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宝来
[汽车之家 初步海选] 无论您需要代步出行,还是一家三口用车,紧凑型三厢轿车永远是选车不能忽视的阵营。这个级别车型的更新速度以及产品竞争力,都具备很好的持续性,所以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为前沿的功能配置,以及更为全面的科技体验。今天的海选环节,我们带来了四款合资紧凑型轿车,价格区间涵盖了10-18万元这个区间,在颜值、配置、性能方面的表现可谓各有千秋,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所关注的车型吧。
◇一汽大众-宝来
指导价格:11.29-14.19万元
改款之后,变化颇多
新款宝来基于MQB平台开发,是这一代大众宝来的中期改款车型。该车作为一款改款车型,在外观和内饰上都进行了改动,其中内饰改变相对更大一些。其次,新车在车身参数方面有了小幅提升,长宽高分别为4672/1815/1478mm,轴距2688mm。相比老款车型,长度增加了9mm,高度增加16mm。
前脸部分的变化比较明显,中网格栅以及大灯造型都发生了变化,镀铬饰条与大灯内部线条相连,在视觉感受方面显得足够宽大。前包围在细节方面也进行了改进,雾灯位置的轮廓经过修改,线条更加圆润顺畅。车尾变化不多,主要是针对下扰流板造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一些新鲜感。
内饰方面,从设计风格来看依然具备明显的家族特征,但是在细节用料以及颜色搭配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提升。
大众品牌多媒体系统上附带的接近感应动效功能终于下放到新款宝来之上,用户的手无需接触屏幕也能实现一些操作,如手接近屏幕显示隐藏的虚拟功能按键、手横向滑动控制菜单翻页等,使用起来还是挺新潮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这个视频的简单演示。
◇动力系统
新款宝来舍弃了老款宝来上搭载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动力组合,保留了1.2T/1.4T+7挡双离合变速箱和1.2T+5挡手动变速箱的配置。
从这台新款宝来1.4T车型全力加速时给人的感觉来看,这台车0-100km/h的加速时间大概在8-9秒之间。这样的动力性能对于日常家用来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相比起来,新款宝来1.2T车型的低扭和爆发力明显弱于1.4T车型。在经济模式下,变速箱会非常积极地升挡来保持发动机在低转速运行,降低油耗;标准模式则处于上面两种模式之间。
整套动力总成对驾驶员控制意图的识别快速而精准,当你深踩油门时,变速箱的降挡丝毫不会犹豫,驾驶员也很难感受到换挡顿挫感,这点值得好评。该车底盘整体调校偏舒适,对于路面小的起伏颠簸,底盘能够很好地过滤掉;但面对大的坑洼和路面起伏时,车内的乘员感受到的冲击和振动还是比较明显的。隔音性能方面,新款宝来与老款车型表现一致,处于同级同价位车型主流水平,该车发动机舱隔音和风噪抑制都有着较好的表现,美中不足的是车辆高速行驶时胎噪较明显。
◇小结
总体来说,2023款车型经过全面升级,变化还是有目共睹的。颜值方面,保持了家族一贯风格的同时,在细节方面做出了诸多改变,辨识度提升比较明显。而座舱针对人机交互系统做出的提升更加有看点,在智能化方面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广汽本田-型格
◇广汽本田-型格
指导价格:12.99-16.69万元
运动基因与生俱来
型格是本田在国内“双车战略”的车型之一,同时也是现款思域的姊妹车型,虽然它的外观可以看到一些现款思域的影子,但同时也拥有自己的专属设计元素。据悉,为了让它更符合国内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广汽本田特意聘请了上一代思域的设计师来主导其外观设计,并且还加入了一些本土化的设计元素。
对于型格的外观,我认为并不是看一眼就会让人觉得惊艳的那种,而是顺眼且耐看的类型。就我而言,最喜欢的是它那比较宽扁的车身造型、相对同级车更修长的车头比例,这也是它看上去颇有几分轿跑车味儿的主要原因。当然了,审美因人而异,前面说的都只是我的个人观点罢了,如果你有别的看法,不妨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内饰设计风格趋于同化的当下,我认为型格的内饰设计算是比较有特色的,而整体给我的感觉则是既熟悉又不乏新鲜感。
较之于外观设计,我更喜欢它的内饰,简约且常规的布局让所有的功能都一目了然,降低了操作的难度,而创新的细节设计既能带来新颖感,同时又不会显得花里胡哨,这样的设计跟它家用车的定位是吻合的。至于车内配置,这个级别的合资紧凑型车该有的配置都可以在它身上找得到,配置水平跟自身的价位相符。
◇动力系统
型格搭载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本田目前的主力发动机,动力强且稳定可靠,而且改装潜力也不小,听闻刷一阶ECU便能轻松超过200马力,换掉配备GPF的原厂中段排气也能将发动机的动力更好地发挥出来,对于喜欢玩车的朋友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毫无疑问,这是有助于营造驾驶氛围并提升驾驶乐趣的设计,过往我们通过改装想方设法让坐姿变得更低,从而让驾驶感受变得更有乐趣,而现在原厂的型格就能给予,回想起来心里确实不是个滋味。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良好的前方视野(官方宣称是87度),即便坐姿如此低矮,依然能够提供相当开阔的前方视野。
