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又有一项“百万级豪车”才有的功能,被打到了30万元级!
10月22日,凯迪拉克为售价32.99万元的新款CT6(参数|询价)旗舰版,配备了与500万元级法拉利SF90同源的第四代MRC电磁悬架。

实际上,此类可以自动调节软硬和高低的主动悬架,只是当下众多智能底盘技术中的一项而已。很多20万元级电动汽车的底盘,玩儿得可比这花多了。
这两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先后涌现出多款知名智能底盘系统,除了上面提到的凯迪拉克“磁浮底盘”外,还有华为“途灵底盘”、比亚迪“云辇底盘”、蔚来“天行底盘”、上汽“灵蜥底盘”等等。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底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2027年有可能突破千亿元。

在10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李骏表示,智能底盘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产业推广的新时期,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的深入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运动安全提升的关键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李骏
智能底盘究竟是个啥?为啥要与自动驾驶融合?该怎么融合?今天, 我们就来给您讲清楚。
智能底盘是个啥?
汽车底盘作为车辆的核心承载与执行架构,集成转向、制动、驱动、悬架等子系统,承担力的传递、车身支撑及行驶操控稳定等职责,是车辆机械性能的基础载体。
简单来说,车辆行驶中的动态表现如何,除了驾驶员的因素外,几乎都和底盘相关。
智能底盘,就是通过电子控制、环境感知等智能化技术来控制底盘,也就是车辆自己控制车辆行驶中动态表现,比如车身姿态、底盘软硬、操控精准度等。

底盘为啥要交给智能化技术控制?因为有了这些技术,车辆可以在保障传统底盘性能稳定的前提下,让底盘性能相关的硬件更快速、更精准地响应用户需求,还能依据路况、驾驶场景等,主动调节车辆姿态。
智能底盘一方面可以帮助驾驶员减少难度和精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行驶时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之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驾驶ET9以150+km/h高速进行爆胎测试,就是为了展示智能底盘在提升行驶安全性方面的能力。

不止如此,咱们经常听到的线控转向、线控制动、主动悬架、后轮转向、原地掉头、蟹行模式……甚至多年前就已经上车的ABS、ESP,都可以被看作智能底盘相关功能。
为何要和自动驾驶融合?
作为汽车动力系统与座舱系统的重要承载平台,智能底盘也是保障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技术的一个关键,是整车平台化、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抓手,对智能汽车安全、可靠行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上判断同样来自李骏院士。
智能底盘为啥对自动驾驶如此重要?自动驾驶和智能底盘是决定整车运动安全的两大系统,也是智能电动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
李骏院士认为,目前,在智能电动汽车行驶安全事故中,危险情况下的自动驾驶退出、驾驶员无效接管等,已经成为制约整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性能和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的协同失衡,是造成部分辅助驾驶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辅助驾驶域与智能底盘域的信息脱节,可能会让车辆以超越相应路况下自身极限的速度行驶,导致失控;也可能选择在驾驶员和智能底盘已来不及做出反应时突然退出,导致严重碰撞。
举个例子,在雨雪天气,智能底盘域发现路面过于湿滑,但是它没法通知给辅助驾驶域。辅助驾驶域不知道路面湿滑,一看前面车走太慢,就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打方向超车。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引起车辆失控,最终造成安全事故。

现在的辅助驾驶运行逻辑就是“感知➡规划➡决策”,最后生成行驶轨迹。至于这个轨迹能不能实现?底盘能不能完成相应要求?车轮和整车的动力学是不是可行?该系统都无法得知。
汽车产业想要走向L3以上的自动驾驶时代,底盘域所设涉及的速度、制动、转向等功能的安全性显然也是必须攻克的问题。
如何与自动驾驶融合?
在李骏院士看来,智能底盘域和辅助驾驶域(包括未来的自动驾驶域)深度融合是保障整车行驶安全的关键技术。未来真正的端到端大模型,应该实现从感知到车轮的端到端。
在顶层规划方面,车企就应该立足于整车安全,让智能底盘与辅助驾驶能协同工作、统一管理,规避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失衡带来的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自动驾驶的实现,还需要底盘域拥有更加智能的轮胎,以实现车、轮、路三重信息的闭环感知,为自动驾驶提供多一重的安全保障。

辅助驾驶系统不能等自己无法工作之时,突然把控制权交给人或者底盘。这是不负责任的逻辑。
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将整个车看作整体的闭环系统,打通自动驾驶、智能底盘等所有行驶相关系统,应实现信息间的交互,为车辆整体的行驶安全、效率服务。
一旦完成打通,自动驾驶和智能底盘有机会形成默契配合。比如,自动驾驶系统觉得前面车太慢,要加速超车;智能底盘系统觉得路面太滑,应该“苟着”。不同系统间数据打通之后,就可能在综合评估整车安全的情况后,最终选择放弃超车。如果系统不通,那就可能因为选择超车,最终导致车辆失控。

再比如,自动驾驶系统决定在前面的弯路以60km/h的速度冲过去,智能底盘判断能过去,但是侧倾过大,影响驾乘舒适性,就可以选择悬架和车速同步调节。如果系统没打通,那就可能因高速过弯导致翻车。
不止是信息、控制权的打通,自动驾驶和智能底盘的功能迭代也应同频。否则,要么等于功能白开发,要么可能增加安全风险。总不能智能驾驶说,前面这条路我能120km/h过。智能底盘说,老铁稍等,那么快我反应不过来。
结语
随着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迭代的速度下滑,智能底盘已经成为当下车企寻求产品差异化体验与技术迭代的关键抓手。
现阶段,多数车企的智能底盘技术开发时间尚短,且与辅助驾驶处于独立开发的状态。二者不论是哪种维度的打通,在当下都是极其困难的。
显然,二者融合的大趋势将不会改变。只有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真正完美融合后,汽车自主行驶的安全性才有所保障,高等级自动驾驶会真正向普通大众招手。
不少行业人士判断,这样的时代距离我们不会太过遥远,或许就是三到五年点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