了,你会发现别人愿意和你合作。如果我们真的一点品牌力没有的话,你们可能不知道,三里屯不是以你钱多钱少让你入驻的,是衡量你的品牌力跟你的创意,跟你的影响力来决定的。这家店我们跟九个品牌竞争,完全不是靠钱,他们根本不在乎钱,他们在乎的是品牌,你能不能给我三里屯带来足够的影响力,以及你品牌的调性。

  我们品牌内在的对于不管是未来的数字世界,还是对于AI技术能力的追求,其实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整个行业,现在都在往这个趋势去走。

  至于你说有什么不一样,只能说去店里面体验一下,看一下,可能会感觉到这方面的差别还是比较大。因为我们那个店叫做品牌体验店,这种店不是以销售为目的的,很简单你以前在外面放一个广告要几千万,但你会发现如果现在把这个钱拿来做品牌,拿来做体验,当然没有这么多钱。你得到的效果可能包括对品牌的提升是完全不一样的。

  问: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从去年开始自动驾驶发生了变化,以前大家都往L3甚至L4来攻克,今年开始可能更多的往L2走,智能座舱或者更实际的,或者说更容易实现的这些东西,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它是对困难的合并还是更脚踏实地的去看现在成熟的技术实现路径或者说消费者需求。包括对咱们未来的规划有什么影响。

  答: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其实最近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大家有质疑,集度能做到什么程度,你的能力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是比较脚踏实地,因为做不到的事情其实也没有必要去说,因为从我们一开始去思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网上看到一个图,对于每家公司来讲都有这样的一个图,就是一个是消费者想要的,另一个是技术能力所能在当前实现的,一个是你的能力能做能实现,其实这三个是有一定的交集的。

  也许技术是能实现,但是你的能力不行,你就做不到中间的最大化。我觉得在过去有一个问题,大家把自动驾驶当做一个营销的噱头,每个人都讲擅长自动驾驶,甚至让媒体老师试驾甚至讲了很多,但到店里面没有人说我第一时间给你体验一下我们自动驾驶,没有人这么做。大家知道,独特卖点是以产品的能力为支持的,它不是个营销点,你拿一个你做不到的事情营销,这件事情是有问题的。

  特斯拉也有一点问题,在中国给大家的期望太高,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在美国也遇到了问题。大家可能期待不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并且一直坚持的就是开箱即用,其实我们压力也很大,因为时间太短了,我们第一代刚开始跑通的时候,其实中间是一个瀑布式的开发,从2021年12月份,第一次在我们的Simu Car 1上面去跑。我们先把一个最小型的先跑通,跑通完了之后实际上我们到了2022年的上半年,我们才有了真正的8295和Orin 的A样。所以很多之前在8155和xavier上开发的软件,才移植被到我们的8295跟Orin上面,然后我们就开始去跑,先把硬件跟我们整车架构跑通,跑通之后我们才真正开始在这个软件层面开始做泛化,我们从最早开始在北京跑,然后去上海跑,然后可能各位在广州车展看到我们的视频,那是我们到广州七天做一个简单的适配就跑通的。

  其实我们一直在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动驾驶怎么去泛化,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觉得说,我觉得我们已经很脚踏实地,我们今天跟大家宣传的都是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只是我个人比较有洁癖,就是说这个产品做不到百分之百,我是不会给大家去体验的。

  所以很多人一直在网上说什么时候能够体验,真的不是我们要卖关子,真的是我一直跟大家讲,如果我们的产品不管智能座舱也好,智驾也好,如果第一时间交给用户达不到我们所宣传的效果的话,依我来看就是失败。

  所以对团队一直都是要求比较严格,我们一直在觉得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所以不会拿出来。刚才讲到关于L2、L3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理智的回归,我们也从来没有说我们一出来就L4,我最近在思考一件事情,使用率跟用户端的自动驾驶之间的关系,人上车之后,百分之百的时间都由机器人驾驶,但是这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情。

