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汽车行业周报】监管规范智驾用语,车企上海车展避谈智驾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二. 工信部、中汽协:规范针对驾驶辅助功能的营销宣传行为

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倡议,呼吁各企业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针对驾驶辅助功能的营销宣传行为,落实对用户的告知义务。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汽车企业召开会议,强调生产企业必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小米SU7事故,舆论质疑汽车行业对智能驾驶过度宣传

3月29日晚间,一辆小米SU7(参数|询价)发生严重事故,司乘共三人身亡。在猛烈碰撞发生前数秒,车辆还处于智能驾驶状态。此次事故震动了汽车业,舆论质疑汽车行业对智能驾驶过度宣传。

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之间巨大的鸿沟被精心掩盖起来

汽车宣传中“零接管”“放心开”“遥遥领先”“解放双手”等字眼,却在持续冲刷公众认知。中国汽车市场高度“内卷”,没有车企愿意在技术方面示弱。新车发布会必谈智驾、谈智驾必称“全栈自研”几乎是行业共性。

在用车环节,有的国内汽车品牌还表现出,放任驾驶员误用、滥用智驾功能的倾向。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验证实际上是在日常用车场景下靠用户完成。

车企宣传甚至会与用户手册出现明显落差

例如,小米汽车官网显示,SU7的高速智驾功能具备“施工避让”能力。而在用户手册中,小米明确写道,使用高速智驾功能时,如遇路中修路设施,驾驶员需及时制动和减速,必要时接管车辆。

短评:

纠正智驾乱象还应深入经销体系。他认为,与车企明面上的宣传相比,终端销售环节的乱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虽然法律规定方向盘不能离手,但在带客试乘时,总有销售会在激活智驾功能后,突然拿出手机回信息,或者拧开瓶盖喝水。”他称,这些精心设计的暗示更加难以监督。

向编辑吴沛哲提问
文章标签: 带你懂行业 产业透视
共6页<>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