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汽车行业动态周报 2024年第40-41周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5. 国庆车市火热:超8个品牌订单量过万台,比亚迪突破16万

  政府补贴+车企折扣优惠,营造国庆车市热潮

  从目前各大车企公布的订单量来看,多家品牌周订单量均创历史纪录。比亚迪7天订单量超过16万台遥遥领先,理想、问界、零跑、深蓝、小鹏、极氪、腾势等品牌订单/大定量均超万台。
汽车之家

比亚迪订单16万,遥遥领先

  有汽车博主爆料,国庆7天,比亚迪订单超过16万台,遥遥领先,而且旗下腾势汽车大定量突破1万台。

理想大定突破2万台,问界和零跑突破1.7万台

  据汽车博主孙少军确认,理想国庆期间新增订单突破2万台。在9月份,理想汽车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3,709台,位居新势力榜首。随着10月初订单量的持续火爆,理想有望在10月再创佳绩,预计其交付量将超55,000台。

  鸿蒙智行7天假期累计大定突破了2.86万台,其中 智界R7大定突破9600台,问界M9突破7800台,问界M7突破9000台。从大定量可以看到,智界R7大定量已经超过问界单一车型,随着R7逐渐被消费者认可,预计智界将慢慢走出低谷。

  零跑汽车,凭借旗下零跑C16、C10等主力军,国庆期间大定突破1.7万台,不仅与问界持平,而且逼近理想。自8月份以来,零跑交付量已经连续两个月突破3万台,稳居新势力第一梯队。基于国庆假期的大定表现,零跑10月交付量有望再次突破3万台。

小鹏、深蓝、极氪订单量均突破万台

  除了理想、问界、零跑订单量过万台外,小鹏、深蓝和极氪订单量均过万台。

  深蓝汽车在国庆期间累计大定14,465辆,受欢迎程度凸显。在刚刚过去的9月深蓝汽车交付量达到22,709台,同比增长30.74%,创历史新高。深蓝7天的表现,几乎快赶上一个月的交付量。
  小鹏汽车国庆期间新增订单突破1.6万,小鹏M03 和 G6 为主力车型。在M03的助力下,时隔9个月,小鹏9月销量再次突破2万台,达21,352台,创历史新高。随着M03产能的不断释放,预计10月小鹏销量有望过3万台大关。

  极氪全系国庆期间新增大定破万,9月上市的极氪7X至今累计大定已经突破了2万台,10月极氪7X交付预计将突破1万台。9月,极氪交付量为21,333台,环比上涨18.4%。如果极氪7X交付超过1万台,那么其10月有望再次创销量记录。

小米锁单6000台,10月冲刺2万台

  除了以上品牌订单/大定量均过万台外,小米、领克、极狐、阿维塔等品牌在国庆期间也取得了不错的订单成绩。

  小米SU7国庆期间锁单量超过6000台。雷军此前表示,小米汽车9月后每周新增锁单都在4000辆以上,目前小米SU7的交付周期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以后,也就是说交付周期长达5个月以上。10月份,小米汽车将冲刺2万台的月交付目标。此前,小米汽车已经连续4个月交付突破1万台。

  极狐,在国庆期间取得了5,252台的订单成绩,其中阿尔法T5占2,172台,阿尔法S5占1,873台。

  领克07 EM-P和08 EM-P两款车型在国庆假期期间的大定订单数量突破了8000台,这一成绩标志着领克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表现。

短评:

  9月以来,四川、山东、上海、安徽等多地都在出台或更新支持汽车置换更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加码购车补贴力度,对国庆购车热潮有很大刺激。

  除了政府补贴,零跑、问界、蔚来、小鹏、岚图、领克、上汽大众等车企均推出限时优惠活动。比如:问界目前可享受2万元补贴,1.2万元的内外饰优惠等措施。此外,从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在此期间订购鸿蒙智行家族车型的消费者,在车辆交付后将享受价值1800元的充放电套装。

