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变之道
与曹克昌交谈,如同浏览一部全球商业发展史,对于近三十年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背后的潮流演变,他都了如指掌。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都要学新东西,“当我和我儿子能够轻松交流时,我就知道自己还没有落后。”
他说在全世界商业历史中,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理,那就是产品和运营策略必须反映正确的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又在不断变化,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提高应变能力。
讲起中国轮胎市场,就不得不讲卡车胎的蜕变。“中国在1990年代成为全球工厂后,带动了挖矿等业务发展,这拉动了卡车轮胎的需求。在2003年之前中国卡车胎需求首先要能超载。当时中国轮胎能超载300%。”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增多以及大规模车队的出现,质量和安全性被放在了首位。“超载的轮胎产生热量大,无法在高速公路是跑,这是中国轮胎市场的第一个快速变化;接着出现了中外运之类的运输车队、及快客这样的载客车队,它们重视安全性及省油,这是第二个变化。”曹克昌表示在这两方面,固铂的动作都很快,目前它是国内轿车胎的一流品牌。
卡车胎的飞速变化需要有新的销售模式配合,为此固铂在2007年推出了“固铂营”,教导固铂零售商及消费者如何选择轮胎,如何保养轮胎。“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消费者对汽车零件不熟悉,大部分人不会换轮胎,所以没有概念去选择品牌的好坏,这是个教育的过程。”在支点计划中,除了用漫画等活泼时尚的方式教育消费者外,固铂员工还亲自上门到各级代理商那里,传授不同轮胎的挑选方法和保养知识,曹克昌把这称为“必要的苦功”,“这可不能像电话游戏那样一级教二级,二级教三级,最后意思全部传错了。我们必须亲自去教,虽然这很花时间很花钱。”抱朴守拙,这几乎是曹克昌及其团队带给人的所有印象,而作为拥有90年历史的老公司,固铂能够在大浪淘沙中成为美国仅剩的两个轮胎品牌之一,正是因为目光长远、稳扎稳打。”
但这不意味着固铂不懂变通。曹克昌说成山工厂之所以能够合资成功,在于文化融合,比如它会公布工人工资,让员工觉得透明公平,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再比如管理层在和中国工人相处时,总是先讲其优点再讲其缺点,而不是铁面无情。他认为融汇变运促成了这次联姻的成功,“要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也都采取合资方式运营,但有很多不怎么成功。”
目前,固铂在中国有两个工厂,其中很大比例的产品外销。而这个行业最大的变化也正在外国市场首先展开,那就是节能环保。2010年开始,从人体健康着想,欧洲市场要求轮胎使用环保油,同时要求降低轮胎噪音。2012年还会要求轮胎阻力大幅减少,以降低耗油量。曹克昌笑言这不是简单的事情,“阻力降低还得能刹得住车,这是巨大的挑战。”但他表示自己最喜欢挑战,未来会遵循这一变化经营企业。
“我们今天在中国也算是小有成就吧,我们的质量在国内很出名,中国业务在固铂全球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我们现在计算成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曹克昌一一历数着,显得容光焕发,虽然是早晨三点半起床,但他居然连个疲倦的眼神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