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是亚洲和欧洲及北非的东西方交通线路;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印等国文化交汇的桥梁,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7日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出访中,亦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今天,众泰汽车积极响应号召,组织9辆众泰T600组成的车队举办“再走丝绸之路 重现灿烂文化——2014众泰T600品质体验之旅”活动,车队将沿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途径6000公里,历经宝鸡、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直达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城市霍尔果斯,全程历时15天。自8月10日至8月24日,沿途将探访法门寺、山丹军马场、丹霞七彩山、玉门关遗址、敦煌日月泉、雅丹魔鬼城、吐鲁番坎儿井等著名人文地理景观,发现鲜为人知的西域美食。
众泰T600致力于打造“金牌品质”见证之路。全程涵盖戈壁、草地、高山、雪地、丛林等多种复杂地形及严寒、酷热、阴雨、风沙等多种气候环境。如此苛刻的行驶环境及道路情况,对车辆提出了极高的挑战,众泰T600凭借过硬的品质、卓越的性能被选为活动指定车型,而再走丝绸之路的壮举,更将极高地提升众泰T600的产品口碑,“主流价值SUV”的品质将由丝绸之路亲自见证。
由于活动历经站点较多、周期较长,整个活动将分六篇游记进行连载。
本篇主要讲述8月15日,众泰T600车队前往酒泉,前往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的全经过,详情如下:
2014年8月15日上午,车队到达酒泉。公园前121 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与匈奴打了一场著名的河西之战,大获全胜,武帝从长安赐御酒一坛犒劳征霍去病将军,霍将军认为功劳属于全军将士,于是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取而共饮,所以 “ 酒泉 ” 的美名便传承至今。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它是汉王朝凿空西域、开疆扩土的历史见证。享有塞上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是酒泉地方文化的核心和载体。
酒泉泉水
到达酒泉后,车队受到了来自众泰汽车酒泉4S店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车队在酒泉4S店进行了签字和合影留念等活动。
车队人员在4S店内签字留念
车队人员与4S店人员合影
离开4S店后,车队动身前往嘉峪关。穿越风景壮丽、气势磅礴的群山,将自己置身于塞北无垠的旷野之中,一路驰骋的感觉会让人十分兴奋。
行驶在一望无垠的旷野中 队员们都很兴奋
众泰T600在经历此段路面时,体现了良好的加速性能。T600官方实测零至百公里加速成绩为9.76秒,此次实测成绩为9.93秒,据驾驶员反馈,是因为车内行李及装备较多,影响了实际成绩,否则有可能打破官方纪录。做为拥有20年驾龄的老驾驶员,我还是相信他的这份自信与实力的。
良好的加速性能,与发动机息息相关。此次“再走丝绸之路 重现灿烂文化——2014众泰T600品质体验之旅”活动使用的是1.5T众泰T600车型,最大功率119Kw、最大扭矩215Nm,与同级别1.5T发动机相比占据领先地位,这让我对从泰T600又有了全新的认知。
除了加速性能得到队员一致肯定外,T600在过弯时的抗倾性能也十分优秀,车身没有太大的倾斜。同时众泰T600配备的真皮座椅也具有很好的支撑性,能为车内乘员提供很好的支撑,防止车辆在过弯时车内乘员产生太大的倾斜。
测试T600加速性能
前往嘉峪关的途中
天下雄关——嘉峪关
经过整个上午的忙碌与奔波后,车队于当日下午赶赴嘉峪关集合。自古以来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我们也通常说嘉峪关就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相关景点主要包括:长城第一墩、石关峡长城及嘉峪关关城内的关帝庙、戏台、光化门及光化楼等。儿时,我们都在书本上读过许多描写边塞的诗歌,遥想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今日,整个车队都将和众泰T600一起领略嘉峪关及其主要景点的风采,见证大西北边塞的豪迈。
嘉峪关远景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
长城第一墩 售票处
万里长城第一墩
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它的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
石关峡长城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关城居于祁连、嘉峪两山之间,险峻天成,因此成为万里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历来统治者都派兵镇守。整个关城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被称为“天下雄关”。
嘉峪关
