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技术的革新领域,中国科学院的强大背书无疑为电池研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其中,中科院固态电池制造平台的领军者非卫蓝新能源莫属。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物理所研究员李泓以及原北汽新能源总工程师俞会根共同发起,汇聚了科学院的顶尖智慧和人才资源。
卫蓝新能源作为中科院唯一的固态电池平台,其背后的实力不容小觑。该公司的研发团队由众多电池材料、电芯和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专家组成,得益于与科学院的深度合作,卫蓝新能源在研发上保持着领先地位。2019年,卫蓝新能源更是晋升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储备显著。
卫蓝新能源的目标是开发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宽温区且寿命长久的全固态动力电池,涉及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储能和3C消费等多元应用领域。令人瞩目的是,与蔚来汽车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50度固态电池在2022年11月已投入生产,预计在2023年夏季将推向市场,展现其技术实力。
生产基地方面,卫蓝新能源在北京房山、江苏溧阳和浙江湖州设有三大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其中北京房山和江苏溧阳专注于3C消费级和储能领域电芯的生产。2022年11月,第一颗车规级固态电池电芯在湖州基地顺利下线,预计不久后将应用于蔚来ET7,标志着卫蓝新能源的量产进程进入了关键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卫蓝新能源获得了包括小米、华为和吉利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的投资,这预示着未来这些汽车制造商有可能采用卫蓝新能源的固态电池技术。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固态电池制造公司,卫蓝新能源的发展无疑将引领行业的进步,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对比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与特斯拉时,首先要明确双方的规模、排名以及增长速度。 规模方面,特斯拉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其中包括了工程师、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以及供应链管理人员,规模庞大。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则主要从事
中科院的科研突破,颠覆传统认知!您是否曾经怀疑过用二氧化碳制造汽油的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一项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手研发的黑科技项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这一转变。今年3月,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
中科院唯一固态电池平台是卫蓝新能源,这家公司由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和俞会根总工程师共同创立。依托中科院的背景,卫蓝新能源吸引了众多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卫蓝新能源之所以成为中科院唯一固态电池平台,不仅是因为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