  但是你会发现我们过去所谓声称在中国不管是谁做NOP也好,NGP也好,你会发现先不谈它这个车是不是百分之百标配,有的号称做自动驾驶的车型,连入门版的30万价格的车型都不带自动驾驶,都不带激光雷达,这是有问题的。我们过去做个假设,一个人假如平均一年开两万公里车的话,你们可以想一下,在中国以现在各家在市场已知的能力,它一年的两万公里的驾驶,能有多少的比例能用到他们所谓的NOP?10%都不到,你花几万块,是你一年连10%都用不到的东西,这是它的能力决定的,所以我们来做这件事情的,也没有说我们一上来就要百分之百。

  比如说大家可以去分析一下,一个人一年开两万公里的车,大概90%的路程都是在城市内发生的,大概7%-8%左右,可能泊车场景占到1%-2%都不错,但是泊车是一个高频场景,剩下的可能就高速,大概7%-8%,连高速都做不好,你收用户几万块钱,你觉得合理吗?不合理,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一下子做百分之百,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先把使用率提升60%。然后再不断迭代,60%、70、80%、90%,这是我们想的一个路径。

  为什么我们一上来说能做60%或者70%,那是因为我们的起步不一样,可能特斯拉L1、L2、L2+,L2++,然后L3,最后到L4,我们其实起步虽然不一样,我们用阿波罗的,过去那些在感知、视觉、ODD(自动驾驶限定运行域)上面所积累的经验,跟它的核心能力,就让我们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在起步的时候,就是一个无限接近L2++。只不过我们在这上面去迭代,这就是它的背后逻辑不一样,所以我们并不觉得,我是每隔一两个月就会体验产品,我们对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情很清楚。

  那次在广州也是,我也是亲自体验了一下,我们的产品在广州城市内的OA的自动驾驶,我自己还是对我们产品自动驾驶能力很清楚的,接下来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泛化,怎么样在多个城市提供,还有就是怎么样快速提供。

  比如说大家也知道,组建开放城市内自动驾驶的地图,比如说下个城市突然开放了,我怎么在它开放之后的多少时间之内,就能快速的把那个功能在那个地方落地,这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解决的是一个泛化的问题,而不是让它在特定路径跑起来的问题,这已经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2021年12月份就已经解决的问题。泛化是如果把一个城市化成一个网格的话,如果在某一个方格的平方公里去实现这件事情的话,怎么样让它在全市去复制,这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以及在城市之间怎么样快速的复制测试。因为一个技术不能泛化的话,每到一个城市都是靠大量的高精度地图和数据去做这个事情,这不是一个能够快速商业化的一个好的路径。

  所以我们还是相对比较理智,并没有特别对外跟大家去吹嘘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我可以跟大家保证,我们对外讲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能做到的,现阶段能做到,并且以产品化区域性地呈现给大家,绝对不是说在这边给大家卖关子,卖噱头,给大家一个预期,然后结果到最后交付的时候,买家秀跟卖家秀的关系。

  问一:刚才夏总提到了高精度地图,我想问一下很多车企从去年开始都在提重感知、轻地图,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问二:集度对于后续高端化的打法有没有一个规划或者是思路。

  答:重感知、轻地图的方向是对的。这是两个纬度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很多技术不是一蹴而就,本质上是技术实现。

  其实,还是回到刚才画三个圆,技术能实现的VS用户想要的VS你能做到的,这三者的交集很重要,交集越大,意味着产品力越强。

  我们其实大家也知道我们在走一个纯视觉的路线,因为如果你一旦强依赖于高精地图就跟ROBOTaxi没什么区别。依赖高精地图能够快速实现一些自动驾驶能力,这是打激素的方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但是对一家公司的长期技术发展来讲它是不利的。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走到现在,也是因为他对于这条路线的坚持。但是我也觉得说这也是马斯克可能做OpenAI,确实从那里面也得到很多的能力和启发。有时候我们也在想这个事情,确实大家在一些事情的认知上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也走这个方向,这次我们做的方案,就是一个对高精地图没有那么大依赖的(还是依赖的),但是从长期技术路线来讲,我们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够去完全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这是一个过程,技术方向是对的。

