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ONIQElectric在香港市场,以三十万港元的车价而言,也算是售价最低的纯电动车了,但以同样的车价,香港的车主认为买部日常用的小车实在太高了,而且它不是什么德国豪华品牌,而只是一向被认为是价廉物美的韩国品牌,他们宁愿花这价钱去买部宝马或奥迪的小车虚荣一下,或是再实际一点卖部日系SUV或MPV亦可。
IONIQ(参数|询价)是全球首款采用三种类型电力技术的专用车型,包括HEV混动、PHEV插电式混动以及EV纯电动版,它们共用现化全新开发的平台。三种电力类型的IONIQ在外观和基本造车技术上都非常相似,本次试驾的IONIQ Electric依靠其119.7Ps的电动机输出和295N·m的扭矩。0-100km/h的加速约9.9秒,而极速则有165km/h。在性能数据上,IONIQ Electric作为一部代步小车来说,算可以接受。
论到IONIQ Electric的质素,试驾过后,它在物料、制作质素都属于大众化的小车级别,乘坐舒适度和一众二十万港元以下的小型揭背车不相伯仲。当然,因为是电能驱动关系,它的最大的成本就用在这套驱动系统上。我们试驾时,也感受到了典型的电动车的驾驶感觉。
这款IONIQ EV行驶起来和其它电动车一样,特色就是非常平稳和安静。虽然没有汽油车那样的挡位,但在方向盘上装有类似转挡的拨片,它用来改变回收电力的力度,这对于操控电动车是一个很特别的功能。
因为电动车需要利用刹车或减速时把动能回收到电能,但这一举动,车子便像突然多了一种阻力出现,而这股阻力就像突然踏刹车般,让车子产生不快的顿挫感。所以,在操控电动车时,很多时我们要小心协调刹车和加速踏板,这样才可以让电动车减少顿挫,增加行车的舒适和顺畅。而现代车厂很聪明地利用了这个拨片去调校不同收力度的回收功能,共有三个力度阶段,我们试车时尝试不同的回收力度,发觉如果我们用到最大的回收力度时,回收电能最大,但车子的有着发动机制动的感觉,虽然顿挫感大,但特别适合在下坡时用来操控车速,而如果我们电力充足,我们用拨片调到最低阶段,那行车的顺畅感大大提高,就如开着内燃机的小车一样顺。
IONIQ Electric还有三种驾驶模式选择,如果我们用ECO模式,就像用上了Comfort模式一样,动力输出和制动反应都很自然平衡,开起来很从容,对操控不太熟练的司机都容易上手,开得畅顺,适合九成时间使用。而当把模式调去Charge,那车子因要尽找机会回收动力化为电能的关系,它便表现出较大的顿挫,这时便很像开老一代的电动车一样,要我们更专心细致的控制加速和刹车,不然,会引来乘客的投诉。而Sport是真的有运动感的模式,加速反应敏感起来,像狡兔一样蠢蠢欲动,这样我们要尽量耗用电能,享受那一下下加速的跃动。三种模式三种玩法,IONIQ既亲民又顽皮,很有性格。
最后,原来IONIQ Electric还可加配现代化的安全配备,包括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会有越线警告,但它又没有自动矫正,所以没其么大作用)、盲点监察系统(这个对于粗心大意的人来说颇为有用)、自动紧急制动(这个有救命的作用,所以很值得拥有)、而最后一项但又是最值得拥有的便是智能定速巡航系统,它可以随着前车的速度、保持安全车距前行,当我们在高速公路试用时,的确很聪明和安全,我几乎不用理会控制车速去跟着前车,右脚可以稍为放松一下,让车子安全地跟着前车行,这对于电动车来说,又可以透过系统管理电流,善用电量,一举两得。
作为一款亲民型的电动小车,它有很高的实用率而且容易驾驶和舒适,很合小家庭使用,如果它只卖十多万元,那它肯定是小车中的销量之王。
海文点评:
我也赞同陈伟雄老师以“悲伤的电动车”来形容这款小车,的确超过30万港币的价格成为了它的“阿喀琉斯之踵”,看看比它空间更大品牌影响力更强的特斯拉Model 3也只是卖33万元港币的价格,而IONIQ Electric空间和用料等方面也没有达到30万元同级别车型的水平,所以在这个价格下注定不会有很好的销量。话说回来,这个仅仅是香港地区的售价,如果换到其它地方,其价格能降到15万左右的区间,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跟紧凑型车同样的价格,空间和配置,而且驾驶感受更加安静平稳,好开好用,不失为一个家庭出行的好帮手。(文/摄 香港 陈伟雄,图/汽车之家 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