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汽车设计得过于坚固和结实,最终被检测机构判定“应当扣分”。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奇怪,但实际发生在大约两个月前。
中汽研C-NCAP碰撞试验中心公布了2023年热门车碰撞测试成绩,其中提到了比亚迪海豹。
虽然海豹最终顺利获得了“5星”总分,但在分组测试成绩上却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海豹的“车内乘员保护”成绩优异,许多项目直接得分满分,但其“碰撞相容性”成绩却表现得不够“舒服”。这个“碰撞相容性”是2021年新规中引入的新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车太结实会造成对方车辆过度损伤,甚至导致对方车内人员伤亡。
海豹的车身骨架被评价为极高的坚固程度,但也因此“结实过头”了,导致“碰撞相容性”成绩偏低。比方说,海豹在行人保护方面的得分就不高。这种情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车太硬的话,撞击后能量会被车内人员吸收,导致他们受伤。然而,从比亚迪海豹“车内乘员保护”成绩优异的事实来看,这一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
车设计得过于坚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安全气囊长在对方身上”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车太结实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一个铁球和一个鸡蛋,迎面相撞。你觉得结果会如何?显然,鸡蛋会粉身碎骨,蛋黄蛋清四处乱飞,而铁球却完好无损。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初中物理课本中对此有明确解释:两者相撞产生的能量,由双方吸收,但双方各自吸收的能量大小与各自的整体刚性成反比。
如果双方“实力悬殊”,撞击能量几乎全由弱势一方承受。用德国某豪华品牌越野车的广告词来说,就是“我的安全气囊长在对方身上”。这意味着当两辆车发生碰撞时,坚固的一方几乎毫发无损,而脆弱的一方则承受全部冲击。
在千禧年前,“汽车设计越结实越好”是主流理念。只要车辆足够坚固,即使对方车辆较脆弱,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然而,随着人性化思维的普及,现代汽车设计开始重视“保护对方”的理念。
如今,汽车的“车头局部吸能”设计越来越成熟,旨在尽可能减少对行人的伤害。然而,乘员舱所在的位置仍需要保持坚固,以确保车内乘员的安全。
总结来说,车身安全性毋庸置疑。但汽车设计不仅要考虑自身安全,还应重视“保护车外的其他人和车”。
在2015款江淮瑞风S3的全面测试中,我们对这款车型进行了深入的评估和测试,以确保它满足所有安全和性能标准。首先,我们进行了100%正面碰撞测试,这是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研发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100%正面碰撞测试中,我们观
在2021款别克英朗的碰撞测试中,该车型展示了出色的安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车辆正面与100%重叠的刚性壁障发生碰撞时,英朗的引擎舱迅速吸收冲击能量并产生溃缩,同时前排安全气囊也及时展开。这一系列反应为乘客提供了必要的保护,确保了他们的安
科沃兹在车身构造上采用了高达67%的高强度钢板,顶棚也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了加固,从而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安全性。在安全配置方面,科沃兹装备了多点式倒车雷达和盲区检测系统,并配备了倒车影像系统,进一步增强了被动安全性能。此外,科沃兹还搭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