据说,原来城楼上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但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于是嘉峪关就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这样显得十分气势。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天下雄关石碑
明末清初,关帝庙从内城迁到嘉峪关内。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自筹资金对关帝庙进行重新修复,并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关帝庙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对联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嘉峪关戏台
光化楼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精妙。
光化楼下方即是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
光化楼与光化门
进入嘉峪关后,作为一个有着军人情结的人,最关注的便是与操兵练武有关的场所了。很容易便找到了练兵场,场地很宽敞,耳朵立即有了鼓声雷动的感觉。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军队平时操练的场景,还能看到例如火炮这样的先进武器。
练兵场 上方是观望台 平日操练士兵的场所
练习射靶的场所
抗击敌军的先进武器 火炮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
内城四角形如碉堡的角楼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嘉峪关瓮城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游击将军府正门
游击将军府复原陈列以历史史料为依据,以现有建筑为框架,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高分子仿真雕塑)为主要形式,深入细致地展现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生活史迹。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使其成为参观、游览嘉峪关的一处亮点。
仿真雕塑模拟防卫及作战指挥现场
作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其内部商店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收藏、纪念亦或仅仅只为一饱眼神,通过一件件商品体现出的人文及历史价值却是值得回味的。
嘉峪关内的特色商品店
嘉峪关关城周长733.3米,面积3.35万平方米左右,建筑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内城墙高9米,加垛墙1.7米,总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筑城墙用的黄土,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和加工制作的。车队队员们沿着马道登上关楼,凭楼远眺,远处祁连雪山若隐若现,自是一派塞外风光。
远处祁连雪山
关门西开,城楼下路面靠里的石砖已经多有凹陷,据说那是由于过去走一趟丝绸之路人们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十分不易,因此都带上尽可能多的货物,久而久之,导致路面的石砖都被压出一道痕迹来。而如今,我们虽说也是重新体会了在大西北恶劣的天气和颠簸的路面行进的感受,但乘坐众泰T600,无论是从驾驶员的操作性还是乘客的舒适性来说,都足以使车队安心前行。
城门内凹陷的石砖路 依旧见证着昔日的繁华
嘉峪关还流传着许多传说。比如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被后人称为定城砖,据说是嘉峪关的“最后一块砖”。原来在明正德年间修嘉峪关时,发榜寻找能绘制出嘉峪关蓝图的人,有一名叫易开占的工匠,不仅画出了嘉峪关精妙的详细建设草图,更是精通九九算法,并通过算法得出结论,说修筑嘉峪关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并揭下了榜。监管不信,于是说:“如果你能做到,就可以得到赏赐,如果多一块砖或者少一块砖,就马上斩首。”可是在工程竣工时,还是多了一块城砖,易开占于是将它藏在门楼后的檐台上,但还是被监管发现了,正要拖下去斩首时,易开占大喊:“且慢!那块砖是整个城楼的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就会塌掉。”监管虽然不信,却也不敢轻易去搬动,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处,无人敢动。
嘉峪关 城楼定城砖
出了关门,呈现在车队队员眼前是茫茫大漠和几只被驯养的骆驼,再不见熟悉中的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千年前这里繁荣的景象,多少人带着梦想从这里入关,又有多少人像我们一样装着满载的希望从这里出关。
远处的骆驼与游客
回首望去,城楼的屋檐依旧散发着威严而庄重的气息,记录并诉说着一段段沧桑的历史,而眼前,将是车队新的征途。
耳边仿佛回荡起响彻600年的铃声
下篇预告:随着车队的行进,下一篇我们将赶赴敦煌,游览著名的三大景点:月牙泉、雅丹魔鬼城和敦煌莫高窟,敬情期待!
月牙泉
雅丹魔鬼城
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