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品牌历史 正文

逆水行舟 阿尔法罗密欧品牌历史(下)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品牌历史]  很抱歉最后一篇阿尔法罗密欧历史拖了如此之久,实在因为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导致很多事情无休止的打乱更新节奏,实属不该。书归正传,上篇文章咱们仔细了解了战后到70年代阿尔法罗密欧的发展历程,辉煌耀眼的赛车年代过后,阿尔法罗密欧不得不将自己“归零”,潜心在民用车领域耕耘。

  然而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意大利人似乎都不曾改变自己自由烂漫的性格。这就导致当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艺术家风格浸染的意大利人很快便慌了手脚,忙不迭的开始寻求合作伙伴,期望一双坚实的臂膀能拉着自己走出泥潭。

汽车之家

不牢靠的臂膀 阿尔法罗密欧-日产联盟

汽车之家

  对世界汽车工业而言,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可以看做是一个转折点。而在此之前,一家名为Istituto per la Ricostruzione Industriale(IRI)的企业事实上已经成长为欧洲范围内的“庞然大物”。IRI由意大利政府组建并控股,同时也吸纳财团与个人投资者,这样的内部架构让它既能得到意大利政府的支持,又不会过于“老套”。事实上IRI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投资动作,他们把这些叫做“IRI法则”。

汽车之家

  IRI的兴起几乎代表了60年代属于意大利的经济奇迹,在它的实际控制下,阿尔法罗密欧磨没了性子,逐渐从赛场走向民用。而当石油危机兵临城下的时候,这家车企同样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IRI高管们替它做了决定,母公司希望阿尔法罗密欧与日产合资,共同开发、生产全新产品。

汽车之家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意大利国内的震动,不仅将“日系”视为直接竞争对手的汽车界无法接受,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政治家们同样对这次“意日”联姻嗤之以鼻。就在此时,一个吨位足够的重量级人物站出来说话了,时任意大利总理Francesco Cossiga对汽车工业充满热忱与希望,此时的他正急于通过一切方式提升国内车企实力,与日产的合资方案无疑正合他意。

  1980年10月9日,在总理大人的敦促下,阿尔法罗密欧与日产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以50:50股比成立合资公司Alfa Romeo Nissan Autoveicoli S.p.A.(阿尔法罗密欧-日产联盟)。然而兴高采烈成立合资公司的双方,却从一开始就怀着并不相同的初衷。

汽车之家

  意大利人看中了轻便经济的掀背车市场,而这在当时也正是大势所趋。阿尔法罗密欧认为通过与日产合作既能控制成本又便于提高生产效率,而阿尔法罗密欧-日产联盟对新车型的定位正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大众高尔夫(全景看车)与蓝旗亚Delta

  然而此时日产方面在意的却是另一件事。由于日系车的集体“入侵”,欧洲很多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均制定了相当严苛的本土保护政策,其中法国更是直接禁止了日系车进口。与阿尔法罗密欧合作后,日产便能够顺理成章的继续向欧洲输送汽车产品,从而对抗欧洲日趋严峻的本土保护政策。

汽车之家

  很快合资公司便在位于那不勒斯附近建立了一家全新的总装厂,新车车身在日产工厂内完成生产,最终在新工厂完成组装,而在这家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车便是旨在与高尔夫竞争的阿尔法罗密欧Arna。1983年法兰克福车展上Arna面向公众发售,它的名字正是阿尔法罗密欧-日产联盟(Alfa Romeo Nissan Autoveicoli)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汽车之家

  正是因为与日产合作关系密切,阿尔法罗密欧Arna拥有极富日系风格的外观,事实上它通常被看做是日产Pulsar与Cherry的姊妹车。除了辨识度很高的日系造型,Arna身上同样带有深深的阿尔法罗密欧印记,1.2L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来自阿尔法罗密欧Alfasud,前悬架及传动系统同样出自意大利人之手,后悬架却照搬了日产的成熟技术。就这样,一台将两家车企造车技术“拼凑”在一起的两厢掀背车诞生了。

汽车之家

  然而正处在“蜜月期”的意日联盟过的却并不如意,在英国利兰与本田汽车公司合作之前,阿尔法罗密欧-日产联盟是历史上第一家欧洲与日本企业共同建立的合资车企,也正是因此,这个联盟在其存在期间不断遭到排挤。受制于欧洲共同体推行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原则,即便日产与欧洲车企联姻,也完全无法同欧洲车企进行公平竞争,而这些直接影响着阿尔法罗密欧与日产之间的合作关系。

汽车之家

  看到无法享受到与阿尔法罗密欧合资带来的红利,日产对合资公司变得兴致索然,很快这种情绪的负作用便在产品端显现出来。不想大量投入的日产只为Arna提供了一个老套过时的车身,其余都交给阿尔法罗密欧来处理。原本就对质量控制不在行的意大利人对Arna更是漠不关心,一时间这款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合资新车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过多碰触。

汽车之家

  这样一来结果便显而易见,上市销售的阿尔法罗密欧Arna成了“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代名词,销量也极为惨淡。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前后期车型分别搭载的1.2L、1.4L与1.5L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它们的存在让这台车并非一无是处。不过即便如此,Arna还是成了阿尔法罗密欧的“黑历史”,在理查德·波特一篇名为“垃圾汽车”的金酸梅盘点中,阿尔法罗密欧Arna光荣上榜,位列第26位。

汽车之家

  引进外资没能帮企业走出困境,阿尔法罗密欧与日产之间的盟友关系更是变得风雨飘摇。1986年母公司IRI遭受重大打击,资金大量流失的IRI急于将阿尔法罗密欧出售,以甩掉这个赔钱的包袱,双方本就不牢靠的合作关系瞬间土崩瓦解,很快同在意大利的巨型车企菲亚特便宣布接手。至此,阿尔法罗密欧与日产持续6年的合作画上了并不完美的句号,现实给意大利人上了一课,不牢靠的合作伙伴往往比真正的对手更可怕。

文章标签: 品牌历史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