  关于高端化卖车,具体的营销打法就不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做,但其实从来没有觉得我们是一个高端品牌,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一个科技品牌。大家也知道很多现在所谓的高端品牌会把科技属性当做一个豪华属性去卖,而且要加很多价格,我们只不过是这个市场里面的一个搅局者,我们的营销思路、卖产品的思路会跟他们不一样。我们觉得我们是一个智能车企,所以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我们交付给用户时的智能化体验。我们的车从入门版就提供双激光雷达,所有的自动驾驶或者智能化硬件设备都是全系标配,我们首先提供的是一个智能的车,至于说要简装还是豪装,那你自己选。大家理解不一样。但是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很多品牌会把智能化配置当做一个噱头来卖,还卖得特别高。

  以前在汽车公司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门、车架是卖不出钱的,没有任何市场价格,没有用户会为一个门买单。所以都是找智能化溢价最高的东西去卖,因为智能化可以卖出更高的溢价,大家把智能化的很多能力当做是豪华高配版本里面才有的能力,去卖一个很高的价格。

  我们把这个东西做成一个标配,要想装修好一点,选择内饰好一点的车,需要3.9秒加速的,就选性能版的车。

  但是我们首先还是把车做好,所以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我们的操控性还是非常厉害的。

  问:我们发现ChatGPT技术在国内也很火,今天咱们也宣布文心一言的技术要上车了。我有一个问题,今天文心一言宣布要上集度的车,是早就有规划,今天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的发布,还是说因为最近ChatGPT这个技术太火了,现在追一个热点,如果说是后者的话,上车之后会不会有一些仓促。

  答:很好的问题,就像ChatGPT发布的时候,大家发现围绕ChatGPT做的应用已经有很多了。我觉得其实这还是回到了大家对于百度这家公司的认知。最近大家有一个认知,就是把自动驾驶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网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关于ChatGPT,如果是谷歌或者任何一家公司想做这件事情所需要的成本投入,不亚于重新做一个汽车公司。

  所以,这还是跟百度公司过去一直All in AI,在AI层面的积累是有关系的。百度不是因为突然ChatGPT很火,今天可以给你一个ChatGPT,这是需要积累的。这需要数据、需要算力,需要不停地在模型上面,特别是模型层需要大量的融合能力,所以它是一个相对比较通用的人工智能。

  之前我们一直在做的很多都是垂直的人工智能,我们用人工智能解决驾驶,用人工智能解决各种领域的东西。现在在大模型情况下,把模型融合了。模型层是一个通用层,这个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技术的沉淀,一步步来。今天我们跟文心一言宣布想要做这件事情,更多的也是百度这么多年的积累,不是今天拍着脑袋说明天我要上车,就为了追ChatGPT很火的风口。这是在AI时代,像百度这样的公司,长期积累下来才会有这样的能力吧。

  关于我们的合作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因为真正到ChatGPT的时代,依赖的可能不是车,是靠背后的模型能力有多强。ChatGPT上面现在接了很多的应用,本质上对它来讲很简单,只是给它一个完整的语言描述,最后它给你把这个答案返回出来,大家用了应该都知道,不管你让它写一篇文章,写一段代码还是干任何事情,本质上其实很简单,它的处理能力都在它的大脑端,对前端的依赖其实很小。

  前段时间在网上有一个媒体人采访了ChatGPT,这种形式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存在,比如说在小度音箱里面,也可以在车内存在,这种体验未来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未来它是一种新的交互,包括现在搜索也是一样的。

  我觉得它本质上不是需要我们干很多的事情,它大大地简化了前端。在过去,比如以前做车里面的语音识别,它不仅有语音的识别,还有对话管理以及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做得蛮重的。但是有了ChatGPT以后,在上面能够产生应用的效率变高了,本质上你可以想象成它就是一个模型层,给上层提供了无数的开放能力,我们只是一个接入而已,应用它的能力。接入是很简单的,只要后面做好了,对于我来说就很简单,我丢一句话给你,你给我答案就行了。

