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首先,车险保障范围和额度的增加是原因之一。此次改革中,交强险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升到了20万元,三者险的限额也从5万至500万提高到了10万至1000万元。此外,车损险责任扩大,增加了盗抢险、玻璃险、自燃险、涉水险、不计免赔、指定修理厂、无法找到第三方险等七项。这些变化虽然提高了保障范围,但也导致保费有所上涨。
其次,出险记录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改革后,保险公司对车主出险记录的“考察期”从1年延长到了3年。以前,如果上一年度没有出险,本年度就可以获得更优惠的报价。但现在,需要参考三年的出险记录,这意味着即使两年没有出险,保费优惠也不会太多。
再者,不同车型之间的保费差异显著增加。改革前,保费根据车型分为5档,而改革后则细化为30档。这意味着事故率低、维修费用低的车型,基准纯风险保费有所下降;然而,豪华车型由于零整比高、维修费用贵,在新的车型分档中被提升级别,保费自然会上涨。
此外,返点减少也是导致保费上涨的因素之一。许多车主表示,改革后,保险公司给到的返点没有了或减少了,这直接导致实际支出的保费增加。这是因为此次车险改革将附加费用率的上限从35%下调至25%,减少了保险公司给客户的返点。
最后,保险公司经营维度的变化也影响了保费。改革前,所有保险公司使用统一的定价体系,各家报价相差不大。而现在,保险公司可以自主浮动定价,不同公司对同一车型的报价差异可能很大。这使得车主在选择保险公司时需要更加谨慎。
总的来说,车险综合改革虽然提高了保障范围,但也带来了一些变化,使得部分车主的保费有所上涨。不过,改革的大方向是好的,车主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车险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达成,通过“降价、增保、提质”策略,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2020年9月19日启动以来,累计为消费者让利超过1700亿元。 数据显示,车辆平均所缴保费已降至2774元,较改革前降低21%,88%的消费
车险综合改革已经启动,这项改革将带来一系列亮点,旨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根据银保监会的公告,改革方案已经完成初步拟定,现面向公众征求反馈意见。 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提高了交强险的责任限额。根据征求意见稿,交强险总责任限额从12.2万
现在的车损险包括了多个险种,具体包括了机动车全车盗抢险、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险、车辆自燃险、玻璃单独破碎险、发动机涉水险、事故责任免赔险以及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险。 车险改革实施之后,以上7个险种已经包含在了车损险中,无需单独购买。在车险改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