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汽车生活 正文

飞翔之梦 欧洲汽车企业的天空往事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分页浏览模式
1

第1页:阿尔法罗密欧/保时捷

  [汽车之家 精彩汽车生活]  飞翔可以让山川之隔化为坦途,将大地之美尽收眼底,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与梦想。1903年莱特兄弟用飞机将自己带上蓝天,他们的成功无疑也为更多人的飞翔之梦插上了翅膀。从此之后,无数勇于冒险的个人和企业投身到伟大的航空事业之中,而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坐拥强大工业设计和生产能力的汽车公司。

  提到汽车与航空,我首先想到了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最悠久的工业历史、最繁忙的民航航线以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战,没错,这就是欧洲。我们今天就从欧洲着手,看看那里的汽车企业中的航空故事。

汽车之家

  注:接下来出现的汽车企业将会以品牌拼音首字母排序


阿尔法罗密欧

  阿尔法罗密欧因其在汽车制造以及汽车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为世人所知。其实汽车只是阿尔法罗密欧诸多业务中最著名的一部分,它的产品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大小的商用车、公共汽车、铁路机车、有轨电车、压缩机、发电机、厨房电器等等,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航空发动机。

汽车之家

  1910年,一架Santoni-Franchini双翼飞机在意大利的天空中缓慢翱翔,它的结构还是飞机最早期的形式,而驱动它飞向天空的则是一台来自阿尔法罗密欧的汽车发动机。这是阿尔法罗密欧首次为飞机提供动力,也开启了这家著名汽车企业的航空发动机之路。

汽车之家

  阿尔法罗密欧第一台专门开发的航空发动机D2在1932年下线,这种最大功率244马力的星型发动机被安装在卡普罗尼(Caproni) Ca.101 D2三发运输机上。Ca.101 D2在非洲营运过程中表现出了出色的热带性能。随后在1935年的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Ca.101 D2的轰炸机版本装备了意军第14、15轰炸机联队,帮助意大利赢得了这场不太光彩的战争。

汽车之家

  20世纪30年代,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各国纷纷参与到军备竞赛之中,阿尔法罗密欧的航空发动机则被广泛装备到了意军的各种轰炸机、运输机以及侦察机上面。 Savoia Marchetti的SM.74、SM.75、SM.79、SM.81以及Cant的Z506B Airone等飞行器的动力全部来自阿尔法罗密欧。

汽车之家

  二战爆发后,阿尔法罗密欧总裁Ugo Gobbato决定向航空领域深入发展,他在1941年组建了专门的航空部门:阿尔法罗密欧航空(Alfa Romeo Avio)。此后它生产了更多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其中的R.A.1000 R.C.41-I Monsone源自德国空军梅塞施密特Bf 109战机上的奔驰DB 601 Aa发动机。这台V型12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1175马力,意大利军方用它装备了包括Macchi C.202在内的现代化战斗机部队。Macchi C.202曾加入隆美尔的北非军团,实战中德意联军发现它的性能要优于英军的飓风战斗机,但是由于后勤与维修的严重缺乏,Macchi C.202最终在突尼斯战役中被消耗一空。

  战后阿尔法罗密欧航空继续为包括菲亚特航空在内的意大利飞机公司生产航空发动机。此外,它还与普惠、罗尔斯·罗伊斯以及通用电气等航空发动机公司展开合作,为他们的产品提供维护和改造服务。意大利第一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是由阿尔法罗密欧航空在1979年研制的,它被装在了比奇空中国王等商务客机上。1988年,阿尔法罗密欧将旗下航空部门出售给另一家意大利航空发动机公司Aeritalia。

汽车之家

  这里还有个值得一提的故事,1948年,意大利飞行员Leonardo Bonzi和Maner Lualdi驾驶一架安布罗西尼S.1001轻型飞机由意大利坎波福米奥历经4650km抵达埃塞俄比亚,创造了同类型飞机飞行距离的纪录。第二年他们又驾驶同一架飞机从非洲前往南美洲,并在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的意大利社区募集了5亿里拉的捐款用于意大利的环保事业。帮助他们完成壮举的这架飞机搭载的便是一台阿尔法罗密欧110航空发动机。

保时捷

  和阿尔法罗密欧一样,保时捷第一次飞上天空也属于是“被航空发动机”了。二战结束后,保时捷用一部356跑车掀开了自己发展史上崭新的篇章。关注这部跑车的不仅仅是汽车爱好者,因为它搭载的水平对置风冷四缸发动机实在太过经典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飞机制造者用这台发动机驱动自己的轻型飞机飞上蓝天。实际的飞行经验也告诉人们,仅需做少量的修改,保时捷发动机就基本可以胜任天空。