  比如说开车的场景,其实都一样,我是2008年到2014年在汽车行业,当时是第一波智能车的时代,我们做呼叫中心的时候遇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有人经常开车去无缘无故打呼叫中心,跟呼叫中心的人聊天,因为他开车很无聊,就是为了找个人在开车的路上跟他闲聊(这是真实的事情)。

  所以人也是一样的,当你开车的时候,你说ChatGPT给我讲个笑话,或者你跟他对话闲聊,有的时候只是人在开车的过程当中,他感觉车里面多了一个人跟我聊天,而且这种聊天不像现在很机械式的,它是非常自然的一种交互方式。

  所以,我觉得本质上并没有对我们有太大的要求,而是说只要后端的模型OK了,我们接入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问:我就问一个问题,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的问题,其实刚刚您谈了很多,包括有媒体老师也在问,比如说今年市场压力比较大,大家都在降价,我就想问一个特别直白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对我们的产品是有信心的,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大家都在降价的情况我们不降价吗?这是一个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的问题。

  再有就是自动驾驶,刚刚您谈了非常多,我们其实也都对集度自动驾驶具体的表现很期待,但是有一个情况就是,其实很多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我们都已经发现了,消费者对于这个东西的实际消费意愿,好像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即使是特斯拉在国外的FSD,其实购买率也不是特别高,最起码没有达到它的预期,我想知道针对一系列的情况,我们怎么去看待这样的情况,因为这可能是我们特大的一个卖点,我们会不会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谢谢。

  答: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很难说,因为涉及到公司机密。第一个关于定价我还是得告诉大家,我们的价格非常有惊喜,我现在不能透露。即使用现在的价格上市,跟很多产品比起来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这得益于我们在于成本上的控制,我觉得这是核心的竞争力,就像特斯拉到今年降了这么大的幅度,它还有保持足够高的毛利率,是来自于它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我不多阐述,大家看着我们车的能力,跟我们车的价格真正出来的时候,大家去看。

  第二个问题,集度虽然是以智能化为导向的公司,我们目标也是通过软件的定位去赚钱,但是首先还是要保证自己的硬件实力,不管我们将来是不是靠软件大规模赚钱,我们的前提,首先做车这件事情,要把车做赚钱,这是一个底线,如果这个都做不到,比如说我去忽悠别人,硬件不能去卖,后面全靠软件赚回来,前几年还能骗骗人,现在可能不太好了。

  第二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解答了,我觉得还是产品力没有达到。本质上还是技术能力没到,所以没法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我刚才说了,你买几万块钱的东西,在中国一年你可能只有5%到7%的时间去用这个东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大家有个误区,面向用户端的自动驾驶,一定不是以接管率为衡量它的标准,不管多少场景。

  第二,足不足够安全。我不可能把安全这件事情抛掉,我认为该接管的时候就应该接管,不用去强调接管率,强调的是体验,我该让你接管的时候就接管,但是我能保证你全程体验是最好的,我能保证你的安全。

  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用户对于自动驾驶的信心,就跟汽车开始卖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认为汽车很安全,这是一个过程。

  现在大家有点误区,整个市场也是一样,需要有一个人或者有一个企业站出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面向用户端的自动驾驶体验的好的标准。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我们也不会去吹嘘说我们一上来就L4,法律法规不支持,产品体验做不到最好,为什么要去吹嘘讲这个事情。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怎么覆盖更多场景,让用户在一年两万公里的平均行驶过程中,至少有70%的场景是可以被覆盖的。

  至于70%,我们只是说降低接管率并不是代表百分之百把接管这件事情干掉,特殊复杂场景我认为该接管就该接管,以用户安全导向,只不过要把体验做好,别让用户接管的心惊胆跳,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过去说的事情有点过于理想化,所以才导致大家觉得现在应该做什么,我们其实是非常脚踏实地的,我们就是觉得先解决场景覆盖率,如果覆盖率不到70%,你凭什么卖给人家这个价格,谁会用你的东西,特斯拉我觉得卖太贵了,一万美金太夸张了。

