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升高,高温天气容易使驾驶员在驾车途中产生疲劳感。
疲劳驾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它会导致驾驶员的反应力下降、迟钝,甚至出现瞌睡乃至睡着的情况,一旦车辆失去控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也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不论路途长短,疲劳驾驶都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当出现以下生理现象时,说明您的身体在提醒您该休息了:
1. 轻微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
2. 中度疲劳:可能会视线模糊、腰酸背疼、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3. 重度疲劳: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预防疲劳驾驶,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开车前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
2. 合理安排休息方式,如驾驶车辆时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行驶一段时间后,在安全地带停车休息,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3.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白天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若有夜间驾驶需求,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4. 长途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
5. 尽量避免夜间行车,尤其是凌晨时段。夜间行车,光线条件差,加上生物钟影响,容易使人精神犯困。夜晚的路面视野距离较短,如果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请广大驾驶员出行前保证充足睡眠,感觉到累了别硬抗,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时,会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导致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如果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 疲劳驾驶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力、思维判断和身体运动等各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
疲劳驾驶如同行车中的“隐形杀手”,在驾驶过程中,如果驾驶人感到疲倦,大脑和眼睛都会失去敏锐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近日,山西高速交警五支队一大队处理了一起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 2024年2月23日清晨,山西高速交警五支队一大队接到报警,称在
开车4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根据新交通法的规定,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被视为疲劳驾驶。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根据《新交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