碍于CVT变速箱的先天特性,加上油门调校偏沉稳,即便它拥有比较充沛的动力储备,动力跟进也很及时,但爆发力在主观感受上并不强烈,取而代之的是顺滑而持续的加速感。不能否认,乐趣确实会有所损失,但换来的却是更友好的感受,显然更符合大多数家庭用户的需求。
转向系统配备可变转向比,指向性出色,转向手感线性、适中,阻尼感恰到好处,应对移车入库或低速掉头等大幅度转向的操作时能够保持很好的顺滑度,高速行驶需要变道时扎实的转向手感也能给驾驶员更充足的信心。
悬架的调校偏向舒适性,滤振性能有不错的表现,可以化解路面上绝大多数细碎的颠簸。同时,悬架还富有一定的韧性,支撑性并不差,在高速行驶需要紧急变线时,它的动作比较干脆、爽快,车身没有多余的晃动;快速通过弯道时,车身的侧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小结
车尾那象征着运动基因的标识,想必能俘获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型格的实际表现也没有令人失望,纤细的车身线条、紧凑的车身布局,在颜值方面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充满驾驶氛围的内饰设计,也在诠释年轻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广汽丰田-雷凌
◇广汽丰田-雷凌
指导价格:11.38-15.28万元
高性价比依然诱人
雷凌家族的2021款车型已经在今年的一月份正式上市,这一次年度小改款的重点在于增加了1.5L车型作为入门级的选择,而原有车型的变化其实不大,只是部分车型的外观、内饰和配置做了小调整。那么,除了动力系统以外,新增的1.5L车型跟其它版本还有什么区别呢?相信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不管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饰设计,雷凌的1.5L车型和1.2T车型几乎完全相同,1.5L车型只是相对少了车尾的“D-4T”标识而已。但话又说回来,1.5L车型只是入门级的定位,还想它有鲜明的特征?那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至于其它硬件方面,它依旧采用前麦弗逊、后E型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前、后轮胎采用规格为205/55 R16的普利司通ECOPIA(绿歌伴) EP150——一套以节能经济性为主打的轮胎,在舒适性方面的表现也能让人满意。
为了满足TNGA架构对动力总成的需求,丰田特意推出了基于模块化理念开发的Dynamic Force Engine系列发动机,而雷凌搭载的1.5L三缸发动机则属于该系列发动机的入门产品。话虽如此,但既然头顶Dynamic Force Engine的光环,那意味着高级别机型的技术会适当地下放到它身上,值得关注的技术以及细节自然不会少。
这台全新的1.5L发动机的代号为M15,与凯美瑞、C-HR搭配的代号为M20A/C同属一系,单个气缸容积接近500cc,缸径和行程的数据相同。它的最大热效率达到40%,升功率接近60kW/L,这也是Dynamic Force Engine系列发动机开发之初设定的目标。
1.5L三缸自然吸气发动机,CVT变速箱,最大功率是121马力(89kW),最大扭矩是148牛米,看到这些介绍,我相信大家即便还没有机会试驾,但已经对它的动力水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平心而论,它的驾驶感受也的确是比较佛系一般的存在,而平顺性为主调的特性则跟我们熟悉的1.2T雷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城市里驾驶,它的动力表现称职,够用的低扭搭配上调校得比较灵敏的油门之后,虽然动力谈不上有劲儿,但是应对走走停停的拥堵城市路况尚算轻松,跟车也不算费劲,而没有让人困扰的顿挫或闯动则值得认同。此外,得益于变速箱加入了起步齿轮,它在起步时的动力衔接明显要比1.2T版本更紧凑,动力输出的响会相对灵敏一点。
随着车速的提升,尤其是在车速超过60km/h之后,它的加速能力就会略显薄弱,即便是深踩油门提速,甚至是全油门提速,也不会给你强烈的动力感受,平顺性仍然是主调,就像喝白开水那样淡而无味,虽然能满足到你口渴的需求,但却无法像汽水那样给你的喉咙带来冲击和爽快感。
与1.2T版本相比,它的中后段提速相对自然一些,动力输出会更加线性,但动力输出的持续感会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毕竟1.2T发动机拥有更加宽泛的最大扭矩输出平台。那意味着1.2T版本开着会相对爽快,而且加速感会更加持续,在主观上的动力感受自然会更好。
◇小结
广汽丰田这盘棋下得确实挺稳的,也比较聪明,深知国内消费者对三缸发动机不感兴趣,因此即便1.5L三缸发动机已经研发多年也不愿意第一时间引进到国内,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在不得不推出搭载三缸发动机的车型时,他们也没有像竞争对手那么着急完全替换掉之前在售的四缸版本,而是以提供多个选择的方式来应对。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可以给消费者一段适应期,不会对雷凌本身出色的销量带来太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产品线更加丰富,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政策带来的困扰,可谓是一举多得。
