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平台化系列解读第一期:揭秘大众平台化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技术]  上期我们介绍了大众集团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想出了“平台战略”这样的故事,并在当时付诸于实践,开辟了一条根据级别划分车辆并研发的思路。这一期,我们的故事终于要讲“街上还能看见的大众车”了,看看当下大众集团是如何理解平台化理念造车的。还是那句话,适度吐槽,有益健康,如果你觉得大段文字无聊的话,看看底下这张图,认认车,都认对了说明你是真正的VAG粉!

汽车之家

○ 真正的大众平台化诞生——PQ/PL等平台的提出

  要说大众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的平台化概念,我想应该是从费迪南德·皮耶希(时任大众集团董事长,费迪南德·波尔舍博士的亲外孙)提出PQ/PL平台开始的。在继承原有的传统车型分类方式基础上,将底盘、动力总成和支持的技术近乎全部共享,根据不同品牌定位人群不同,打造硬件技术几乎一致,而在软件技术、外观、空间和调校等方面作出差异化的不同车型。

汽车之家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再熟悉不过的PQ34平台,它指的就是大众横置发动机PQ紧凑型车辆(3)第四代(4)平台。这个“第几代”是从ABC平台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数字。

  在正式提出了平台化之后,大众便正式走向了注重零件通用性设计化道路,并且随着公司的壮大和通用性设计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设计思路也变得越来越集成化,直到近年来,这种极高程度的平台化策略甚至于打破了车型级别的壁垒,发展成为了模块化理念。关于模块化这一方面我们会在之后说,而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在皮耶希正式提出平台化之后,大众的那些著名平台的技术特点。

汽车之家

  其实说到这一微型车平台,有一件事情我们不得不提:在大众最早的平台战略当中,其实是没有这种对“A00级”微型车的定义,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尺寸汽车在城市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加之皮耶希本人也是一位很有胆识的老板,希望创造出一台油耗极低并且易于城市驾驶的微型车(也就是当年的大众LUPO 3L),大众工程师们就在当时借鉴了一些A03平台的结构,创造出了这一微型车平台。现阶段的PQ12(NSF)平台是这一系列的第二代平台,它在原有的简单结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集成设计,并且让这一平台终于可以支持混动系统和纯电动动力总成了。

汽车之家

  这一平台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我们熟知的“四眼POLO”便是A0平台系列的第四代产物(PQ24平台)。先来说PQ24有什么过人之处,这里依旧要从皮耶希当年的一丝执念说起:他希望打造一台“轻奢小型车”,而后工程师们基于PQ24平台基础上,为其换装了各种铝材质零件,然后,世界上第一个全铝车身的小型车——奥迪A2就诞生了。那么PQ25呢?在我看来,PQ25更像是体现“小型车有无限可能”的平台,这一平台第一次让A0系列平台在量产车型上实现了四驱系统和后独立悬架奥迪S1),而从另一极端情况来说,这一平台的衍生产物:A05+平台,又可以在空间方面让小型车成为紧凑型车。

文章标签: 新鲜技术解读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