汽车之家

  商业嗅觉敏锐的保时捷从中看到了商机,它开始与一些使用自己发动机的飞机制造者进行合作。1957年保时捷在356跑车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了保时捷678系列发动机,这是一款小型发动机,排量仅为1.6L,根据版本的不同,最大功率为50~75马力。截至1963年停产,它被应用在Rhein-Flugzeugbau RW-3和Putzer Elster等多款轻型飞机上。

汽车之家

  678系列停产之后,保时捷没有推出任何新型航空发动机。直到1981年,他们再次回到了这个领域。新产品名为Porsche PFM 3200,其中的PFM是Porsche-Flugmotoren(德语,意为保时捷飞机发动机)的缩写。它依旧是基于保时捷的汽车发动机打造,不同的是这次的原型是保时捷911上面那台3.2L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

汽车之家

  PFM 3200的运行速度比大多数同类型航空发动机要高,这就使它运转起来更加平顺。根据高度自动调节燃油喷射以及可选的涡轮增压器让它成为当时市场上同类型航空发动机中最高级的一款。自然吸气版的N系列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13马力,涡轮增压版本的T系列最大功率则为233马力。PFM 3200系列发动机的应用比678系列还要广泛,Extra 330、 Mooney M20L、 Socata TB-16等轻型飞机都使用了这个型号的航空发动机。

汽车之家

  然而这一切仅仅是看上去很美,如此多的飞机都采用了保时捷PFM 3200,但真正投入量产的只有Mooney M20L一家,而这款飞机的销量也仅有81台。其实航空发动机的定位就注定了它的产量不会很多,但是保时捷却已经为此投入了太多的资金。可怜的销量,再加上当时通用航空市场正在逐渐萎缩,回本无望的保时捷在1991年正式关闭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

汽车之家

  2007年,保时捷正式致函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声明不会再向市场提供PFM 3200发动机,同时放弃这款航空发动机的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至此,保时捷正式退出了航空发动机领域。

2

第2页:宝马/奔驰

宝马

  与航空有关的汽车制造商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要数拥有“蓝天白云螺旋桨”车标的宝马了。没错,早在1916年宝马创建之时它就是一家专门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公司。不过根据官方的说法,宝马车标之中的蓝白两色是源自它的所在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州旗,但整个图形确实是一个旋转的螺旋桨的意义。

汽车之家

  宝马成立的时候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火热,不用说它也开足马力为德国空军生产了大量航空发动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18年的BMW IIIa型直列六缸航空发动机,它被安装在福克D.VII战斗机上,这款飞机在1918年德军“红色男爵”中队与协约国空军的战斗中一战成名,被认为是一战末期同盟国最好的战斗机。当时的“红色男爵”指挥官恩斯特·乌德特在战后曾经回忆道:“这款宝马发动机在重量和动力方面的优势是无可置疑的,它的唯一缺点就是来得太晚了”。虽然它因为出现得太晚而未能改变战局,不过也给对方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在战后的合约中,协约国特地要求德国不得保留任何一架福克D.VII战斗机。

汽车之家

  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条约不允许宝马继续生产航空发动机,因而宝马在1923年开展了摩托车业务,随后又在1928年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汽车。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又开始整军备战,宝马也再次展开了对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汽车之家

  宝马在二战期间最重要的“作品”就要数BMW 132和BMW 801两款风冷星型发动机了。9气缸的BMW 132主要被用于运输机,1938年10月一架Fw 200 S-1 Condor完成了人类首次从柏林直飞纽约的航行,用时24小时57分钟。BMW 132更重要的应用是在容克斯Ju 52运输机上,这是一种三发运输机,在二战前作为汉莎航空的航班往返于欧洲各地,同时也是汉莎与中国国民政府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的主力机型。二战期间则作为纳粹德国的主力运输机参与了德军几乎所有的行动,战后则又恢复民用飞机的身份,继续在民航系统中服役。

汽车之家

  比BMW 132更加著名的就是BMW 801发动机了,这是一台双排气缸的14缸星型发动机,根据版本的不同可输出功率为1560~2000马力。尽管已经拥有非常先进的战斗机Bf 109了,但是纳粹空间为了应对未来敌国新战机的挑战,下令开发了Fw 190战斗机,它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其前期型号装备的就是BMW 801发动机。此外,BMW 801发动机还被装载在了德国空军的“万能轰炸机”容克斯Ju 88身上。

汽车之家

  除了活塞发动机,宝马还开发了一款喷气发动机BMW 003,世界上首台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密特Me 262的原型机机翼下面挂着的就是两台BMW 003发动机。不过这款发动机由于性能原因未能量产。

