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国一到国六标准下的车辆技术有哪些变化?

2025-09-11 21:28 发布

在国一阶段,柴油车采用的是“传统的自然吸气+机械式供油系统”的技术路线,国产重卡在这一时期主打“大功率、耐用”,且车型单一:

然而,国一排放标准对市场和主机厂影响不大。

进入国二阶段,柴油车技术路线依然沿用机械式供油系统,但发动机引入了涡轮增压技术,优化燃烧效率。然而,由于机械式供油系统的限制,燃烧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到了国三阶段,柴油车技术迈入电控时代,取代了机械大泵,采用涡轮增压+电控技术+高压共轨,或者涡轮增压+电控技术+EGR技术路线。电控喷油嘴提高了燃油雾化效果,但早期技术储备不足导致成本上涨,后市场服务不足也增加了故障率。

在国四阶段,柴油车供油端技术路线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通过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和优化后处理系统来减少排放。国四车增加了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和废气再循环技术(EGR),以处理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到了国五阶段,柴油车技术路线进一步优化,采用高压共轨技术和后处理系统(EGR和SCR)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最后,在国六阶段,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路线分为有无EGR两种。发动机内部燃烧更加充分,后处理系统增加了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实现更严格的排放控制。此外,国六阶段的尾气监测不仅限于运营状态,还包括怠速和冷机等不同状态下的排放。

总的来说,从国一到国六的排放标准升级,不仅引领了技术的革新,还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每一次标准升级都对车企的研发实力提出了挑战,但也推动了汽车技术的进步。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