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JR-改装社] 拥有良好的通过性并能适应更多的路面情况,这是SUV在国内备受青睐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有的人偏偏要特立独行,把SUV购买回来后通过改装尽可能地降低它的离地间隙,将之变身为“低趴范儿”,比如本文的改装版广汽本田缤智(参数|询价)就是一个例子。
实际上,这种被称作“不务正业”的改装方式在国外很普遍,国内也有但不多,毕竟这样改装确实异于常规,而且脱离了车辆原本该有的用途,一台讲求实用性的小型SUV被改成两厢掀背车,你能接受吗?
或许你接受不了这样的改装,但不能否认眼前这台缤智确实比原厂时个性、抢眼得多,也确实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新鲜感,我相信这才是车主想追求的效果。
此外,它还刻意追求现在颇为流行的“黑武士”风格,几乎是能“黑”的地方不会是“白”的,外观透露着一股酷劲儿。
其实,只要是小型SUV采用相同的改装方式就会遇到同样的尴尬,并非缤智的专属,主要原因是受到了车身尺寸及外形设计的影响。
或许你对这样的改装并不感冒,但由此带来的外观视觉变化是立竿见影的,而且车身的升降过程相当酷炫,无形之中给了车主一个“炫技”的机会。
当然,气动减振器也并非完美的,它的价格相对高昂,耐久性和稳定性也相对逊色不少,此外还需要占用车辆较多的空间来装载设备。
就缤智这类家用型SUV而言,改装宽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外观的美感,优化车身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很抱歉,那真是聊胜于无的。
虽然该宽体整体看上去确实比较美观,与缤智的搭配尚可,但有一定改装经验的朋友应该比较清楚,该宽体的造型设计其实很常见,见怪不怪了。
与扩宽原厂翼子板的做法相比,这种宽体改装相对简便一些,但切割翼子板同样是无法避免的,还原难度也不低,打算改装宽体的朋友请谨慎。
除了车身姿态及宽体套件之外,它还针对外观做了大量的改装,能改的外观细节基本都改了,由此带来的变化确实是很明显,但也难免有点堆砌感,接下来我把剩余的改装逐一分享给大家。
但这项改装对缤智来说更多是装饰作用,而且还会为日常用车带来不少的麻烦,比如增加高速行驶时的风噪;更多的灰尘或雨水进入发动机舱内部,日常打理需更频繁。
当然了,大幅度降低的车身以及宽体套件起到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我甚至认为这两项改装的作用更为关键,毕竟一项改变了车身造型,另一项则降低了整车的视觉重心。
此外,原本镀铬的本田车标改用亮黑色,而且尺寸明显加大,以便适配改装的中网格栅。顺便提醒一下,千万不要改其它车标或去掉车标,否则后果很严重。
安装在改装前包围上的雾灯是原厂的,而边角位的LED灯珠则是改装前包围的附属件,具体作用视个人需求而定,一般用作日行灯。
从尺寸来看,这块改装前铲理论上可以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而更重要的作用则是增强前脸/车头的贴地感。
我不否认扰流风刀可以起到疏导气流或增加下压力等作用,但这是有前提的,设计、尺寸、安装角度/位置、车速…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否则就只是装饰件。
与改装轮圈匹配的是规格为235/40 R18(前)、255/40 R18(后)的轮胎,其中前轮胎来自倍耐力,后轮胎来自BRAVES。
话虽如此,但对于这台搭载1.8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缤智来说,这样的轮圈及轮胎配备绝对是累赘,动力和油耗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对于姿态玩家而言,加装侧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车身侧面的贴地感,但这个改装件也会给日常用车带来麻烦,即便上下车都得小心点,避免把它蹭掉。
经过大幅度改装后的车尾,在低矮的车身姿态以及宽体的衬托下,看着极具两厢小钢炮的味道,这显然就是它的车主所追求的效果。
其实,像缤智这类SUV车型,加装这种扰流板也不是太协调,一般做法是直接更换尺寸更大、空气动力学性能更好的扰流板,或在原厂扰流板的基础上加装扰流扩展件。
与原厂的相比,这组改装尾灯的款式更时尚、更前卫,两根LED灯带相当醒目,相信点亮后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改装后唇看着竞技感十足,但仔细观察其细节后不难发现,它就是装饰件,别指望它会对空气动力学带来任何作用。此外,它的排气系统也做了改装。
编辑点评:把一台讲求通过性的SUV改成“玩姿态”的低趴范儿,或许很多人都依旧无法接受,但不能否认改装成品确实比较特别,而宽体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对于这个改装案例,我认为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外观包围套件的款式一般,而且整体给人的堆砌感过于明显。(摄/图/文 汽车之家 何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