  总体来看,政府的购车补贴和车企的促销权益共同作用,将为“银十”汽车市场的成色提供有力支撑。

6. Stellantis和大众汽车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原因均包含中国车企竞争压力

  欧洲2大头部车企均下调业绩,大众已经是年内第二次下调
  中国车企海外扩张,已经对跨国车企产生冲击
  比亚迪取代MG,成为欧洲销量最好的中国电动车企业

  9月30日,Stellantis集团发布信息,Stellantis集团下调2024年业绩预期,其中营业利润率从原来的两位数下调至5.5%到7%之间,自由现金流也将由正转负,缺口为50亿至100亿欧元。

汽车之家汽车之家

拓展阅读:
Stellantis汽车集团

  由法国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而成,旗下有10余个汽车品牌。2023年,Stellantis集团全球共销售汽车617万辆,营业收入达1895亿欧元,净利润为186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12.5%。

业绩预期下调主要是受到美国业务调整影响

  Stellantis集团称,Stellantis正在逐步降低北美经销商库存,按照原计划,至2025年一季度时,经销商库存总量降至33万辆以下。

  Stellantis将该目标时间表提前到了2024年底,为此,Stellantis将减产20万辆汽车,同时对现有车型提供激励措施促进销售。

来自中国车企的压力,也是盈利下调的原因之一

  Stellantis还称,公司在全球其他地区的业务也不及预期,中国企业的加入加剧了竞争态势。这些也是Stellantis下调业绩预期的原因。

大众汽车同样下调了业绩预期,已是年内第二次

  9月27日,2024年汽车销量目标下调至900万辆。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销售924万辆,此前计划2024年的销量要同比增长3%。

  大众汽车集团同时将销售收入下调至3200亿欧元,2023年这一数字为3223亿欧元;将营业利润率下调至5.6%,此前预计为6.5%至7%。

  这已是大众汽车集团年内第二次下调业绩预期,7月9日,大众汽车集团曾下调营业利润率预期,从最初的7.5%下调至6.5%到7%。


市场预计2024年利润率将显著下滑
汽车之家

受中国车企压力,大众开启裁员,展开节约成本计划
  9月2日,大众汽车宣布,可能不得不关闭德国工厂。9月10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计划取消几项就业保障协议。该集团原本承诺到2029年之前不会在德国裁员。
  9月25日,大众汽车集团和工会进行首轮谈判,拒绝了工会提出的加薪、不裁员等要求。大众汽车首席谈判代表Arne Meiswinkel称,大众汽车集团要维持生存和竞争力必须要降低成本。
  大众汽车集团的制造成本高昂,电动化转型步伐缓慢,来自中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大众汽车集团必须采取行动。
  中国车企海外扩张,对跨国车企产生冲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国分别出口汽车201.5万、311.1万和491万辆。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前八个月,中国出口汽车377.3万辆,同比增长28.3%。

汽车之家

 比亚迪取代上汽旗下MG,成为欧洲销量最好的中国电动车企业

汽车之家

短评:

  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进程迅猛,Stellantis和大众汽车集团等跨国车企在华合资业务都受到冲击。中国车企还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它们在全球展开竞争。但是,中国汽车企业扩张引起诸多贸易争端,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影响最大。出海前期遇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

7. 欧盟表决通过中国电动车额外关税,遏制才刚开始

  反补贴税下中国车企依然盈利,这只是欧委会展现强硬的首要手段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遏制绝不止于此次关税,后续或有针对中国技术、政策或法规等限制

  10月4日,在欧盟成员国就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反补贴税的最后一场决定性投票中,没有出现绝大多数反对票的情况,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称,该提议获得通过。

  欧委会声明没有披露具体投票结果。多家媒体报道称,欧盟成员国中,10个国家投票支持加征关税,5个国家投票反对,12个国家弃权。

  投票结果看,欧盟在电动汽车战略技术利益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尤其是两大经济体法国和德国,前者倾向于保护主义,后者倚重自由贸易。

拓展阅读:

中国还在努力磋商,是否存在替代方案

  欧委会在声明中称,正在和中国继续努力磋商寻找替代加征关税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必须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要求,且足以解决欧委会调查指出的补贴问题。替代方案还应可执行、可监测。

关税公布后,中国电动车在欧洲销量连续下滑

  Dataforce 研究公司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车企对欧洲电动汽车出口遭遇阻力,注册量同比下降48%,为18个月以来最低点。这部分归因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德国等国取消电动汽车补贴的影响。

