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车企的威胁越来越大
合资股比放开、进口关税下调,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这无疑会让几十年来一直躺在合资车企利润“奶牛”上赚钱的中国品牌感到压力巨大。
而就在国有车企们享受躺赢快感的同时,中国民营车企却在厉兵秣马。民营车企的肌肉正在变得越来越结实,而且还时不时的秀一下。
吉利汽车无疑是今年最风光的企业,在此前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基础上,今年又悄悄的成为了国际汽车巨头戴姆勒最大股东。这让国内一众车企都感到“郁闷”,其中最“郁闷”的当属北汽集团。北汽集团老早就表达了想与戴姆勒互相持股的愿望,这一愿望非但迟迟未能实现,还被吉利抢了先。更让北汽郁闷的是,不久前,网上传出吉利将收购北汽的传闻。尽管双方联名辟谣了,但也不能保住北汽的面子。
实际上,以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民营车企,在过去几年里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在积极寻求品牌向上。从2017年全年中国自主乘用车企销量情况来看,吉利以124万辆销量超越长安,成为中国品牌新掌门,其次是销售106万辆的长安汽车和95万辆的长城汽车。
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销量(前十) | ||||
排名 | 车企 | 2017年销量(辆) | 2016年销量(辆) | 同比 |
1 | 吉利汽车 | 1248004 | 770278 | 62.02% |
2 | 长安汽车 | 1062716 | 1149820 | -7.58% |
3 | 长城汽车 | 950315 | 968850 | -1.91% |
4 | 上汽乘用车 | 522039 | 321715 | 62.27% |
5 | 奇瑞汽车 | 508698 | 539937 | -5.79% |
6 | 广汽传祺 | 508586 | 370768 | 37.17% |
7 | 比亚迪 | 404970 | 494361 | -18.08% |
8 | 众泰汽车 | 316138 | 332697 | -4.98% |
9 | 东风小康 | 271151 | 255331 | 6.2% |
10 | 北汽银翔 | 255510 | 268535 | -4.85% |
制表:汽车之家 新能源团队 |
在前10家车企中,有5家为民营汽车,且多处于盈利状态。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吉利、长城还推出了领克、WEY等品牌,希望进一步延伸企业产品系列覆盖率,向高端市场冲击。目前两个品牌都有了一定的国民知名度,未来或将会给予国企更多的冲击。
没有合资车企撑腰的民营车企,一直就希望合资股比放开,还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不止一次表达了对股比放开的期待,他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于中国汽车行业的自我觉醒、自我奋斗,有利于中国品牌汽车提高竞争能力和研发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民营企业崛起的同时,在汽车电动化转型大潮下,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如春笋般涌现,定位也是低中高端各有分布。他们也更愿意看到股比放开。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无论对于外资企业,还是对中国造车新势力和民营造车企业,都是利好,有望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变强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指出,市场的开放,得益的一定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国内广大消费者。
国企们寻求转型
内忧外患,正是当前国有车企们面临的困境。无论是上汽、北汽,还是长安、东风等国有车企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包括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寻求合资合作、战略优化等。
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曾在公开场合表达出忧虑,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将会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则可能面临淘汰出局”。
去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全新战略——“香格里拉计划”,这被解读为长安的第三次创业,其中不仅包括备受关注的2025年将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计划,还有其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方向的转型计划。
提出禁售燃油车计划的不仅长安一家,北汽集团也立志,计划2020年在北京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售,到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与此同时,北汽集团早在2009年成立了北汽新能源,并在2016年发布了ARCFOX高端纯电动子品牌。北汽新能源即将在今年完成上市,将成为北汽集团完成战略转型先锋部队。
与此同时,国有车企间的合作正在加深。2017年12月,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与东风汽车在武汉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以及新商业模式探索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业内分析,三家车企正在酝酿合并,共同对抗外界压力。
全文总结
开放、竞争、淘汰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整,中国汽车市场现有格局或将面临重塑,有专家预测,中国汽车企业未来不会超过10家,产品力将是决定谁去谁留的最关键因素。随着本文的发出,股比系列稿子暂时告一段落,其实可以讨论的相关话题还有很多,股比放开后的影响也将一步步清晰,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文/汽车之家 章涟漪)