汽车之家

  二战之后,宝马并未放弃航空发动机业务,在1990年,它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股份有限公司(Rolls-Royce plc,注意,这不是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共同组建了宝马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公司(BMW Rolls-Royce aero engines,BRR),宝马在这个公司里占有50.5%的股份。他们共同开发了BR700系列涡轮风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曾为庞巴迪全球快车、湾流五型以及波音717等客机提供动力。2000年,宝马撤出BRR的经营,罗尔斯·罗伊斯取得合资公司的全部股份,BRR也被更名为罗尔斯·罗伊斯德国(Rolls-Royce Deutschland)。

奔驰

  自从1909年三叉星徽第一次出现以来,这个美丽的商标就蕴含了戴姆勒公司(今天奔驰公司的前身之一)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与威廉·迈巴赫的共同抱负——生产强劲的发动机将人们带向陆、海、空。

汽车之家

  其实早在三叉星徽诞生之前,戴姆勒公司就在为著名的齐柏林飞艇提供航空发动机了,这台最大功率15马力的发动机由威廉·迈巴赫设计,不过在迈巴赫离开戴姆勒公司自己创业之后,也把这个业务带走了。此后的另一个飞向天空的机会在一个不太美好的机遇下产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5年开始,戴姆勒公司为德军生产了大量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德国战败后,根据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戴姆勒公司只被允许生产汽车,而不可以再生产飞机。

汽车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给德国留下了大量的矛盾,1933年希特勒掌权之后又开始积极整顿军备,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而作为帝国工业骄傲的戴姆勒-奔驰公司(1926年由戴姆勒与奔驰合并组成,以下简称奔驰公司),自然成为了纳粹政府和军方关注的重点。二战期间,奔驰公司被要求生产了大量军事装备,包括各型装甲战车、步枪以及坦克、潜艇和飞机的发动机。

汽车之家

  DB 600系列航空发动机是奔驰公司在二战期间最著名的航空产品,因为它最主要的载体就是德国王牌战机梅塞施密特Bf 109。它是二战期间德国生产数量最多,同时也是产生王牌飞行员最多的战斗机。DB 600系列是一种V型12缸水冷发动机,它和它的众多衍生型号不仅装备了Bf 109,包括梅塞施密特Bf 110战斗轰炸机、Me 210俯冲轰炸机和亨克尔He 177重型轰炸机在内的多种德军主力战机也都使用了这个系列的发动机。

汽车之家

  此外,DB 600系列发动机还被授权给德国的盟友自行生产,日本爱知、川崎和意大利阿尔法罗密欧都曾大量生产这款发动机并将其装备到了本国的主力战机上。

  除了DB 600系列活塞发动机,奔驰公司还在二战期间对涡轮发动机进行了研发。DB 007(军方代号:ZTL 109-007)就是其中一款涡轮风扇发动机。不过这款发动机由于性能不达标以及设计过于复杂而在1944年下马,未能批量装备部队。

汽车之家

  战后,奔驰依旧保持着航空发动机方面的业务。接下来的事情由于这些公司频繁的更名以及兼并显得有点乱,您听我慢慢讲:1968年奔驰与MAN Turbo公司共同组建了一家专门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公司,第二年这家公司改名叫MTU。1989年MTU又与奔驰航空部门及其他几家公司共同组成了DASA(Deutsche Aerospace AG,德国航太公司),紧接着奔驰收购了梅塞施密特并将其纳入DASA,后来DASA的全称先后改为戴姆勒-奔驰航太(Daimler-Benz Aerospace AG)和戴姆勒克莱斯勒航太(DaimlerChrysler Aerospace AG)。2000年,DASA与法国宇航、西班牙CASA等公司合并组成EADS(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se and Space Company,欧洲宇航防务公司)。EADS拥有空中客车公司100%的股份,并在2014年更名为空中客车集团,它下辖空中客车、空中客车防务与空间、空中客车直升机三个子部门。如今空中客车集团已经是仅次于波音的世界第二大航空航天公司,同时也是继BAE集团后的欧洲第二大武器制造商。

3

第3页:布加迪/菲亚特

布加迪

  众所周知布加迪是一家超级跑车公司,旗下威航跑车曾经在“世界最快量产车”宝座上霸占多年。而威航与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战机同场竞速的场面相信已经深深烙进全世界车迷的心中。其实布加迪与飞机的缘分远远不止于此,因为这家法国汽车公司还曾经亲自打造过一架优美到没有朋友的飞机。

汽车之家

  1937年,可能是不再满足于地面上汽车比赛的速度了,法国著名赛车制造商布加迪的创始人埃托里·布加迪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参加德国飞机竞速大赛。为此,他请曾经有过合作的比利时设计师Louis de Monge加入布加迪公司,并要求他设计一款超越时代的竞速飞机。