汽车之家

宝马极力反对额外关税
  10月6日,宝马发布声明,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完全行不通。这么做不仅无法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还可能会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的企业。

  自2020年11月起,宝马集团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向欧洲市场出口电动汽车,首款车型为纯电动车ix3。宝马集团旗下子品牌MINI也计划在华生产,产品出口至海外市场。

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由于存在中国利益,也明确表态反对
  大众汽车近日公开称,“我们坚持认为加征反补贴关税是错误的做法,这并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我们呼吁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继续以建设性的态度推进当前谈判,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共同目标是防止任何形式反补贴税的实施,并避免贸易冲突”。

  奔驰集团也在华生产电动车型并出口至海外市场。2019年底,奔驰集团与吉利汽车组建合资公司智马达,双方持股各半,主攻电动smart车型。2022年9月,首辆国产电动smart在中国市场交付,2023年3月起,这款产品开始交付欧洲市场。2023年全年,中国产smart合计销量接近7万辆,海外市场消化接近四成,暂不明确其欧洲市场销量占比。

德国担心遭到中国报复,现在的报复清单还只有猪肉

  它们在欧洲的车厂向中国出口汽车,在中国的车厂向欧盟出口汽车,中国市场是利润的重要来源,电动车的转型将会更加依靠在中国的投资。

  如果中国针锋相对地采取报复措施,德国害怕对其汽车行业将是一次沉重打击,进一步恶化低迷的经济。

  目前在中国准备好的报复清单上,还只是白兰地、乳制品和猪肉制品。

汽车之家


 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变弱

   德国的“孤立”也说明了这个欧盟最大经济体在话语权上的式微,以及德国汽车业在话语权上的式微。投反对票恐怕也是姿态大于结果的举动。

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加征关税本身,是姿态大于结果

  欧委会借此表达了一种强姿态,但能不能达到效果则是另一回事。

  除非关税达到45%以上,否则比亚迪依然有利润

  荣鼎咨询今年4月的研究分析,理论上来看,要想阻挡比亚迪,加征的关税必须提高到45%到50%。而欧委会针对比亚迪的关税方案为17%,加上已有的关税则共计27%,比亚迪依然有盈利空间。

汽车之家

  即使高进口关税完全挤压了盈利空间,鉴于国内需求的放缓和国内竞争的压力,比亚迪仍会选择出口到欧盟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动市场,甚至会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更何况该品牌在在应对关税上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换句话说,比亚迪进军欧洲,已然势不可挡。

相反,关税冲击更大的是德国等欧洲车企

  若将加征的关税设定在15%,首当其冲的则是在华生产的宝马和特斯拉等西方汽车品牌的商业模式,而中国电动汽车车型仍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出口到欧洲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实,从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到欧盟最多的是欧美制造商,而非中国品牌。而除了特斯拉获得的关税最低,欧洲本土大众、奔驰和宝马等却收获了平均值21.3%,远高于针对特斯拉的9%。

汽车之家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遏制绝不止于此次关税,技术、政策或法规等限制

  鉴于反补贴税在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效果一般,反补贴税只是欧委会展现强硬的首要手段。若冯德莱恩针对中国企业的行动能保持连续性,反补贴税就不会是欧盟阻挡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后手段。

  盟友美国,将关税从 25% 提高到 100%,远高于欧盟关税,而且美国覆盖范围远远超出电动汽车。相比,欧盟举动已经是轻量版。

短评:

  欧盟的盟友美国已经发动除了关税之外,新的遏制中国电动车的手段,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提议,禁止美国道路上的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中国开发的软件和硬件。市场有很多人担心,欧盟会不会追随其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即使欧盟在领域上有所行动,也不大可能百分百复制美国做法。如同加征关税的幅度,也是远低美国。不一定源自某一方的政治意愿,而是欧盟是不同利益的集合体,它的决策方式决定了行事方式。(文 汽车之家 吴沛哲)
汽车行业动态周报 2024年第40-41周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车闻轶事
企业动向
行情分析
更多精彩内容:
二手车资讯
向编辑吴沛哲提问
共5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