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天籁的底盘设计以舒适性为主,悬架调校较软,加上厚实柔软的座椅,为乘客提供了不错的乘坐体验。
新老款天籁的前悬架都采用了麦弗逊独立悬架,其中新款的下摆臂进行了打孔轻量化处理,而老款则没有。新款天籁的后悬架采用梯形控制臂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挂,结构上有一些小改动,主要是在上下控制臂和一根横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形成类似H型的下摆臂。悬架的所有材质均为钢铁,而老款的这些部件均为铝质。这种改进具有更出色的滤震效果,同时优化了悬挂几何并提高了横向及侧倾刚度,提升了车辆的响应和转向灵敏度。
日产天籁的防撞钢梁设计较为出色,新款天籁依然带有前后防撞钢梁。前防撞钢梁的厚度达到4.7毫米,材质为铝质,是目前我们拆过的车中前防撞梁最厚的一台车,超过了沃尔沃S90。但后防撞钢梁的厚度却只有1.31毫米,在同级别车型中是倒数的。不过,天籁后防撞钢梁安装了一个行人保护泡沫,这在目前的设计中是少见的。
日产天籁在碰撞测试中表现出色,除了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指数的评价为M外,其他各方面都达到了优秀水平。主要的扣分项目是车头与车尾在低速碰撞后纵梁有变形,导致维修成本上升。这也印证了那根后防撞钢梁不够厚。天籁的碰撞测试成绩得益于后防撞钢梁采用1.5GPa的超高强度钢,AB柱等核心骨架部位采用1.2GPa超高强度钢,整体扭转刚性提升了13%。整体来看,天籁的底盘结构合理,提供了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底盘防护方面,新天籁的前悬架采用铝合金材质的下摆臂,与旧款天籁一致。副车架采用了全框式副车架,并且在后部通过螺栓连接了三个局部加强件以提高车身刚度。新天籁的后悬架采用的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双层冲压钢质下摆臂与下前控制臂通过螺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梯形结构。这种结构相比旧款天籁在摆臂上进行了一些打孔轻量化处理。底盘高度为138mm,采用了主流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整体设定偏舒适。
在防护方面,新天籁的发动机下方有护板覆盖,底盘中部喷涂了均匀的涂层。油箱采用马鞍形结构,材质为工程材料,排气管上方有隔热瓦防护。这些措施提高了车辆在恶劣路况下的稳定性,减少了底盘生锈的可能性。此外,底盘高度为138mm,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应用确保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针对日产天籁底盘生锈问题的处理,应立即修补车身损坏的漆面。如果发现车体油漆层有裂纹等痕迹,应立即用快干油漆修补,以防由此开始生锈。如果已锈蚀到金属部分,应到修理厂补漆。底盘养护还包括选择性喷涂底盘保护膜,提高防锈能力和减少冲击损伤。四轮定位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步骤。
新日产天籁的保养灯归零步骤包括将点火开关推到“ON”位置,并将仪表显示屏切换到保养设置,长按“TRIPRESET”按钮5秒左右即可清零保养灯。旧日产天籁的保养灯归零步骤则需要通过按下NEXT开关按键选择警告检查模式,进入发动机机油选项,最后按ENTER开关按键1秒钟以上重置更换机油保养公里数,保养灯就会消失。保养灯是为了提醒车主及时进行车辆保养,避免错过保养周期,确保车辆的使用寿命。
天籁车底盘低,需要采取措施调整驾驶方法,以避免刮底问题。首先,当行驶在坡度较大的路段时,若直行会刮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尽量让同车人员下车减轻车身重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地间隙。其次,上下坡时,避免直接直行,要从侧面切入坡道,
日产天籁的底盘设计旨在提供卓越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其悬架系统采用了麦弗逊独立前悬架和梯形控制臂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挂,这为车辆带来了更出色的滤振效果以及更高的横向刚度。前悬架中,下臂采用了铝制材料,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而后悬架则采用了钢铁材质,以
天籁的底盘离地高度在空载状态下最小为150mm,而满载状态下约为120mm。在车辆静止状态下测量的数据为138mm。 天籁采用了主流的前麦弗逊和后多连杆独立悬挂系统,整体调校偏向舒适性。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乘坐体验,还保证了车辆在各种行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