  我们不会卖一万美金这么贵,我觉得这个太夸张了。

  问:夏总,我有一个问题,其实集度从成立以来一直在强调效率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去年观察的时候也发现,像第一代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他们都经历了一些组织结构的问题,随着这种人员规模的壮大、车型的增多等等,也经历了一些调整。

  可能我换一个思路,您刚才说用科技改变效率,如果从组织架构这块儿来看,集度有没有过在这个管理中有一些参考的范本,并且说因为我们的这个股东关系比较复杂,包括供应链等等、保证量产的这种节奏,我们是如何通过组织效率的管理来提升的。

  答:你讲的是两个问题,问题一是我们自己内部的组织能力问题;问题二是对外合作的问题。

  我一直很奇怪,我老是面临这样的问题,从第一天开始大家就问说,你们集度跟百度合作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两个股东会把我们害死吗?毕竟做这件事情大家还是有梦想的。

  所以我们在跟他们的合作当中,还是自己上不上心的问题,我们自己,包括我招的很多人。理想最近发布了一篇文章,反正我没想过去写这些东西,比如说我在前一段的创业经验,我们对于组织架构、组织能力的这种思考是缺失的,所以做集度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在组织能力的事情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到现在也是这样。我们团队也很清楚,在组织能力的构建上,因为我们内部有一个文化,是强OKR导向,而且是一个非常矩阵型的企业,如果各位老师有兴趣了解我们的组织文化,我们后面可以做一个专场。就是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这样,我们公司一直有一句话,不是以岗定人,而是以人定岗,你能力有多大,在公司里面就可以做多大的事情,我们是一个非常矩阵型的组织。

  矩阵型的组织就需要在早期的时候,在文化方面,包括组织的OKR方面都要有非常强的渗透能力。我们是有一个非常强的模型的,就是从战略到目标分,OKR目标分解,到组织架构对齐,再到交付这些目标的人的能力,其实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基于这样的事情去做的。

  所以我们在组织能力上,从第一天就很关注。另外,我们每一个阶段都会进行组织的调整,而且非常快,可能今天想调明天就调完了。我们公司的发展也是一样,从20人的团队到200人的团队,再到2000人的团队,中间包括每个阶段。我们成长是非常快的,从我们一开始整个公司的OKR就是做一款车,到开始做成两款车,到开始有两款车在做,还有两款车在规划,我这个组织能力上一定是变革的。所以你必须很快去变革,而且你说变就变。

  我一直跟我们团队类比人打仗,打不同的战役,有的时候可能是骑兵在前面,有的时候是步兵在前面,有的时候是炮兵先出。创业做公司也是一样的,不同时期你的战略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组织能力一定是有变化的。

  所以,我们公司永远是以战略为最底层思考,战略一旦发生变化以后OKR发生变化,OKR发生变化以后,就要立刻调整组织架构来支撑我们的OKR的交付。再下面就是人,如果人不对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一路发展下来,我们的组织架构基本上是动态地变化的。我一直给公司员工写一些我自己的思考,把公司当做一个产品来做,是一样的道理,当你发现这个产品任何地方有问题,就赶紧把它修改掉,不断地去迭代这个产品。这个我们一直在践行,每个时期包括今年我们年过以后,随着今年的战略目标跟OKR调整,组织架构也会发生变化。

  包括我个人也是这样,我第一阶段是全身心,所有的事情都参与,从公司的设立到品牌到产品、技术,基本上这是我抓得比较多的事情,因为公司最早的时候就这三个聚焦,先把品牌做好,再把产品定义好,技术规划做好。

  到了后面的阶段,我们公司比较早的时候就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委员会:第一个:产品的委员会。第二个:技术委员会。第三个:品牌委员会。