汽车之家

  显然,Louis de Monge没有让布加迪失望,他的作品不仅超越了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就是放到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设计。流畅的机身上的主翼采用前掠翼,尾翼则开创性地呈Y字形布局,飞行员座舱完全融入进机身,这些前无古人的设计使它看上去仿佛是从科幻电影中直接飞出来的一般。

汽车之家

  这架名叫布加迪100P的竞速飞机不光外形超前,内部结构和技术也同样与众不同。它的动力来自两台布加迪赛车上的8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均为450马力,双发布局在飞机上是很平常的事,而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两台发动机串列放置在机身中部,通过两根传动轴与飞机头部的一对共轴反转螺旋桨相连。除此之外,这架飞机还可以通过空速和气压等因素自动调节襟翼,它的机身和机翼使用了多层不同密度的木材打造,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减轻重量。最终它的设计时速高达804km/h,而二战末期活塞战斗机的最高时速也不过600-700km/h。

汽车之家

  布加迪在1940年建造了一架样机,但是因为紧跟着法国遭到纳粹德国入侵,这架飞机并没有机会试飞。埃托里·布加迪意识到一旦这架飞机被德国占领军得到,那么自己苦心研发的先进技术就会被纳粹空军掌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下令将唯一一架布加迪100P飞机拆解,并将零件小心地隐藏在乡下的一间仓库里,直到战争结束德军也没有发现它。

汽车之家

  战后,这架布加迪100P的零件经过几次转卖,它的两台发动机也被移除。直到1971年,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将其外观修复完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它从来没有飞上过天空。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有一个由航空爱好者组成的团队正在努力将布加迪100P带到人们身边,他们使用与当年相同的材料,并通过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来一点点复刻这架飞机。希望他们一切顺利,让这个77年前的伟大梦想飞上21世纪的天空。

菲亚特

  创建于1899年的意大利车企菲亚特到如今已经横跨了三个世纪,和上面提到的很多“百年老店”一样,菲亚特的业务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熟悉的汽车。在一百余年的历程中,它的产品还涉及到铁路机车和车辆、军用车辆、农用机械以及飞机制造。

汽车之家

  菲亚特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制于1908年,不过显然它同样擅长生产汽车,到1910年菲亚特成为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然而在一战期间,菲亚特不得不将自己所有的工厂都用来为协约国生产飞机、卡车、机枪等军用物资。航空发动机也在此时开始大规模生产,代号为A10的发动机生产了超过1000台,在1914~1915年间被安装在多种机型之上,此外菲亚特还得到许可生产其他飞机公司的产品,包括卡普罗尼公司的三发轰炸机。

汽车之家

  一战结束后,菲亚特与意大利著名航空工程师Celestino Rosatelli在航空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在Celestino Rosatelli的帮助下,菲亚特的航空发动机在当时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例如,它的A14发动机以710马力保持了1917~1919年航空发动机的功率纪录;搭载菲亚特AS2发动机的Idromacchi M20飞机在1926年打破了水上飞机的速度纪录,并赢得了美国施耐德杯飞机竞速赛。在此期间,菲亚特还创造出了CR战斗机和BR轰炸机这两个著名的飞机系列。

汽车之家

  1931年开始,菲亚特任命一个年轻的工程师Giuseppe Gabrielli领导自己的航空技术部门,几年后,他设计出的G.2客机将菲亚特带进了民航领域。随后菲亚特又先后推出了更先进的双发单翼客机G.18和APR.2,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它在欧洲民航中的地位。

汽车之家

  虽然菲亚特在1937年就开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单翼单座战斗机,但是直到二战爆发之后的好几年,意大利空军的主力战机依然是老旧的双翼飞机菲亚特CR.32和CR.42,这使得意军在英国皇家空军的飓风战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1942年,菲亚特研制出了最新的战斗机G.55 “人马座”,这是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就连德国空军都对它很感兴趣,但是因为产量实在太少,列装得又太晚太晚,所以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汽车之家

  经过了难熬的二战,菲亚特对自己的航空业务做了一些调整,1951年他们开发出意大利首架喷气式飞机菲亚特G.80。这一时期,菲亚特也是北约组织中唯一一个得到美国F86战斗机生产许可的欧洲公司。同样在上世纪50年代,它也在为一个北约的招标项目研制了G.91轻型对地攻击机。1964年菲亚特航空部门从菲亚特分离,成为一个独立公司。1989年菲亚特航空由Fiat Aviazione更名为Fiat Avio,与欧洲和美国的飞机制造商在军事和民航方面开展了很多合作。1998年在意大利政府的主导下,菲亚特航空收购了阿尔法罗密欧的航空部门。此外,菲亚特航空曾与其他航空公司在1969年创办了Aeritalia,后者在1990年改组为Alenia,而Alenia是欧洲台风战斗机项目的成员单位。

