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体验 正文

堪比老司机?3款新能源车辅助驾驶体验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智能辅助场景二:打灯自动变道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我们设定了一个远距离一个近距离两个场景,远距离是指障碍车和测试车纵向距离约为两个车身,近距离则表示两车的纵向距离为半个车身。在我们日常实际驾车过程中,上述“远距离”情况下车辆可适当进行变道,而“近距离”情况下则不适合变道,看看这三款车在变道过程中对前后方危险的规避能力如何。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实际上理想ONE变道时车辆对后方障碍物的监测靠的仅仅是超声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是通过反射计算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但范围较短,远不及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理想汽车的这套变道逻辑更多的需要由驾驶员对风险进行把控,这也是理想汽车并没有将该功能成为自动变道辅助的原因,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无疑给他们增加了学习负担。车企方面则需要“教育”用户该车可以实现打灯并线,另一方面还要“教育”用户这个功能更多的是需要驾驶员确保安全性,个人认为学习成本比较高。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通过特斯拉Model 3的仪表盘可以看到车辆的“心路历程”,当驾驶员打转向灯发出变道请求时,车辆会根据后侧车辆的相对距离以及速度判断是否适合变道,当侧后车显示为红色,车辆则不会进行变道操作。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小鹏汽车G3打灯后会在仪表盘上显示变道轨迹,不过该车对是否变道显得更加“谨慎”,只有在前后车都离它约三个车身以上距离时,它才会执行变道行为,且整个变道过程缓慢,好像有点“不敢”变道的感觉。

三车打灯自动变道的表现
车型是否能规避风险

是否完成变道

主观体验
 远距离近距离远距离近距离 
理想ONE主要靠驾驶员把控主要靠驾驶员把控部分情况可以变道动作轻柔、不会猛打方向,但整体节奏较慢。
特斯拉Model 3部分情况可以对是否能变道比较犹豫,不过一旦执行变道,节奏很好,会有一定的加速动作。
小鹏汽车G3无法完成弯道并存在一定风险。

  小结:从上述体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动变道功能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各车型对它的限定条件也比较苛刻,比如清晰的车道线、最低车速、确保安全风险等等,我们的建议是该功能更适合在车较少的路况下使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能执行变道行为就是优秀的,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动作。

●智能辅助场景三:环路弯道

汽车之家

  在车辆巡航时,不少驾驶员希望车辆自动保持在车道线中央,这样可以缓减部分驾驶员的压力,于是车道保持/车道居中辅助就出现了。该功能是通过车辆传感器对清晰车道线的识别实现的,在行车过程中不断纠正、调整车辆角度,从而使其保持在车道中央。实际上该功能在自动变道辅助时就已经体验过了,不过我们打算向失效机率较大的弯道发起挑战。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在弯道中理想ONE的转向力度比较线性,驾驶员手扶方向盘不会有“较劲”的感觉,不过遇到弧度较大的弯道,车辆还是会有车道线识别失效的情况,会感到车辆有种要冲入弯道的感觉,此时需要驾驶员及时接管车辆,仪表盘上也会有相应的显示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三车车道保持/车道居中辅助的弯道表现
车型是否识别弯道

是否自主完成弯道

车速主观体验
理想ONE成功小部分需要驾驶员接管约48km/h转向调整幅度小,力度轻柔。
特斯拉Model 3成功约50km/h一些弯道转向力度较大。
小鹏汽车G3成功-无法完成弯道并存在一定风险。

  小结:在非弯道路段三款车的车道保持/车道居中辅助功能,方向盘的转向力度都适中,驾驶员接管后也不会发生“较劲”的现象。虽然在弯道中虽然特斯拉Model 3和理想ONE都算成功识别并通过了弯道,不过该功能的成功对弯道的角度、弧度以及两侧的路况要求较高,实际生活中在弯道上我们还是不建议使用该功能。

●三款车辅助驾驶技术各自的路

  前面主要说的是三款车型关于辅助驾驶的体验,现在我们就来聊一聊它们各自的技术路线。上面我们也说了,要想让车辆像人类一样驾驶车辆,强大的感知能力是基础,而车辆上面的各种传感器就是用来实现感知力的。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感知后就是预判和执行能力,特斯拉采用的是自己研发的视觉处理工具Tesla Vision,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对行车环境进行分析和判断。特斯拉CEO马斯克对他们的“视觉”路线非常自信,曾表示可以不用激光雷达使用摄像头就达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而其他车企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走的是综合路线,感知力主要靠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小鹏汽车G3上有三颗毫米波雷达,前置雷达拥有广角/窄角两种模式,探测距离分别可达100m和160m,主要作用是前方目标物的侦测和追踪。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不同的技术路线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优劣势,在此我们不对技术路线做点评,但从硬件上看,小鹏汽车和特斯拉为未来辅助驾驶功能的升级做了一定的储备,反观理想ONE则略显薄弱。

全文总结:技术的成熟还有待发展

汽车之家

  回到此次选题的初衷,通过几大场景的体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辅助驾驶功能更加多样,不过大多数功能是针对特定场景才能实现的,技术的成熟度还有待发展,目前最适合使用的场景依旧是路况较好的高速巡航路段,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驾驶员的压力。

  不过无论何种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依然是“完全责任主体”,在此我们也想呼吁汽车厂商,在把驾驶辅助系统作为宣传卖点的同时,做好用户教育和预期管理。在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的现在,这部分内容的缺失很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文/汽车之家 姜田双 摄 胡永彬 协助 新能源组)

共5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