  到了后面一个阶段,项目开始慢慢起来以后,就会把一些偏项目的、偏整车技术的东西给抓起来,然后再到后端发现,制造要起来了,就开始加制造的会,一点点地加上去。到现在开始发生变化了,从我们开始整个团队就做一款车,到开始整个团队做两款车,再到两款车同时在研发,还有新的两款车在规划、同步在做,能力要求又不一样了,所以你必须不断地快速迭代你的组织架构,来去支撑你的战略发展。

  所以,这个效率我很难去说,我一直跟团队讲一句话,别人比我们已经走得很快了,如果我们只是沿着别人的路去走的话,大概率我们成功不了。因为以我们现在的资源跟人的数浚隳茏龅奖鹑?80%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只有我们自己去提升效率,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钱或者招的每一个人也好,他在组织里面产生的贡献是超越现在其他企业的效率的,才能追上别人,否则你永远只是一个别人80%的情况而已。

  所以我们内部大家都比较有危机感,每个人对这方面还是认知比较深刻的,觉得我们如果没有效率,我们不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之内,能够赶上别人,咱们先不谈超越别人,我们先赶上别人,毕竟别人比我们的先发优势太大了,所以就是在组织上面,我们一直以来都还是非常关注的。

  问:咱们现在自认为跟主流的一些新势力相比的话,从产品层面也好,服务层面也好,有没有特别独特的标签,比如说前几年特斯拉说出来可能是智能,有些车说出来可能是空间或者是家,咱们有没有特别明确的标签。

  还有一个是咱们现在在宣发,我看有很多科幻和艺术的元素,我个人感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不是特别接地气,所以咱们有没有会在未来的这个宣发或者在产品的实际落地方面,会有一些更可以贴合实际用户的选择,就是真实的体验,很直观的这种。

  答:很好的问题,我发现跟媒体老师交流,大家都特别喜欢关注品牌的事情。大家觉得蔚来是这么做的,你怎么没这么做,我一直跟我们的团队讲,如果我们只是把别人做的框架的东西拿来我们去跟的话,大概率我们是做不好的。

  我想问一下,今天参加发布会,你记得主题是什么。其实做品牌有务实跟务虚的地方。你看到的是务虚,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务实的地方,有务实的地方就是做增长,就是很简单的销售线索。

  可能大家不知道,因为我们核心是一个互联网基因比较强的,大家也知道还有很多汽车公司是跟百度吉利去合作,大家不要忘了这件事情,这是一个拥有大量用户基础的公司,还有爱奇艺,我们的生态公司太多了。

  我还是讲这件事情,这是两个事情,就像你去想到未来我是用户型企业。你刚才也讲理想是有家,但是别把自己定义死,你做家了,你做小型汽车之后还是家吗?这就很难了,别把自己定义死。我相信品牌有一个层面的事情,一个薪资电柜,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变过,而且我们讲了自然交流这些东西。其实是我们的上层的一个提炼,这些东西从我们成立的第一天开始,这套打法就没有变过,严格执行过来了。

  包括你看到我们今天的一些东西,是品牌务虚层面的东西,但是务实的东西,可能你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是一家还没有上市,用户已经有几十万的公司了。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务虚和务实我们都要做,但是务实的东西,有些在水面下做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天天拿出来说,比如说我们今天获客有多少,明天从哪个渠道获得了多少用户,我不会跟你说的。

  这就是商业竞争的问题,但是我们品牌的上升,这是我必须要做的,否则我怎么在品牌的层面上去影响别人呢。就是品牌有两个层面上的东西,它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我们讲务虚的东西,它也有很务实的,就是真刀真枪干,你有多少注册用户,你有多少销售线索。大家也知道这个行业里面从销售线索到最后销售订单的转化大概的一个比例,你能搞来1000万,我们经常讲说基于明年的销量,我们今年要搞多少注册用户,我说干嘛给自己设上限呢,你今年能搞来2000万注册用户最好了,你明年、后年卖车都不愁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就是说我觉得大家不要过分地去看说蔚来怎么做的,我们怎么做的,我们觉得我们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从品牌成立的第一天到现在我们的想法就没变过。我们会给大家讲一讲,从第一天开始,这个品牌从我们构建汽车机器人到自然交流、自由移动、自我成长,再到下面的各个USP我们从来没有变过,一直沿着这个战略在执行。