4

第4页:劳斯莱斯/迈巴赫

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是世界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甚至,有时候它已经成为了“豪华”两个字的代名词,因为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游艇中的劳斯莱斯”、“家电中的劳斯莱斯”这种说法。其实劳斯莱斯那迷人的双R商标并不是只有在汽车上才能找到,它更出现在了翱翔在天空中的飞机发动机上。

汽车之家

  像很多欧洲车企一样,劳斯莱斯制造航空发动机也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时的劳斯莱斯被要求为军方研制航空发动机,它在1915年研制出了劳斯莱斯Eagle V12缸发动机,它被安装在亨德里·佩奇Type O轰炸机以及一些其他的军用飞机上。同时这还是第一台完成不停顿横跨大西洋飞行的航空发动机,1919年,英国飞行员Alcock和Brown驾驶搭载劳斯莱斯Eagle的维克斯维米轰炸机历经连续72小时的飞行从加拿大纽芬兰横跨大西洋抵达爱尔兰。

汽车之家

  迫于战争压力才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劳斯莱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一战期间协约国飞机上一半的航空发动机都来自劳斯莱斯。到了1920年代,航空发动机已经成为了劳斯莱斯最主要的业务。1935年推出的劳斯莱斯梅林(Merlin)发动机,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英国的顽强精神。

汽车之家

  二战期间,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及其后续型号被装备在英国飓风、喷火战斗机以及双发的哈维兰蚊式轰炸机、四发的兰卡斯特轰炸机上,不列颠空战中它帮助英国皇家空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使英伦四岛免受纳粹践踏。同时它还帮助美国P-51D野马战斗机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场上成名立万。截至二战结束,劳斯莱斯一共生产了超过16万台梅林发动机。毫不夸张地说,劳斯莱斯梅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立下了不世之功。

汽车之家

  劳斯莱斯涡轮发动机的生产始于战后,和它的活塞发动机普遍使用猛禽命名不同,涡轮发动机的名字都来自英国的河流名,以示这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源源不绝。早期最重要的产品是Dart和Tyne两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它们被安装在Armstrong Whitworth AW.660、Avro 748以及Breguet Atlantique、Transall C-160等飞机之上。涡轮风扇发动机Spey诞生于1964年,它曾为大名鼎鼎的霍克薛利三叉戟客机提供动力,此外湾流II、福克F28客机以及F-4幽灵II战斗机也都搭载了这款发动机。

汽车之家

  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美国飞机制造商洛克希德决定借助一款三发宽体客机回归民航市场,这就是洛克希德L-1011三星客机,它与竞争对手道格拉斯DC-10的结构一致,最大的区别就是将会采用更高效的劳斯莱斯RB211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拥有先进的三转子设计,并且内部使用了很多碳纤维材料,这让它获得了当时同类发动机中最佳的推重比。然而过于先进的理念带来了生产方面的困难,劳斯莱斯为其投入了太多的资金,最终在1971年拖垮了自己。由于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同年2月它被英国政府国有化,这才不至于破产解散。

  RB211的麻烦带来了两个影响,最直接结果的是洛克希德L-1011客机延迟一年交货,此时的市场早已被道格拉斯DC-10占据,错失先机的洛克希德在L-1011项目后彻底放弃了令它一再受伤的民航市场;此外劳斯莱斯的困境导致了汽车业务被分离为独立的劳斯莱斯汽车(Rolls-Royce Motors),而生产航空发动机的母公司Rolls-Royce Ltd.的中文译名则更多的被称为罗尔斯·罗伊斯。

汽车之家

  此后罗尔斯·罗伊斯凭借遄达(Trent)系列涡扇发动机等产品的成功,逐渐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而同样挂Rolls-Royce商标的劳斯莱斯汽车则在2003年之后在宝马旗下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复兴。

迈巴赫

  正如之前讲奔驰航空发动机时提到过的,威廉·迈巴赫设计的戴姆勒发动机飞上蓝天的时间要追溯到飞机诞生之前的齐柏林飞艇时期。此后在1907年威廉·迈巴赫离开戴姆勒,并于两年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此时这家公司还不叫“迈巴赫”,而是叫做Luftfahrzeug-Motorenbau GmbH,这个德文名字的字面意思就是“航空发动机公司”,它最主要的业务就是为专门齐柏林飞艇提供发动机。

