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力及驾驶感受
动力系统,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大多数人最关心的就是动力系统。宝马i3搭载一套由12个蓄电池单元组成的8个蓄电池模块组。电机最大功率为125千瓦,约172马力,最大扭矩为250牛·米,官方公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2秒,电池充满电后能行驶130公里左右。
宝马i3在城市中驾驶非常灵便,动力的的输出积极而线性,电动机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即便是突然加速它的反应也相当快速,没有任何的迟疑。车内噪音很小,电动机在中低速中只有极为微小的电流声,并不会让人产生烦躁的感觉。另外,电动车的驾驶其实也同样需要一定的技巧。
所谓的驾驶技巧很容易掌握,i3有一套聪明的能量回收系统,它完全可以起到刹车的作用。系统对刹车踏板的深度非常敏感,踏板深度由深变浅,能量回收系统即开始工作,但此时的回收属于“涓流回收”,能起到制动作用但不强烈。当脚完全离开油门踏板时,能量开始大幅度回收,此时的制动感明显,而且它最终可以将车完全停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仅依靠油门踏板控制车速,在试驾的一百多公里中我们几乎很少用到刹车。
电动车的设计初衷主要是解决城市出行问题,高速并不是它的强项,主要原因是速度过快会加大电量的消耗。i3在高速上的动力表现同样出色,即便是以10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继续急加速,它依旧能有很快的响应,而且动力的释放同样积极有效。只不过高速下较高的车身受到侧风的影响偏大,晃动稍显明显。
i3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它呈现出标准的欧系车调校风格,悬架富有韧性,路感清晰,转弯中的支撑也很扎到位,整体表现非常扎实,没有因为纯电动车的特殊身份就忽略了驾驶感受。
● 如何充电?
购买i3时会随车配一套家用充电盒,连接家用电源即可完成充电。当然也可以选择安装充电桩进行高效的快速充电。在欧美一些国家公共充电桩的设施已经很完善,车主可以随时到充电站对车进行快速充电。目前在美国宝马还推出了太阳能车棚,通过太阳能贮存电能,然后为车辆充电,当贮存的电能耗尽后会自动切换至电网用电继续充电。
● 关于强大的App
宝马提供了与车辆关联的App软件,里面有非常强大的信息以及人性化功能选项。
1.车辆状态:通过软件可以查看车辆状态,比如电量、续航里程、车窗车门状态等等。
2.控制车辆:可远程遥控车辆鸣笛、开灯、锁车、解锁。
3.控制充电:通过手机控制是否进行充电,以及充电时间。
4.预热和冷却电池:当室外气温过高或者过低时,驾驶员在出发前即可通过手机发出命令让电池预热或者打开空调为电池降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电池在正式出发时处于合理、正常的工作温度,避免能量浪费。比如:温度过低,如果不进行预热就行驶,电池处于低温状态下效率会降低,影响行驶里程。
5.寻车并规划取车路线:如果车主的车停在较远地方的充电站,可以通过手机寻找车辆的位置,系统会为其规划出合理的取车路线,比如:步行,或步行转乘公交。
6.规划出行路线:车主可以通过手机提前规划出行路线,如果距离较远,超出了车辆当前电量的续航里程,系统同样会规划处这样一条线路:将车开到离目的地最近的充电站或者停车场,然后给出乘坐公共交通的方案。
之所以称之为强大的App是因为它的功能非常完善,前4种功能都比较常见也比较常规,能体现绿色出行设计理念的是后两个功能,系统会为车主提供合理的出行方案,并结合了公共交通,不得不说宝马在这点上做的相当完善。
● i3如何保养
由于没有了内燃机结构,所以电动车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常规保养,基本上以检查为主。在德国本地,i3的保养检查周期为两年,每两年客户需要到经销商处进行刹车系统、空调滤芯的检查和更换,同时对悬架和轮胎进行常规检查。电动车后期的使用和保养成本是非常低廉的。
● 宝马对电动车提供哪些服务?
为了解决行驶里程短的问题,宝马可为车主提供临时长途代步车。假如车主需要一次长途行驶,或者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搬运,那么i3确实不合适,它的满电续航里程只有140公里左右,而空间也并不适合规模性的搬运大件物品,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车主可向宝马申请临时代步车。
如果途中由于电量耗尽而抛锚,宝马可提供移动充电车进行应急充电服务,这也算是救援的一项吧。不过以上两点都是国外目前的政策,引进国内后会有什么样的调整目前不得而知。
● 国外电动车的发展进程如何?
我们的试驾地点被选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这里的政府非常支持绿色出行,除了鼓励骑自行车外,也同样鼓励低排放的汽车。在这里电动车是免除一些税费的,而且阿姆斯特丹的充电设施近几年发展相当快速,共有700个公共充电桩,在一些大型停车场都配有电动车专用充电停车位。老城区的停车资源非常紧张,而且价格很高,有的地方每小时5欧元,而老城区内的电动车停车位是免费的。其他一些国家对电动车都有一定的优待,通常都是税费和补贴,从政府层面就在大力发展这种绿色出行方式。
总结:
就产品本身和宝马提供的服务而言相当完善,车辆有非常高的实用性、驾驶感受和经济性,厂商也提供了细致可靠的服务,在国外电动车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而国内想真正推行确实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1.政策支持,新能源车(含混合动力)售价普遍偏高是国内市场的现状,而政府有没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和支持。国外很多政府都给新能源车很大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减免税费和资金补贴,从政府层面就大力支持发展,而国内呢,地方政府对电动车有一定的资金补贴,但补贴过后的价格依旧很高,与常规动力汽车相比无吸引力。
2.配套设施,国外已经开始大力兴建充电桩和快速充电站,这些充电桩大部分都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电动车基本不会有太多顾虑,很容易就能找到快速充电的地方,半小时充到80%,起码应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国内呢?需要层层申报审批,公共充电站更是龟速发展。
总的来说,这些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未来的发展路线和已成型的产品就在眼前摆着,其实就看政府想不想去认真地做,百姓想在汽车上为环保做贡献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来帮助,希望不久的以后电动车能真切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图/摄影 汽车之家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