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车系历史 正文

无法逾越的经典 甲壳虫车系历史介绍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摩登原始车 甲壳虫复苏(1945-2003)
战争结束,退伍还乡,“国民车”定位让小巧节能且性能出众的甲壳虫被全世界“国民”接受

  战争的过程无需赘述,1945年,德国战败,而大众汽车却获胜,此时大众汽车暂由英国接管,而当时大力发展的车型,就是战前诞生的甲壳虫,而复苏了的甲壳虫,当时名字“VolksWagen”与大众品牌相同,另外一个还有一个车型代号——Type1,刚一上市,在英国市场就获得了2万辆的订单。不过直到1946年 10月14日,Type1才只生产了1万辆。产能尚且跟不上需求。

汽车之家

  1949年,Type1开始运往美国,1951年,总产量达到25万辆,并向29个国家出口。自此甲壳虫开始了国际征途,地位也向神坛迈进。到了1967年,产量已经达到第1000万辆。

  1968年 大众汽车第一次在广告中称它最成功的轿车为“甲壳虫(Beetle)”。从此“甲壳虫”由绰号变成了车型名称

  1972年2月17日,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生产纪录。达到历史的巅峰,不过年近四十的甲壳虫此时难免显露疲态,没有过多改进的单一车型难逃抛物曲线状的命运。

  1974年7月1日,在沃尔夫斯堡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1978年 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虽然此时甲壳虫在海外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000辆/天。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1985年,大众汽车停止从墨西哥向欧洲进口甲壳虫。

汽车之家

1981年 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

  再经典的事物也有衰老那一天,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至此,古典甲壳虫的时代结束了,但是,一个全新的车型已经出现。

汽车之家

风冷的时代结束了,后置后驱结束了,但甲壳虫仍未灭绝

文章标签: 车系历史
共5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 甲壳虫 2013款 1.2TSI 舒适型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10.87 39.06 6.52
    测试文章:个性结合理性 测试全新一代甲壳虫1.2T
    评测编辑-梁巍:

    甲壳虫不同于寻常的交通工具,就像主人的一款大玩具一样,所以拥有或者青睐于它的人更无所谓什么空间与动力或者性价比,只是追求一种文化、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抛开一切其他因素,这台1.2T的机器在城里用真心不错。

    评测编辑-胡正暘:

    那天罗浩开车,我在副驾坐着,一种强烈的尴尬气息荡漾在车厢里,也许除了R,甲壳虫还是不适合男人。一个女生可以,一男一女可以,一个男人不行,两个男人更是大忌。甲壳虫在国内没有做足文化、感性等方面信息的传播,即便换代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仍然激动不起来,路人们也如此。

    评测编辑-罗浩:

    人们对于新甲壳虫的外形内饰设计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新的EA211系列1.2T发动机表现出色,动力和油耗表现都令人满意,使得它更加适合日常家用,可惜在底盘操控性和驾驶感受方面,这款车没有给人带来足够的新意,作为一辆个性化小车来说,这点太遗憾了。

最新文章
加载中

甲壳虫

指导价:17.88-40.80万
级别:紧凑型车
询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