汽车之家

  诞生于1900年的齐柏林飞艇是人类对于飞行的探索,流畅的线条和巨大的身姿让每一个亲眼见过它飞翔的人都被深深折服。同时由于载重量大、对机场要求低、成本低廉、飞行平稳,齐柏林飞艇在初期的航空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在军事领域,德国空军的齐柏林飞艇在一战时期完成了很多对英国的侦察和轰炸任务,而英国皇家空军早期的飞机则对这个庞然大物毫无办法。

汽车之家

  齐柏林飞艇的成功自然要归功于它的创造者费迪南·冯·齐柏林伯爵,而迈巴赫在动力系统方面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在迈巴赫为齐柏林飞艇提供的航空发动机中,Mb.IVa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型号。在它之前,航空发动机最大的天敌就是飞行高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功率输出会大幅下降。而迈巴赫Mb.IVa是世界上首款专门克服这个缺点设计的航空发动机之一。

汽车之家

  迈巴赫Mb.IVa不仅为LZ105~LZ114号齐柏林飞艇提供动力,还被广泛装备在许多飞机上。其中包括齐柏林Lindau和齐柏林Staaken的部分飞机(没错,齐柏林不光制造飞艇,也生产飞机),此外德国著名飞机制造商亨克尔的首款单翼飞机He 1也使用了迈巴赫Mb.IVa发动机。

汽车之家

  1928年9月首飞的LZ 127齐柏林伯爵号飞艇长达236米(比3架空客A380加起来还长17米),在5台557马力的迈巴赫VL-2发动机的驱动下可以达到128km/h的最大速度。这也是迈巴赫最后一次为齐柏林飞艇提供发动机了。在LZ-129兴登堡号飞艇于1937年发生致命空难后,全球的飞艇业务急转直下,最终被飞机所取代。

汽车之家

  飞艇没落之后,迈巴赫也逐渐淡出了航空发动机领域,二战期间它为德国生产了大量坦克和装甲战车发动机。战后汽车业务的不顺利让它很快陷入停产的境地,最终这家风雨飘摇的公司在1960年代被奔驰集团收购。

5

第5页:欧宝/萨博

欧宝

  欧宝是一家创办于1862年的老牌德国工业企业,创办初期它靠生产缝纫机获得成功,并在1902年涉足汽车制造,到了1914年它已经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了。由于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欧宝曾在1942年开始被要求为纳粹空军生产飞机配件。但是这还不是我们今天讲到它的主要原因,因为在航空领域欧宝还有着更加“疯狂”的举动——制造火箭动力飞机。

汽车之家

  Fritz von Opel,欧宝创始人Adam Opel的孙子,出生在汽车世家的他有着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不同的特殊爱好——火箭发动机。起初,他尝试赛车上安装火箭发动机,1928年5月,他的欧宝PAK.2型火箭汽车在固体燃料火箭的驱动下达到了惊人的230km/h极速。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做法却给欧宝汽车带来了极大的宣传效果,也为Fritz赢得了“火箭Fritz”的绰号。接下来他趁热打铁,在随后实验了火箭动力火车之后,又将目光锁定在了航空领域。

汽车之家

  Fritz邀请火箭先驱Friedrich Sander和Max Valier加入自己的团队,并在一架利比希Ente滑翔机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首架火箭动力飞机。这架飞机拥有两台可以喷射30秒的火箭发动机。首次试飞只开启了一台发动机,从起飞到降落都得非常成功。紧接着他们开始试验同时使用两台发动机,当试飞员Stamer打开点火开关后第一台发动机顺利喷射并推动飞机向前,然而此时第二台发动机却发生了严重爆炸。大火包围了整个机尾并迅速向前蔓延,而飞机却直到第一台发动机的燃料耗尽后才得以停下,所幸试飞员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汽车之家

  这次失败并没有浇灭Fritz的热情,他又买了一架滑翔机,并对它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驾驶舱位于机身最前端,机翼则被放到机身后部,同时为了避免火箭尾焰对机尾产生影响,尾翼被用支架高高举起。这架飞机被命名为欧宝PAK.1,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架专门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

汽车之家

  与上一次不同,这次Fritz并没有雇佣试飞员,而是自己亲自担纲试飞工作。1929年9月30日,在六名助手将飞机推到20米的导轨起点后,30岁的Fritz转动启动旋钮点燃火箭,欧宝PAK.1在导轨上迅速加速并成功升空。在经历了75秒的飞行之后,Fritz在没有任何动力的情况下将飞机成功着陆。此后欧宝又建造了一架火箭动力飞机,但是并没有继续飞行。

汽车之家

  火箭动力和飞机的实验大大提升了欧宝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对它的汽车业务起到了推动作用。而随着Fritz的离开,欧宝停止了对飞机的研制,将精力都投入到了汽车的市场中。尽管如此,在世界航空的史册上,欧宝还是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萨博

