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道车底纵梁和2个“工字梁”确保乘员舱的绝对坚固
乘员舱通常不作为溃缩吸能区,所以对它的设计要足够的坚固以确保车内乘员的安全,同时在几乎无溃缩区的侧面碰撞中,乘员舱的坚固程度往往也决定了车内乘员的生还希望。
在油箱区域有两道主纵梁,同时为了加强这一部位的强度,工程人员又设计了三道横梁来确保油箱在激烈碰撞中的安全。
● 天窗并不影响车顶的强度
在发生侧翻事故时,车自身的重量加上运动时产生的加速度,将很大程度的作用在车顶上,那么它的支承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和A、B、C柱相关,同时与车顶的钢梁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有没有天窗对车顶的强度不构成任何影响,因为它并不用来承受事故中的撞击力。
● 可溃缩式转向柱和刹车踏板
现今很多车型都配备有可溃缩式转向柱和溃缩式刹车踏板,因为这两个部件直接与驾驶员接触,那么在事故中,也会对人造成最直接的伤害。
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虽然会有安全带对驾驶员进行约束,但巨大的惯性还是会导致驾驶员有一个向前冲的动作,这个动作会通过安全气囊传递到方向盘,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巨大的冲击力往往会对驾驶员的胸部造成巨大伤害。如果转向柱可以发生溃缩,那么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一些冲击能量,从而减小对人造成的伤害。
溃缩式刹车踏板的设计初衷与溃缩式转向柱可谓如出一辙,在车辆碰撞的瞬间,会有一股强大的冲击力通过刹车踏板传递给驾驶员的右脚,而这股冲击力会随着车辆本身的行驶速度成几何倍数增长,人体的骨骼往往无法承担这种负荷,从而导致右脚严重受伤。溃缩式刹车踏板则会在事故发生时发生弯折,即有效的将来自车头的冲击力释放以减小对驾驶员的伤害。当然,这个设计具有单向性,你不用担心在正常行驶时,大力制动会将刹车踏板踩折。
● 乘员约束系统
车内的装饰覆盖件通常会使我们不清楚安全带或者儿童座椅接口是如何对乘员进行有效约束的,当去除这些装饰件后,可以看到这些约束系统通过高强度螺栓或者铆接的形式与车身固定在一起,在碰撞发生时,安全有效的约束系统将乘员牢牢的束缚在车辆内。
● 谜一样的安吉星模块
通用的安吉星系统集成了导航、人机交互、救援、防盗等功能,驾驶员通常只注意到后视镜上的安吉星按键,但是它的核心模块却并不为人所知。在这次拆解中,我也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黑匣子”,如果将它盗走,车辆的定位查找等功能也就失去了作用。当然它的位置是个不能说的秘密,不过你要是设计人员,出于最保险的考虑,会将它安装在车辆的什么地方呢?
小结:
高效分散可溃缩车身设计、高强度的乘员舱和完善的乘员约束系统组成了车辆被动安全系统的核心。在明白了车身安全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后,车身上的这些梁以及一些辅助的加强部件的设计初衷也就不难理解。虽然小型车在碰撞事故中有着先天性的劣势,但是通过结构上的优化以及高强度材料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下一期文章中,我们还会为您讲述车辆相关零部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