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唯一固态电池平台是卫蓝新能源,这家公司由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和俞会根总工程师共同创立。依托中科院的背景,卫蓝新能源吸引了众多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卫蓝新能源之所以成为中科院唯一固态电池平台,不仅是因为三位创始人皆出自中科院,还因为与中科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自2019年起,卫蓝新能源便成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内部的精英也多来自中科院。
卫蓝新能源致力于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宽温区、长寿命的全固态动力电池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规模储能和3C消费行业。
据了解,卫蓝新能源与蔚来汽车深度合作,已为蔚来打造了150度固态电池,预计2023年夏季上市。同时,其在北京房山、江苏溧阳和浙江湖州设有3大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分别负责生产3C消费级和储能领域的固态电池电芯。
卫蓝新能源的第一颗车规级固态电池电芯于2022年11月在湖州基地下线生产,目前湖州基地的量产工作正按计划推进,预计不久后即可装车,首搭车型可能是蔚来ET7。此外,小米、华为、吉利等公司也参与了卫蓝新能源的投资,若卫蓝提供的固态电池表现良好,未来可能为小米汽车、华为汽车、吉利汽车等提供电池。
在对比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与特斯拉时,首先要明确双方的规模、排名以及增长速度。 规模方面,特斯拉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其中包括了工程师、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以及供应链管理人员,规模庞大。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则主要从事
揭秘中国科学院的固态电池力量:卫蓝新能源 在汽车技术的革新领域,中国科学院的强大背书无疑为电池研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其中,中科院固态电池制造平台的领军者非卫蓝新能源莫属。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物理所研究员李泓以及原北汽新能源总工程师俞会
中科院的科研突破,颠覆传统认知!您是否曾经怀疑过用二氧化碳制造汽油的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一项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手研发的黑科技项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这一转变。今年3月,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