  萨博的英文名称SAAB源于1937年创办的Svenska Aeroplan AB(瑞典语:瑞典飞机公司)的缩写。在众多与航空有关的车企之中,萨博汽车可以称得上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了。事实上,这源于萨博汽车多年来对自己航空血统的高调宣传,“贴地飞行”、“Born from Jets”(诞生自喷气飞机)都是萨博惯用的广告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萨博的在航空领域的作品的确是可圈可点,值得拿来说一说的。

汽车之家

  瑞典并未经过大战的洗礼,但是它的军用飞机却并不逊于那些久经战阵的国家。1938年设计,1942年首飞的萨博18轰炸机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款中单翼双发的中型轰炸机,它采用了H型双垂尾设计。萨博18的机组由三人组成:飞行员和领航员位于飞机头部突出的驾驶舱中,而投弹手则是坐在机鼻上的全景玻璃座舱里,以便获得更好的视野。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使得萨博18在瑞典空军中被广泛地当作侦察机使用。

汽车之家

  1945萨博开始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萨博汽车在此时成立,四年后推出的萨博92是它的首款汽车产品。1950年代,萨博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制造计算机。只不过这个计算机是为飞机提供导航的飞行电脑,到了60年代,萨博开发的航空电脑已经可以卖到欧洲多国了。

汽车之家

  萨博29是瑞典空军也是萨博的首款专门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它的外形看起来异常呆萌,短粗圆滚的身材给它带来了一个不怎么雅观的绰号:“Tunnan”(瑞典语,意为圆桶)。但是你不要被它的外观欺骗,因为这个“桶”在天空中的表现非常快速、灵活。在上世纪60年代的刚果维和行动中,优异的战绩为它赢得不少赞赏,多国观察员一致认为萨博29是一款性能出色的战机。

汽车之家

  “圆桶”之后,萨博又先后推出了萨博32“矛”,萨博35“龙”以及萨博37“维京”式战斗机。而1997年列装的萨博JAS 39则是萨博战斗机序列中的最新成果。它的设计出众、性能优异,因此与欧洲“台风”、法国“阵风”被合称为欧洲战机三雄。萨博将JAS 39视为骄傲,因此特地选取自己商标中的“鹰狮”(Gripen,西方传说中的神兽,在魔兽等游戏中被翻译成“狮鹫”)作为它的绰号。

汽车之家

  除了战斗机,萨博还使瑞典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之一。预警机作为空中作战的“神经中枢”能够成倍放大战机的作战能力,是一个国家空军科技含量最高的军中“重器”。萨博340“百眼巨人”预警机以及最新的萨博2000“爱立眼”预警机都是国际预警机市场中的热门产品。

汽车之家

  2000年美国通用汽车完成了对萨博汽车的收购,但是后者显然是被通用玩坏了。2008年通用遭遇危机之后,北汽集团取得了萨博三个整车平台和发动机、变速箱技术。此后萨博汽车几经转手,最终在2012年被NEVS公司收购,但是同年“鹰狮”商标持有人斯堪尼亚宣布拒绝授权萨博汽车的新东家继续使用自己的商标。这家曾经享誉车坛数十年的汽车公司如今却连自己引以为傲的商标都不能再使用了,实在令人扼腕。

6

第6页:世爵/斯柯达

世爵

  1880年Jacobus和Hendrik-Jan Spijker兄弟创办了世爵公司,1899年他们开始涉足汽车制造,并于第二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汽车。这家荷兰汽车制造商的车标让人一看便知道它跟飞机的紧密关系,因为在这个车标中不光有代表汽车的条辐车轮,还有一个象征飞机的螺旋桨横贯其上。

汽车之家

  1914年3月,经营不善的世爵被迫进行重组,它的名字也被改作荷兰汽车与飞机公司。这一年它推出了一款新型汽车13/30 C1,同时也开始为荷兰军方制造飞机。世爵汽车上车轮+螺旋桨的商标也正是此时确定的。

汽车之家

  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荷兰当时的身份是中立国,但是也有必要保持一支有效的空军来防止战火蔓延到自己的国土上。然而这时节欧洲各国激战正酣,荷兰根本无法进口到军用飞机。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军火代理找到了世爵,请求它生产一款本土战斗机,于是就有了世爵V.1。这是一架开放驾驶舱的双翼飞机,一台82马力的星形发动机为其提供动力。1917年3月,这款荷兰首架国产军用飞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首飞。然而在试飞过程中却暴露出动力不足的缺陷,由于此时的荷兰无法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动机,所以世爵V.1项目只好作罢。