  之前我们苦于产品没有出来,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因为汽车还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东西,你能体验到,你讲这个东西就更简单一点,所以大家会觉得我们在过去是挺务虚的,过去我只能务虚,没有能够务实的方式来给大家展现这个东西,但是我也希望大家理解这是一个品牌0到1过程当中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不去做,真的等我上市的时候再开始做这件事情,我根本卖不好,没法卖的,没有人知道你的品牌,你没有足够多的注册用户,你没法去卖。

  其实到最后我觉得还是一样,最后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以商业诉求为导向的最终的结果,我只能这样去讲这件事情。我的风格就是这样,大家可能参加过我多场发布会的人都知道。

  问:您好,我想最后两个问题,就是您之前说到集度在渠道管理方面其实有遇到困境,今年我们的01、02产品也出来,从今天来看,您觉得哪个环节面临的挑战是最大的。

  另外其实我们还是想了解一下,就是再和百度合作过程中,百度提供了哪方面支持,还有就是方面大概的沟通频率是怎么样的谢谢。

  答:每次都要回答这些问题。第一,所有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挑战。你说供应链管理,不智能,不管是供应链管理还是渠道建设,还是品牌建设,其实都很难,说实话你要问我,我只能说不同的阶段我们的重点不一样。

  打个比方,制造跟供应链来讲,对我们来讲第一款车还是轻松的,因为我们也是得到吉利比较大的支持,我们第一款也是在杭州湾的工厂去生产的,我们过年前已经把整个产线改造好了,我们第一款车本月底或者下个月初上线,非常快。

  供应链方面也是一样,我们其实有一个自己的供应链团队,同时也是紧密地跟集度供应链团队在合作,包括物流团队。其实我们也有比较前置的想法,很早就开始去梳理供应链上的一些问题,包括很早就开始在产能产销规划上面去做很多的沟通工作,确保我们自己在今年的目标能够达成。

  你说挑不挑战,每一个环节都很挑战,但我从来没觉得这些事情是困难的,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问题,解决掉就行了。你比如合作的问题,集度和百度两个团队每天在一起工作,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团队就在集度工厂住上了,我们的物流,我们的分管,我们所有的团队都在集度工厂住。

  我们团队是在一起工作的,没有存在说有什么沟通频率,大家是融合在一起的,你可以想象成说,这两个团队是完全在一起工作,每天在一起工作,我们甚至有的时候联合开发就把两个团队拉到一起来封闭开发,没有你我这一说,

  我觉得我们一直合作非常顺利,大家也知道,集度能够走到今天,我不觉得都是我们的努力,是两个股东对我们的极大支持,如果我们的沟通不畅,遇到你们心里面所想的问题,两个股东是不是稍微有点变化,集度早就没有现在了。

  最后说一句话,最早时候很多人,当时觉得我去做集度这件事情有点不可思议,我就回答了一句话,我说事在人为。

  你进入了一个环境,你认为这就是你的命,你认了这个命你就没戏了,但是你又不认命,你认的是结果,你就把结果干出来就行了。我今天也跟大家讲,大家还是看结果,如果说的事情做不到,集度从我们开始成立到现在,我跟大家讲的每一个节点,我们从来没有Miss过。

  包括去年上海车展疫情那么难,我们所有团队都封闭在公司里面,我们不会说整个公司的任何一个节点,我们当时说2023年把这个车造出来很多人不信,我觉得还是一个目标导向,我觉得整个公司就是一个拧成一股绳,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干出来,没有其他想法。

  你说有没有遇到沟通不顺,总是有的,内部团队沟通不顺,搞定就行了,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是一个整天要思考的事情,还是每天要沟通,没有想的那么复杂,谢谢大家。

向编辑秦超提问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

极越01

指导价:21.99-30.99万
级别:中大型SUV
询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