东风日产-轩逸
◇东风日产-轩逸
指导价格:9.98-17.49万元
技术革新提供最前沿体验
e-POWER轩逸是中国市场第一款使用日产新LOGO的车型。没想到新LOGO已经成为这台新车最特别的亮点,确实,它还是大家熟悉的轩逸,玩出的花样的也就只能在细节上了,下面来好好看看。首先,e-POWER轩逸有个专属新颜色,那就是日出金。
然后e-POWER轩逸它采用双色车身设计,顶上一抹黑增强了不少运动感。另外还有专属的格栅和车身铭牌,这些细节都能看出这是一台更有料的轩逸。
17英寸的轮圈气势上是够了,和e-POWER轩逸的身形也挺搭,看着很顺眼。轮胎选择方面也是注重经济性为主,邓禄普的这款轮胎主打低油耗,有效降低滚动阻力。
12.3英寸中控屏确实很吸引眼球,如果不是顶配专属的话那就更棒了,多装备在几款车型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杀伤力。至于功能和流畅度方面,它也没问题,连行车记录仪都有了,值得点赞。e-POWER轩逸装备的是Nissan Connect超智联CCS2.0+系统,其实2022款轩逸也是同样的系统配置,不过显然它来到大屏上会用的更爽。总之这套新系统绝对值得大家开心,语音功能变得更强了,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唤醒词就直接能让它来帮你做。
增强版ProPILOT超智驾系统也是个很有吸引力的配置,这一系统集成全速段智能巡航、智能跟车、车道保持等功能,能够全方位照顾到出行安全,在燃油版的轩逸上面只有高配车型才会装备。希望来到e-POWER轩逸,这套杀伤力强大的系统能出现在更多车型上面。
配置方面,e-POWER轩逸确实挺给力,家族里所有的主力武器装备基本上都配齐了,连BOSE音响这样拉高档次感的配置都有了,杀伤力非常强,从这点来看,它可以说是一台完美的轩逸。另外从配置上已经能看出e-POWER轩逸的定位比燃油版车型更高,不过大家也希望在价格上,e-POWER轩逸不要和燃油版车型“太疏远”,现在大家悬着的心就在这里了,e-POWER轩逸的价格值得期待下。
◇动力系统
e-POWER轩逸混动系统上带有一台发动机、一台发电机和一台驱动电机。发动机是一台1.2L直列三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型号为“HR12”,该发动机最大功率为72马力。发动机作为增程器,仅仅是用作带动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能会根据车辆工况,或存入电池,或直接作为驱动电机的能量输入。而且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43%,这么高效的表现足够应付发电了。至于驱动电机部分,电机的最大功率为136马力,峰值扭矩达到300牛·米。
刚开着它上路,你难免会比较在意发动机有没有启动,因为我也是这样的。要是路况比较拥堵,起步跑不起来的话,那么基本上电池就能搞定大段的跟车距离,很安静,动力输出也很平顺直接,肯定能拿好评。
你也知道,发动机肯定会参与进来的,要是加速踏板踩深一点,或者电池电量比较低,发动机总是会及时救场。振动明显吗?其实还挺低调的,启动那一下你确实能感觉到它的振动和噪音,但其实你稍微分下心,这个阶段就会被你错过了,发动机带来的打扰并不夸张。
敏捷的动力响应自然是讨人喜欢的亮点,油门调校也比较轻,所以整个起步表现给人感觉相当轻松,就是一副很居家的和谐风格,在市区路况里开尤其能感受到它的活泼一面,动力来得很爽快,提速表现自然是毫不拖沓。继续和它“拼命”的话,它后劲其实也不错,在高速公路上想来个超车,凭借连贯顺滑的有劲输出,动作完成得很干脆。
三种驾驶模式,性情分别相当明显,都去试一下吧,肯定能找到你最喜欢的。先说标准模式,那绝对是上手没难度,松掉加速踏板,动能回收的力度也不像很多电动车那样明显又生硬,开起来很顺畅。经济模式,想也想得到,动力输出响应会相对冷静一点,但绝对不能说是慵懒,还是挺积极的,只是柔了一点。2年前试驾Serena e-POWER时,一换到经济模式,动能回收的力度就非常强,有点不太习惯,但开着这台车就没有太强烈的感觉,是比标准模式强,但还能接受。运动模式下,脾气更暴躁,爆发来说来就来,动能回收的力度也是和经济模式一样,比较强。
◇小结
虽然我们需要一个踏实的现在,但真实的现在却又很残酷,要和e-POWER系统打擂台的对手可是越来越多了,e-POWER是有自己的优势,出色的平顺性和行驶质感让人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但其实对手们的实力也基本能紧咬住,和e-POWER保持在同一水平。
◇全文总结
总体来说,今天推荐的四款紧凑型轿车都具备不错的表现。全新改款的宝来,在颜值以及座舱前沿科技体验方面做出了明显提升。型格更强调运动属性,在外观以及内饰设计方面,更强调年轻化属性。雷凌与轩逸的入门级车型性价比更高,车型的细分配置也更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所以,对于不同消费者的多样用车需求,可以说针对性的去选择就可以了,想必总有一款适合您。(文/汽车之家 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