汽车之家

  一战后期的世爵V.2战斗机和V.1一样是一架单座单发双翼战斗机,由于中立国的身份,荷兰这架飞机在整个一战期间一直不为外界所知。191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了战后的第一个航展:Eerste Luchtverkeer Tentoonstelling,在这次航展上世爵带来了它的V.2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仅仅搭载了一个小发动机,却能完成回环动作,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荷兰为它在本国和殖民地的军队采购了78架世爵V.2战斗机用来训练飞行员。

汽车之家

  此后世爵又推出了世爵V.3和V.4战斗机,但都是老式的双翼战斗机。由于汽车业务的持续下滑,世爵公司在1926年关闭了自己的生产线。1999年,荷兰商人Victor Muller和Maarten de Bruijn得到世爵商标的使用权,使这个沉睡了七十余年的汽车品牌获得了重生。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新世爵公司除了品牌之外,与七十年前的那家世爵公司并没有任何联系。

斯柯达

  斯柯达汽车的前身斯柯达工厂是捷克国宝级的工业企业,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它的规模庞大,还因为它有着比捷克建国还要早100多年的建厂史。斯柯达工厂的建立最早要追溯到1859年,旋即在1869年被Emil Škoda买下,此后被定位为奥匈帝国领先的武器生产商。

汽车之家

  一战爆发时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了奥匈帝国最大的兵工厂,战争期间它为本国陆军和海军生产重炮和弹药。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遭到分裂,斯柯达所在的地区变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此时它的业务也从单一的军火生产转向多种经营,主要产品涉及铁路机车、铁路客/货车辆、轮船、蒸汽轮机以及飞机等方面。其中包括在1920年代生产的斯柯达D.1战斗机。

汽车之家

  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前被德国吞并,斯柯达也跟着成为了纳粹的兵工厂。1942年德国帝国航空部在布拉格郊外的斯柯达工厂成立了斯柯达Kauba飞机制造厂,由奥地利工程师Otto Kauba负责设计研发试验飞机。

汽车之家

  相信很多人都对二战末期纳粹空军那些设计大胆、长相怪异的飞机印象深刻。斯柯达Kauba正是这些“秘密武器”的试验场之一,它的最主要职能就是提出并验证这些犹如神来之笔的设计想法。斯柯达Kauba的首个产品斯柯达SK V1/V1A就是这么一个怪异的设计,它的机尾只有一个垂直尾翼,而水平尾翼则拖在主翼两端的后面。这个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制造一种无人驾驶的飞弹,但是因为存在一些缺陷最终没有量产。

汽车之家

  这之后斯柯达Kauba又陆续开发了SK V2~V8试验飞机,其中最接近量产的就是斯柯达SK V4,这是一架采用传统下单翼布局的单发单座战斗机。德国帝国航空部认为斯柯达SK V4具有很大的潜力,于是下令批量生产这款战斗机,并且为其指定了军方代号Sk 257。但是由于量产型号未经过空军质量认证,最终它并没有被装备到纳粹部队。

汽车之家

  1944年的斯柯达SK P.14属于纳粹空军为了最后一搏开发的“末日战机”。它在纳粹空军最高指挥部的命令下设计,并由Silbervogel空天轰炸机的设计师Eugen Sänger参与建造。斯柯达SK P.14采用一具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为了提高速度它没有设计起落架,却而代之的是一部在起飞后即抛离的三轮支架。此外由于冲压发动机纵贯整个机身,飞行员需要采取趴着的姿势驾驶这架飞机。几个月后这个项目被取消,并没有一架完整的SK P.14飞机被生产出来。

汽车之家

  东欧剧变之后,斯柯达的业务受到很大冲击。1991年德国大众汽车入股斯柯达的汽车部门,随后在1999年买下了斯柯达汽车的全部股份。


航空知识小科普:

  本文中涉及到一些航空术语,不熟悉的朋友们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以下是我针对前文提到的航空知识做的一个小科普,希望能对您阅读本文有所帮助。

汽车之家


全文总结:

  欧洲是汽车的诞生地,更是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不幸的是,它还是那个时代世界纷争的中心。 近代以来断断续续持续了几十年的战乱,使得欧洲大地上的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或自愿或被迫地从事过航空尤其是军用航空装备的制造。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雷诺、沃尔沃等很多车企也都接触过这个领域,只是他们的影响力或原创度不如上面这些公司高,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欧洲与天空有缘的车企就讲到这里,那么欧洲之外的国家,尤其是汽车工业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公司和品牌中有哪些曾经飞上过蓝天呢?咱们下期接着聊。(文/图 汽车之家 王勐)

向编辑王勐提问
文章标签: 精彩汽车生活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分页浏览模式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