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F1赛事] 近日,F1名人堂记者乔·塞沃德(Joe Saward)爆料,称F1中国大奖赛未来或将移师首都北京举办,一时间引发中国赛车圈的热议。
目前,北京仅有一条经过国际汽联所认证的赛道——北京金港汽车公园。这条勉强保住国际汽联4级赛道认证的赛道并不具备举办F1的条件。所以不出意外,F1要在北京落地,必须另寻他处。翻看“北京世界赛车历史名录”不难发现,包括A1国家杯大奖赛,FIA FE电动方程式锦标赛、超级联盟方程式等赛事都曾在北京办过街道赛。
这其中也因北京没合适赛道,另一方面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街头办赛,可带来更强烈的感官冲击。不过,伴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也就似乎不太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做“大外宣”了。
让我们首先回顾F1中国大奖赛的前世今生,不得不将时光倒退回中国场地赛车运动的元年——1994年,在珠海举办了FIA GT锦标赛的前身BPR GT环球系列赛。在靠近南海边的九洲城、情侣路,世界顶级超跑的轰鸣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到场观众,中国场地赛车的种子在此种下。
随后,珠海国际赛车场于1996年底落成,FIA GT锦标赛也在此举办正式的年度分站。1999年,F1甚至将珠海国际赛车场写进临时赛历(第二站)。但当国际汽联正式派人前来考察这条赛道后,给出这里的软硬件均未达标的结论,取消了办赛权。其实,背后的主要因素则是赛道投资方因深陷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无钱延续这个项目。
五年后,伴随着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落成,上海市政府(久事)和中石化一起于2004年将F1带入中国。此后16年里,上海成为F1的“中国之家”。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用开放、包容和海派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顶级赛手到来。随之,中国赛车运动的中心也慢慢从北京(拉力)和广东(房车)转移至“魔都”。随着赛车文化渗透至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座城市诞生了无数头部“赛车企业”,有中国赛车第一股力盛体育,有亚洲F3主办方擎速体育(TOPSPEED),还有顶尖的赛车队例如:上海大众333、绝对赛车和极点赛车等。
2019年,上海还迎来了F1史上第一千场大奖赛——这个赛车运动的里程碑时刻。随后一年,赛事却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戛然而止。至今,在中国车手周冠宇创造了“进Q3”和“拿分”等前无古人的中国赛车新纪录之时,赛事仍无法恢复。
若塞沃德爆料属实,F1中国大奖赛易地首都,将会是中国赛车近年来的最大新闻。不过,根据笔者对中国体育圈的多年了解,这条爆料的真实性无限接近于0。一方面,北京已通过2022年冬季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自信。在首都举办F1,并不符合国内目前体育发展的“政策面”——我们国家的体育政策毕竟仍是(奥运)举国体制。
外加,悉数北京过往街道赛的历史,大多数以“惨淡”局面收场。A1 GP赛道设计失误,发夹弯赛车无法掉头成为全世界“笑料”。FE对(前期-最早赛季)赛道要求有限,不具备太多参考性。以目前情况看,要在北京打造一条能跑F1的街道赛,成本造价可能会非常高。在冬奥场馆刚转入向民众开放的阶段,类似的财政投入怎可能通过?
除了北京和上海,F1中国大奖赛还有其他备选地么?目前看,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最佳解。成都天府国际赛道还在建造中,竣工时间待定。已有其他城市所建成的赛道大多数维持在国际汽联2级赛道,即最高只能承办F2或WEC赛事。
唯一有可能接下F1办赛重任的,是有接近70年街道赛办赛史的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及其组委会。东望洋赛道经过前F1赛事总监查理·怀汀检查,曾亲口告诉《汽车之家》:“仅需对发夹弯进行适当扩宽即有可能满足1级赛道要求(2018年11月采访)”。此外,对转向系统进行特别修改的F1赛车已在东望洋赛道做过展示圈。这意味着F1跑东望洋,没有不可能,只有愿不愿。但考虑到疫情期间,澳门各大支柱产业均遭遇重创,短期内想要办F1除非特区政府在各方面资源上狠下心。
讲了半天,笔者认为上海仍是F1中国大奖赛的最优选。目前,2023赛季F1赛历中留给中国大奖赛的窗口期除了传统的4月清明节后外,就是10月亚洲赛程的时间段。客观而言,后一时间段的可行性较高,可久事体育又需承办“升级版”的ATP上海网球大师赛(两周),“双线程同办两大顶级赛事”算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笔者认为明年中国车迷想在家门口看F1依旧很难。(编辑/汽车之家 郭枫 、文/QIAN JUN Motorsport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