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汽车生活 正文

中国汽车城——重庆篇之城市交通变迁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1

重庆公共交通工具的兴衰

  [汽车之家 精彩汽车生活]  在《中国汽车城——重庆篇之汽车工业的发展》中,我们回顾了从1958年打造出第一辆长江牌吉普车至今,重庆汽车工业60年的成长历程。本文我们继续聚焦重庆,来聊聊“山城”交通的变迁。

汽车之家

一、重庆公路、铁路建设及创新治堵方式

汽车之家

  重庆,既以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而主城夹两江(长江、嘉陵江)、拥群山的特殊地理环境,更是造就了当地独特的交通体系。1927年,重庆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由通远门外七星岗至曾家岩,全长3.5公里。重庆第一条铁路是1934年建成的北川铁路,而1952年通车的成渝铁路则是新中国的首条钢铁大动脉。

汽车之家

  成渝铁路建成后,在国家领导同志的指示下,1959年,重庆建起了连接成渝铁路与川黔铁路的第一座跨长江铁路大桥,使天堑变通途,川渝与滇黔桂各省之间的物资运输由此省去了耗时费力的车船转运过程。1966年,重庆首座跨嘉陵江公路大桥竣工,结束了市民只能靠轮渡过江的历史。1980年,重庆又建成了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公路大桥。

汽车之家

  1985年投入使用的牛角沱立交桥,作为重庆第一座互通式立交,开创了巴渝立体交通的新纪元。1986年开工建设的机场路是重庆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最初按一级公路设计,1992年封闭改造后,成为重庆第一条高速公路。1994年通车的中梁山隧道,是重庆主城穿两山(中梁山、铜锣山)的第一条隧道,也是当时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

汽车之家

  如今,重庆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4.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023公里,主城道路里程4825公里,主城跨江大桥总数29座,立交230座,穿两山隧道16座。全市铁路运营里程237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总长381公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另一组数据,2017年,重庆主城汽车拥有量为134.6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突破百万,达到108.2万辆。

汽车之家

  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堵车问题也愈发严重。重庆主城的道路条件又特殊,桥梁多、隧道多,堵车的地方往往就在上桥和进隧道的瓶颈处。为此,重庆交巡警研发了一套“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就是给每条车道都设置一个红绿灯,交替放行。这种根据重庆山地特色进行的创新,提高了路网运行效率,重庆主城已设置32处,并开始在全国推广。

二、重庆公共交通工具的兴衰

汽车之家

  重庆公共交通的历史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3年,重庆只有1辆柴油公交车,在主城曾家岩至七星岗一段营运。1938年,重庆轮渡的第一条航线储奇门至海棠溪线开通。临解放时,重庆城市公共交通达到公交车11辆,轮渡15艘和缆车1条。相比各地较为常见的公交车和轮渡,缆车是极具重庆特色的交通工具,解决了爬坡上坎的问题。

汽车之家

  我国第一条客运缆车为重庆望龙门缆车,它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人主持设计,1945年通车运行。在兴建望龙门缆车之前,乘客从江边的轮渡码头入城要爬几百步石阶,客运缆车的出现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望龙门缆车轨道全长178米,垂直高差46.09米,初期日客运量7000人次左右,后来几经改造,日均运送旅客1.3万人次,最高达1.7万人次。

汽车之家

  1953年建成的两路口缆车,是重庆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客运缆车。它连接着两路口与菜园坝火车站两个交通要道,初期日客运量9000人次,改造后日输送旅客达5.8万人次。此后,储奇门、临江门、龙门浩、朝天门等码头集中地均建起了缆车。其中1964年建成的长寿西岩关缆车线,全长282米,上下高差110米,为西南地区长度最长、坡度最陡的缆车。

汽车之家

  1956年,重庆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驾驶员全部为女性。1959年,该线路成立了“红姑娘客运队”, 她们头戴贝雷帽,身穿黑色解放装、绿色裙子,或泡泡纱做的连衣裙,英姿飒爽,成为不少女同胞模仿的对象。该客运队是服务山城人民的公交明星,曾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还受到了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

汽车之家

  重庆地处能源储量丰富的川东天然气气田,70年代起,由于燃油供应紧张,重庆部分公交车改装为使用袋装天然气的代燃料车,并在柏树堡、土桥修建了加气站。这种公交车使用的是未经加压或低温液化处理的天然气,由于头顶一个大气包,因此也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气包车。70年代末,为了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重庆出现了铰接式公交车(汽车、无轨电车、气包车)。

