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涡轮增压+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320马力,最大扭矩400牛·米,参数很棒,甚至强于部分对手的入门级6缸发动机。然而,人们的诟病不是没有道理,购买百万级的车型,消费者对动力总成的要求不再只是“动力够就可以了”。噪音、振动对豪华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来自爱信的8速自动变速箱被装配在全新XC90身上,这台变速箱露面的次数远不及ZF的8AT。而且,说实话之前我们与它的几次谋面都“有点不愉快”,因为它在换挡逻辑和顿挫控制方面的表现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不过现在下结论还太早,没准它这次会给我们惊喜。
四驱系统:瀚德五代
与讴歌MDX一样,XC90采用这个级别少有的横置发动机布局。它使用了与不少沃尔沃车型一样的瀚德五代四驱系统,中央差速器为多片离合器结构,前后桥均装备开放式差速器,轮间限滑依靠电子辅助系统完成。日常行驶时更多动力会被分配给前桥,趋近于95:5(由于后桥一直有一定动力,它应该属于全时四驱系统),车辆基本呈现前驱特性。需要时,中央差速器会将更多动力分配给后桥,最多可实现前后桥50:50的动力分配。
有点可惜,空气悬架并非全系标配。根据现有资料,应该只有智逸版的5座和7座车型没有。我们的试驾车带有空气悬架,它不单可以在各个驾驶模式下自动调整底盘高低,还能通过操作后备厢侧壁的按钮主动调整后悬架的高低,以方便搬运大件行李到后备厢。
『后悬架高低主动调节功能展示』
刚刚上手,科技让人震惊
坐进驾驶舱,先调整坐姿。XC90的座椅可调项目很多,除了常规的调节之外,座垫可以向前延伸不少,腰部的侧向包裹也可以调节,而且所有调节都是电动的,调好之后座椅对身体贴合得非常好,只是它略有些偏硬,没那么舒服。不给力的地方在于方向盘,全系都是手动调节的,对于百万级车型来说这一点无法让人接受。
这台车给人不明觉厉的感觉,上一次我有这种感觉时好像也坐在一辆沃尔沃里,原因和这次一样——诸多的电子辅助系统让人有些眼花缭乱,跑在路上全车各个屏幕、指示灯不时会传递给你各种信息。因为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安静的监视着这辆车周围所有方向的交通情况。不适应那些信息的时候它们可能会让人有些慌张,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很好用、很有用的。这一部分我们会在下一页内容中详细说明。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ACC自适应巡航的一个扩展功能——理论上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跟车功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你可以开启它,这两个条件是:车道线清晰且前方有车。下面的视频里我只是坐在座椅上,对车没有任何操作,双脚放在地上,双手 拿着手机拍摄。可以看到车会自动加速、减速、停车、起步(如果在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开启状态下发动机自动熄火了,则需要点一下油门起步。开启自动驻车的话,也需要点一下油门起步)、转弯。
只要上面说的两个条件都满足,它就会一直跟着走,且保持在车道中间。如果前方车辆并线了,或者到路口它转弯了,没有车道线了,则功能会失效,需要驾驶员介入控制。如果时速超过50km/h,系统会提示驾驶员控制方向盘,然后在几秒钟之后退出工作。也就是说它的工作时速是0到50km/h,范围并不大。但这已经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理论上可以“永久自动驾驶”的汽车了。
『跟车功能体验,期间驾驶员对车无任何操作』
驾驶:4缸发动机确实不够给力,变速箱则给人惊喜
也许是得益于机械增压系统,发动机的低转速动力响应很不错,再加上涡轮增压器的配合,4缸发动机加8速变速箱的组合,推动这么大一台SUV并不显得吃力。不过这只是在时速较低的城市道路中的表现。良好的动力响应也得益于变速箱的调校,它的逻辑偏重动力输出,只要油门深踩一点,换挡时机就会立刻被延后。我觉得这样的设定比较合理,起码开起来动力能够跟得上。
不过,发动机的后劲儿不足,底气不足。讨论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时我们常说一句话:“毕竟排量在那摆着呢。”这话真没错,发动机达到高转速区间时,增压器的力量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台4缸发动机在各个转速区间发出的声音都不会很难听,只是少了一分厚重。比较影响品质感的地方在于,它的振动控制一般,当然我是跟那些6缸发动机来比较的。
变速箱倒是能够给些安慰,它一定是被爱信做了升级,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比之前我们认识的它强了许多。换挡的顿挫很少出现,响应速度和逻辑也都合理,虽然没有特别抢眼的表现,但用起来足够“顺”。对于一台变速箱来说,这便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了。
转向和底盘也都可以让人满意。低速时到位的助力和细腻的手感让方向盘既有高级感又易于使用,高速并线时回正力度稍大,我个人不喜欢。底盘的滤振效果中规中矩,基本可以保证这个级别SUV应有的舒适性,遇到细碎颠簸时如果能过滤得彻底一些会更好。不论如何,最容易让人纠结的还是那台发动机。
沃尔沃的工作人员表示,换装小排量发动机是大势所趋,早就有豪华品牌宣布要给自家的中大型SUV装上4缸机器,沃尔沃只是先一步把这件事做了而已。然而我要说,这件事确实早就有人“念叨”,但一直没人敢去做。既然沃尔沃做了,那么,就必然要面对未知的认可度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