2

重庆对未来智能交通的探索

汽车之家

  1978年,重庆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成立, 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划拨的20辆上海牌小轿车、5辆旅行车正式投入营运。这些出租车当年都只能在牛角沱一带等活,通过一个统一的叫车、派车电话,实现业务的接单和转达。另外,重庆最早的出租车不打表计费,乘客和司机谈好价格后才上车出发。进入80年代后,菲亚特126P、拉达、波罗乃茨、伏尔加等相继进入了重庆出租车市场。

汽车之家

  为了方便乘客往来渝中区和江北区,1982年,重庆修建了国内首条跨江客运索道嘉陵江索道。该索道跨度为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日均客流量为1.2万人次,最多时达到2.54万人次。1987年,重庆又投入运营了第二条跨江客运索道,连接渝中区和南岸区的长江索道。该索道全长1166米,最大载客量80人,日运客量1.05万人次。

汽车之家

  1986年,我国第一部城市客运电梯凯旋路电梯建成投用,它连接着下半城的凯旋路和上半城的新华路,高11层,车厢乘员20人,提升高度32.5米。高峰时期,凯旋路电梯日运载量达到1.4万人次,方便了重庆上下半城的人流往来。1996年,皇冠大扶梯取代两路口缆车,连接起两路口和菜园坝火车站。皇冠大扶梯全长112米,提升高度52.7米,最大载客能力为1.3万人次/小时。

汽车之家

  随着重庆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城市交通状况的变化,1993年起,重庆公交车开始逐步淘汰铰链车。1994年,气包车全面停止使用,同年,重庆首座压缩天然气(CNG)充气站落成,为CNG公交车、出租车的推广创造了条件。90年代,重庆的出租车以红色夏利、奥拓为主,1997年,重庆出租车首次安装了电子计价器。2000年,羚羊出租车投放主城,重庆出租车正式进入黄色时代。

汽车之家

  2004年,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动物园”段开始试运行。该线路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运行噪音低、综合造价省等优点,其因列车在李子坝站穿楼而过闻名全国。如今,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6条,其中2、3号线为跨座式单轨,其余为地铁,开通站点154个,总里程达264.3公里。

汽车之家

  同样在2004年,无轨电车退出了重庆历史。2005年,重庆主城天然气公交车保有量达4967辆,占公交车总量的91.4%;天然气出租车6190辆,占出租车总量的95.8%。2008年,天语SX4出租车进入重庆,很快成为主城出租车换代产品。2010年,重庆在公交线路上正式批量使用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2012年,重庆主城公交车拥有量达7982辆,出租车11934辆。

汽车之家

  2015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出行平台在重庆迅速抢占出租车客运市场,1.2万辆在案登记的网约车,通过专车、快车、顺风车、拼车等各类服务模式,为广大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和冲击,重庆传统出租车行业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在启用新车型启悦的同时,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推进两种业态融合发展。

汽车之家

  今日的重庆,公交车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为43.7%,私家车占比34.3%,轨道方式占比14.6%,主城两江四岸主要的过江通道依赖于跨江大桥,而轮渡仅剩朝天门至洋人街一条航线了。在重庆轮渡最辉煌的时候,曾有轮渡近40艘,过江航线多达19条,日均乘客量超10万人次。与此同时,缆车、索道等承载着老重庆记忆的交通工具也几近消亡,唯一留下的长江索道已变为旅游景区。

重庆对未来智能交通的探索

汽车之家

  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重庆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同样积极进取。今年3月,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出台法规、允许自动驾驶汽车“有条件”进入公共道路开展测试的城市。4月,来自长安、百度、一汽、东风、广汽、吉利、北汽福田7家车企的自动驾驶汽车,获得了重庆首批可上路测试的试验牌照,礼嘉环线成为首个开放测试路段。

汽车之家

  5月,专注分时租赁运营的盼达用车,与百度在重庆两江新区启动了自动驾驶示范园区,落地共享汽车一键召唤功能,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车来找你”的自动驾驶商业试运营项目。 园区内共有6辆盼达共享汽车搭载了该技术,通过盼达用车APP,即可召唤到盼达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实现了在共享汽车领域从人找车到车找人的转变。

  结语:山城、江城的独特地势,孕育了重庆丰富多样的交通方式。不过,随着公路、轨道的飞速建设、私家车的逐渐普及,轮渡、缆车、索道等独具特色的传统交通工具,正悄悄远离重庆人的生活。为了保留下珍贵的记忆,目前,朝天门缆车已确定在原址复建,嘉陵江索道的复建工作正处于选址阶段,“水上公交”体系的恢复也已被提上日程。(文/汽车之家 李伊文)

文章标签: 精彩汽车生活
文章导航
分页浏览模式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